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复习教学质检(二)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 据《易》占筮 的准确而感到惊讶。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 是陈侯的后代将 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如 何来解释史官 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 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 不易等。不少先哲认 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 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 “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 阐述等等,无不 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 国占筮之前,已 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 上,再依据《周 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 的道理,就明 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 凭蓍草这类植物去 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尽管有时占筮者在 推断中也会 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 氛之中,并 非科学的方法。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 随意性。根据 《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然而,在每次占 筮时,并不会八项 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选择哪项或哪 几项来讲, 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个方一面来解释, 只需选择其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6 届高三复习教学质检(二)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 据《易》占筮 的准确而感到惊讶。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 是陈侯的后代将 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如 何来解释史官 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 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 不易等。不少先哲认 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 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 “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 阐述等等,无不 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 国占筮之前,已 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 上,再依据《周 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 的道理,就明 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 凭蓍草这类植物去 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尽管有时占筮者在 推断中也会 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 氛之中,并 非科学的方法。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 随意性。根据 《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然而,在每次占 筮时,并不会八项 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选择哪项或哪 几项来讲, 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 只需选择其
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作论断。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附会的特点也很显 者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 部既简明又涉猎宇 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 学”著作的《周 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 易》的解读者 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 展进行准确 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 事的历史、现状 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 身的致命缺 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 以及中国古代 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周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 义,很多先哲认为 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 B.《周易》主要讲变化,“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 代表阴和阳,表示阴阳 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 C.《周易》中的“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 关系以及“十翼”等 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D.《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 古人常用它来占 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是当时的“通才”,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 重要的职责就 是用《周易》来占卜。 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 的解读者、运用 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变化观的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 就能科学地 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 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对于研究《周易》 以及中国古代 史学史有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作论断。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附会的特点也很显 著。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 部既简明又涉猎宇 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 学”著作的《周 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 易》的解读者、 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 展进行准确 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 事的历史、现状 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 身的致命缺 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 以及中国古代 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周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 义,很多先哲认为 “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 B.《周易》主要讲变化,“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 代表阴和阳,表示阴阳 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 C.《周易》中的“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 关系以及“十翼”等 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D.《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 古人常用它来占 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是当时的“通才”,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 重要的职责就 是用《周易》来占卜。 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 的解读者、运用 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变化观的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 就能科学地 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 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对于研究《周易》 以及中国古代 史学史有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 代的兴衰所作 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 B.《周易》内容丰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 不一致,甚至还 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 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 来解释,在具体 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 D.《易》用以占筮,凭蓍草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 义、神秘主义思 想的体现,从根本来说难以成功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 文。太宗甚重之,令 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 时年二十六。数 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髙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 修国史。中书 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 涕 永徴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 既擅文辞,兼好引 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 美。后以疾出为 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 元超奏请给之, 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 元初,遇赦还, 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 长 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 元超日:“长得卿 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 太子于京师监 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 庶务。关西之 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 崇文馆学士。又 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 金紫光禄大夫
A.《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 代的兴衰所作 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 B.《周易》内容丰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 不一致,甚至还 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 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 来解释,在具体 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 D.《易》用以占筮,凭蓍草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 义、神秘主义思 想的体现,从根本来说难以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 文。太宗甚重之,令 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 时年二十六。数 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 修国史。中书 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 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 既擅文辞,兼好引 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 美。后以疾出为 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 元超奏请给之, 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 元初,遇赦还, 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 长 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 元超日:“长得卿 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 太子于京师监 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 庶务。关西之 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 崇文馆学士。又 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 金紫光禄大夫
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 子曜,亦以 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 书·薛元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 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 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 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 种恩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 即位以后,让他 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 才俊,曾经 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 谏,为李义府 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髙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髙宗与诸王的私宴; 高宗到东 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②)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 子曜,亦以 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 书·薛元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 虞/上疏切 谏/帝纳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 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 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 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 一种恩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 即位以后,让他 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 才俊,曾经 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 谏,为李义府 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 高宗到东 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行香子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 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 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 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8.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 请结合全词简要 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两句,体 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 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 是 乙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 应的题号右侧 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 按本选考题的 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苦梅马卫 苫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 去吃苦梅的。一个 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 和饥饿结伴 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 甜,诳糖吃。到了夜深 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 哥;自已丑,所以 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 哥娶上了嫂子
行香子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 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 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 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8.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 请结合全词简要 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 ,_ ___ ”两句,体 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 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___ _,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 是:“____ , ___ _。” 乙选考题 请从 11、12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 应的题号右侧 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 按本选考题的 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 去吃苦梅的。一个 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 和饥饿结伴, 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 甜,诳糖吃。到了夜深 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 哥;自已丑,所以 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 哥娶上了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