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6-2017学年髙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命题人:袁群、薛莲、熊剑、李俊芳审题人:李明富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 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 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 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 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 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 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 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 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 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 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 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 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 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 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 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 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 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 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 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 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 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 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 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 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 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 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命题人:袁群、薛莲、熊剑、李俊芳 审题人:李明富 本试题卷共 8 页,六大题 18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 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 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 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 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 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 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 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 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 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 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 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 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 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 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 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 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 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 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 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 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 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 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 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 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 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 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
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 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 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 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 的灾情。 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 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农立国使得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重视思 考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等独特观念。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不是“天人合一”本来的内涵,这种解释更多地反 映了现今人们的愿望,是一种积极的、实用主义的解释。 C.原始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古人认为天象或灾异能显示天意, 是对君主失德,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的警告或惩罚 D.因为“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 异志》所记内容都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天人合一”观念的主导下,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君王往往 要素服、不近荤腥女色,反省自己的过失,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下“罪己诏”承 认自己的错误 B.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罕见天象或灾异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告,臣民 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C.对于君王而言,在罕见天象或灾异时的各种举措,重在表明自己尽了人事 无论对渡过难关有帮助与否,这些举措对君王的统治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D.因为对天象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来排除异 己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政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这是“天人合 观念影响的结果。 B.“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对处理人与 自然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C.在灾难面前,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会空谈,不屑采取具体措 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这说明“天人合一”的观念弊大于利 D.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不能只是绝对的敬畏,不能 期望灾害不除自灭,而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智耀,河西人,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 智耀登进土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 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①已久,一旦与厮养同 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 “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
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 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 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 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 的灾情。 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 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农立国使得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重视思 考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等独特观念。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不是“天人合一”本来的内涵,这种解释更多地反 映了现今人们的愿望,是一种积极的、实用主义的解释。 C.原始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古人认为天象或灾异能显示天意, 是对君主失德,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的警告或惩罚。 D.因为“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 异志》所记内容都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天人合一”观念的主导下,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君王往往 要素服、不近荤腥女色,反省自己的过失,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下“罪己诏”承 认自己的错误。 B.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罕见天象或灾异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告,臣民 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C.对于君王而言,在罕见天象或灾异时的各种举措,重在表明自己尽了人事, 无论对渡过难关有帮助与否,这些举措对君王的统治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D.因为对天象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来排除异 己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政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这是“天人合 一”观念影响的结果。 B.“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对处理人与 自然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C.在灾难面前,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会空谈,不屑采取具体措 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这说明“天人合一”的观念弊大于利。 D.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不能只是绝对的敬畏,不能 期望灾害不除自灭,而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高智耀,河西人,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 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 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①已久,一旦与厮养同 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 “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
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 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 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 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 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 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 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 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 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 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 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 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 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释:①“给复”是免除赋役的意思。下文“诏复海内儒士徭役”中的“复”同 此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B.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C.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D.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的名与字由父母所取,出生时即可有名,字则要在成年时取。男子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取字。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 爵位之人。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 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 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至元五年”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智耀见识卓远,能力出众。他认为君王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 针对西北藩王使者在奏问中提出的疑惑,他都能在皇帝面前一一奏对,让皇帝很 满意。 B.高志耀为儒生请命,成效显著。他认为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 有这样的事,应根除这种现象。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数千儒生因此得益 C.高志耀积极建言,深得圣心。他多次就儒学、儒生问题向君主进言,多能得 到君主的认同。宪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
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 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 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 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 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 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 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 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 “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 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 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 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 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释:①“给复”是免除赋役的意思。下文“诏复海内儒士徭役”中的“复”同 此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B.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C.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D.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 天下 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的名与字由父母所取,出生时即可有名,字则要在成年时取。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举行及笄礼时取字。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 爵位之人。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 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 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至元五年”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智耀见识卓远,能力出众。他认为君王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 针对西北藩王使者在奏问中提出的疑惑,他都能在皇帝面前一一奏对,让皇帝很 满意。 B.高志耀为儒生请命,成效显著。他认为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 有这样的事,应根除这种现象。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数千儒生因此得益。 C.高志耀积极建言,深得圣心。他多次就儒学、儒生问题向君主进言,多能得 到君主的认同。宪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
D.高志耀尽心国事,为国分忧。西北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 派使者入朝奏问,世祖寻求能回访西北藩王的使者,高志耀主动拜见,请求出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5 分) (2)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① 李白 西羌延国讨,白起②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③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注:①白利,李白的朋友。董将军,即当时的金吾将军,是京城卫戍部队的将领 这是白利将军奔赴招讨吐蕃(唐把吐蕃也称为西羌)战场时作者的送别诗。②白 起,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将领、军事家。③抗手,举手拜别。 8.首联写作者送别友人白利奔赴战场,却说“白起佐军威”,有何作用?请作 简要分析。(5分) 9.三、四联描绘了未来战场的什么样的情景?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用自然界的事物比喻女子容颜衰老,暗示两人感情逐渐淡漠的句 子是 (2)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两句写出异族祠 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恢复中原的隐忧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D.高志耀尽心国事,为国分忧。西北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 派使者入朝奏问,世祖寻求能回访西北藩王的使者,高志耀主动拜见,请求出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5 分) (2)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① 李白 西羌延国讨,白起②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③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注:①白利,李白的朋友。董将军,即当时的金吾将军,是京城卫戍部队的将领。 这是白利将军奔赴招讨吐蕃(唐把吐蕃也称为西羌)战场时作者的送别诗。②白 起,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将领、军事家。③抗手,举手拜别。 8.首联写作者送别友人白利奔赴战场,却说“白起佐军威”,有何作用?请作 简要分析。( 5 分) 9.三、四联描绘了未来战场的什么样的情景?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氓》中用自然界的事物比喻女子容颜衰老,暗示两人感情逐渐淡漠的句 子是: “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 ”两句写出异族祠 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恢复中原的隐忧。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 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髙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髙。在老街 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 普通的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 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 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 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 染了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 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惊得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 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 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 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 会记在心里,下次这个人再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 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 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 剃头刮脸。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吃咔吃的质感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 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 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 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 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 火烟中丧生。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笼罩住了。 街道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 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 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街道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街道的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 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 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 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 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在老街 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 普通的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 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 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 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 染了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 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惊得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 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 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 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 会记在心里,下次这个人再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 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 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 剃头刮脸。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吃咔吃的质感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 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 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 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 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 火烟中丧生。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笼罩住了。 街道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 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 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街道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街道的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 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 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 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