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2014届高三上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 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 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 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 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 “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 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 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 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髙防空导弹的警戒,命 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 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 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 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 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 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 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 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 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 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 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 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 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已 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 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 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 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针对 “可能侵犯领空”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 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海军运8电子侦察机尚在东 海中线以西飞行,日本就已出动战斗机进行近距离跟踪拍摄,而日本海上自卫队 的P-3C反潜巡逻机则在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大摇大摆地盘旋着。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 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 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1.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划定 的,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河北省石家庄 2014 届高三上期末质检语文试题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 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 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 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 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 “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 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 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 G 波道广播的同时, 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 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 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 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 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 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 G 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 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 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 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 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 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自 1950 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 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 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 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以来,已 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 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 陆东海海岸线仅 130 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 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 50 公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 4 次公布针对 “可能侵犯领空”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 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海军运 8 电子侦察机尚在东 海中线以西飞行,日本就已出动战斗机进行近距离跟踪拍摄,而日本海上自卫队 的 P-3C 反潜巡逻机则在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大摇大摆地盘旋着。 2013 年 11 月 23 日,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 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 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1.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划定 的,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B.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它可以 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 C.防空识别区设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防止他国飞机侵犯,提示 或警告他国飞机不要误入或闯入“防空识别区”。 D.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海上空 中识别区,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国际通行的原则是实施C波道广播同事通 报军事最高当局,加强监控和警戒,命令飞机前往拦截。 B.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短,依照指令行动,从航向、机型、速度、姿态 及以往情报的掌握来判断,若无敌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C.对在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时间过长,不听劝告而继续沿外沿飞行,速度没有变 化又无意进入己方领空的目标,一般跟踪飞行进行监视。 D.对于不听从劝告,航向直指己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有敌意 的航空目标,在其进入领空时可根据指令将其击落或迫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防空识别区最早由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每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 区的目的、范围、限制对象的种类等内容都不尽相同。 B.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的范围远要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距离我国大陆东海海岸 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我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C.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 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域上空盘旋 D.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 计划,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1.C原文是“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 国领空”,原文是“军机”而不是“飞机” 2.A“命令飞机前往拦截”应为“做好拦截准备” 3.B“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含有“其他国家也霸道”的含义,原文只说了日本 防空识别区划定得“霸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 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 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 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 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 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 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 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
B.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它可以 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 C.防空识别区设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防止他国飞机侵犯,提示 或警告他国飞机不要误入或闯入“防空识别区”。 D.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海上空 中识别区,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国际通行的原则是实施 C 波道广播同事通 报军事最高当局,加强监控和警戒,命令飞机前往拦截。 B.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短,依照指令行动,从航向、机型、速度、姿态 及以往情报的掌握来判断,若无敌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C.对在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时间过长,不听劝告而继续沿外沿飞行,速度没有变 化又无意进入己方领空的目标,一般跟踪飞行进行监视。 D.对于不听从劝告,航向直指己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有敌意 的航空目标,在其进入领空时可根据指令将其击落或迫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防空识别区最早由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每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 区的目的、范围、限制对象的种类等内容都不尽相同。 B.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的范围远要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距离我国大陆东海海岸 线仅 130 公里,最南部与我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C.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 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域上空盘旋。 D.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 计划,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1.C 原文是“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 国领空”,原文是“军机”而不是“飞机” 2.A “命令飞机前往拦截”应为“做好拦截准备”。 3.B“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含有“其他国家也霸道”的含义,原文只说了日本 防空识别区划定得“霸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 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 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 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 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 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 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 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
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 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 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 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 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 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 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 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 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 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 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流民擅取 听:听任 B.天下传以为式 式:格式 C.弼为相,守典故 典故:先例 D.帝虚位五起之 虚位:空着职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少笃学,有大度 ②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 ③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④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⑤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⑥自弼立法简便周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自幼好学,才华出众。范仲淹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 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在 驿馆中招待使者,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却撤除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隔占宋朝国土,富弼 不顾朝臣的一致拦阻,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 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 (2)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4.B
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 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 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 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 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 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 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 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 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 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 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听流民擅取 听:听任 B.天下传以为式 式:格式 C.弼为相,守典故 典故:先例 D.帝虚位五起之 虚位:空着职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 分) ①少笃学,有大度 ②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 ③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④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⑤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⑥自弼立法简便周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富弼自幼好学,才华出众。范仲淹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 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在 驿馆中招待使者,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却撤除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隔占宋朝国土,富弼 不顾朝臣的一致拦阻,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 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 (2)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4 .B
5.C 6.C 7.(1)朝廷选择回访(复)的使臣,大家都认为契丹人的想法不可预测,没有 人敢前去,夷简因此推荐富弼。 2)富弼规劝所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加上政府的粮食,获得公私房舍十 余万处,让流民分散居住,以方便他们用柴用水(烧水做饭)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 又同遭贬谪。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 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分)(共5分,意思对 即可。) 9.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 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 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分)(手法答想象,能够 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3)萧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 月 (陆游《游山西村》)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窗中戏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 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
5 .C 6 .C 7.(1)朝廷选择回访(复)的使臣,大家都认为契丹人的想法不可预测,没有 人敢前去,夷简因此推荐富弼。 (2)富弼规劝所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加上政府的粮食,获得公私房舍十 余万处,让流民分散居住,以方便他们用柴用水(烧水做饭)。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 又同遭贬谪。 8.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 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 分)(共 5 分,意思对 即可。) 9.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 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 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 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 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 分)(手法答想象,能够 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3) 萧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 月。 。(陆游《游山西村》)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衣冠简朴古风存 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窗中戏 剧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 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
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 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 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 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 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 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 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 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 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 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 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 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 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 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 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 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 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 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 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 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 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 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 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 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 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一一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 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 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 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 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 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一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 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 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 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 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 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
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 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 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 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 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 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 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 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 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 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 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 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 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 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 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 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 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 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 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 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 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 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 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 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 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 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 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 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 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 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 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 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 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 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 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