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 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 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 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 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 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 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 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 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 “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 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 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 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 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 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 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 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 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 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 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 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 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 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 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 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 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 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 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 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 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 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7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 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 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 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 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 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 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 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 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 “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 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 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 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 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 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 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 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 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 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 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 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 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 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 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 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 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 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 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 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 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 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 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 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 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 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 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 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 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 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 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 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 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 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 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 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 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 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一一在笔头最顶 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髙 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 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 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 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 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 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 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 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 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 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 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 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 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 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 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 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 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 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 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 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 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 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 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 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 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 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 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
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 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 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 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 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 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 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 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 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 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 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 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 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 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 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 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 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 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 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 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 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 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 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 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 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 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 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 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髙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 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 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 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 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 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 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 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 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 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 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 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 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 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 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 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 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 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 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 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 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 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 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 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 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 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 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 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 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 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 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 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 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 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 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 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 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 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 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o(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奖状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 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 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 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 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 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 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 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 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 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 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 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 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 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 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 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髙兴得连流岀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堡到鲍最多,她 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 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 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 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 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 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 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 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 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 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 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 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o(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 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 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 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 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 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 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 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 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 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 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 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 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 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 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 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堡到鲍最多,她 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 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 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 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 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
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 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 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 “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 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 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 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 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 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一一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 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 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 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 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 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 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一一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 “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 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 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 盾而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 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 秀,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展示了“我 精神蜕变、人格升华的复杂过程。 8.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o(5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o(6 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 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 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 “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 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 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 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 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 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 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 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 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 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 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 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 “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 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 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 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 盾而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 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 秀,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展示了“我” 精神蜕变、人格升华的复杂过程。 8.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o(5 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 o(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