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huazhe上传2 机密★启用前 连云港市2008年高中段学校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4页,答题纸共4页。试题卷共有 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部分,全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上,写在试题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在试题卷正面的右下角填写座位号。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分) 一个梦、一张图、一种能力、无数激情,千年的奔月梦想成为现实。“嫦娥号”卫星 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的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yuan(▲)满成功。图片 静静无声,梦想已越干年。咫尺黑白影像,映岀华夏儿女探索宇宙的顽强身影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工程的第三个里程碑,从此中国航天的 又一个巨大跨越被jan(▲)刻进深邃的太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分) (3)学校将举办“嫦娥探月工程”图片展览,请你为展览写一段前言,不超过60个字。(3 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国破山河在, (杜甫《 ②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_▲者,国恒亡 (《孟 子》) ④▲,左牵黄,右擎苍 ▲_《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表达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Jiaohuazhe 上传 2 机密★启用前 连云港市 2008 年高中段学校招生文化考试 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 4 页,答题纸共 4 页。试题卷共有 “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部分,全卷 24 题,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2.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上,写在试题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在试题卷正面的右下角填写座位号。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 分) 一个梦、一张图、一种能力、无数激情,千年的奔月梦想成为现实。“嫦娥一号”卫星 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的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 yuán( ▲ )满成功。图片 静静无声,梦想已越千年。咫尺黑白影像,映出华夏儿女探索宇宙的顽强身影, ▲ 。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工程的第三个里程碑,从此中国航天的 又一个巨大跨越被 juān( ▲ ) 刻进深邃的太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 分) (3)学校将举办“嫦娥探月工程”图片展览,请你为展览写一段前言,不超过 60 个字。(3 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①国破山河在, ▲ 。 (杜甫《 ▲ 》) ②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 者,国恒亡。 ( 《 孟 子》) ④ ▲ ,左牵黄,右擎苍。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 ▲ , ▲ ”,表达
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是以谓之‘文’也。”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 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 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 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 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4.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 施。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 键。③我们要树立“港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 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④我们要共同维护港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 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5.名著阅读题,任选两题作答。(4分) (1)保尔在肉体和精神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从达雅家来到郊区公园,回顾生活历程, 考虑今后怎么办,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找到了“归队”的力量。请简要概括这两个决定的 内容。(2分) (2)“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孙 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2分) (3)《猫·狗·鼠》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请简要概括文中“我” 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2分)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奧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采集火种、点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⑥“ ▲ , ▲ ,是以谓之‘文’也。”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 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 ....的现象解释清楚。 B.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 ....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 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C.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 ....,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 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 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 ....的。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 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4.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 分)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 施。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 键。③我们要树立“港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 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④我们要共同维护港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 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5.名著阅读题,任选两题作答。(4 分) (1)保尔在肉体和精神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从达雅家来到郊区公园,回顾生活历程, 考虑今后怎么办,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找到了“归队”的力量。请简要概括这两个决定的 内容。(2 分) (2) “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孙 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2 分) (3)《猫·狗·鼠》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请简要概括文中“我” 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2 分)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3 分) 材料一:3 月 24 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采集火种、点
燃火炬、传递橄榄枝、放飞白鸽等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材料二:3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点燃圣火。北京奥运圣火世界传递之旅由此起 步,奥运火炬将传遍五大洲,途经国内外一百多个城市。所到之处,爱好和平的人们,用他 们的热情和友谊为火炬助跑。 材料三:5月8日9时,火炬传递到达珠峰。19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展开五星红旗、奥 运五环旗和北京奧运会会徽旗,异口同声地向世界呼唤“北京欢迎你” 材料四:5月25日、5月27日,港城8位火炬手手举祥云火炬,奔跑在南通、南京 两座沸腾的城市里。红色的火焰所到之处,点然了一片欢腾。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意义的认识。(2分) (2)如果你以《苍梧晩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 棒火炬手一一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应该问她一个什么问题?(1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舂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郣,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 ②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 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刀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 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燃火炬、传递橄榄枝、放飞白鸽等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材料二:3 月 31 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点燃圣火。北京奥运圣火世界传递之旅由此起 步,奥运火炬将传遍五大洲,途经国内外一百多个城市。所到之处,爱好和平的人们,用他 们的热情和友谊为火炬助跑。 材料三:5 月 8 日 9 时,火炬传递到达珠峰。19 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展开五星红旗、奥 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异口同声地向世界呼唤“北京欢迎你”。 材料四:5 月 25 日、5 月 27 日,港城 8 位火炬手手举祥云火炬,奔跑在南通、南京 两座沸腾的城市里。红色的火焰所到之处,点燃了一片欢腾。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意义的认识。(2 分) (2)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 78 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应该问她一个什么问题?(1 分) 二、理解·感悟(60 分) (一)诗歌鉴赏(5 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5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3 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5 分)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 ②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 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刀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 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
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 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复取刀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 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③耳。刺史颜证奇之,留 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日:“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删改) 注:①荛(rdo):割柴草②虚(xu):集市③幼愿:幼稚老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贼易之,对饮,酒醉/寒暑易节,始 反焉 C.虚吏白州腰白玉之环 D.郎诚见完与恩/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B.久之,目似瞑C.先帝称之曰能D.辍耕之垄上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剌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11.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4题。(10分) 生命的韧性 汶川震后,关于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读来令人唏嘘感叹。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那 些感人肺腑的细节,让我们有一种直面鲜血和伤痛的震撼 生与死,这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平常得甚至让人提不起谈 论的兴致。然而,汶川大地震血淋淋的真实境遇所牵引出来的生死话题,却重重地击打着我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 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复取刀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 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③耳。刺史颜证奇之,留 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删改) 注:①荛(ráo):割柴草 ②虚(xū):集市 ③幼愿:幼稚老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贼易.之,对饮,酒醉/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C.虚吏白.州/腰白.玉之环 D.郎诚.见完与恩/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久之.,目似瞑 C.先帝称之.曰能 D.辍耕之.垄上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11.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2-14 题。(10 分) 生命的韧性 汶川震后,关于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读来令人唏嘘感叹。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那 些感人肺腑的细节,让我们有一种直面鲜血和伤痛的震撼。 生与死,这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平常得甚至让人提不起谈 论的兴致。然而,汶川大地震血淋淋的真实境遇所牵引出来的生死话题,却重重地击打着我
们的心灵。无需华丽的词藻,无需严密的逻辑,只要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泣不成 声。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 灾难来临时,很多人猝不及防,死神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机会。但在乱石瓦砾的覆盖 之下,生命残存的意志却从未向死神屈服。是的,千斤压顶之下,人的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不 堪。然而,也正是在困难重重之中,人的生命又释放出坚韧不拔的力量。正像那个叫何翠清 的13岁女孩,地震时她惊觉脱险,但她并没有因为死亡的恐怖而独自逃生,而是勇敢地冲 入死神的魔爪,与之抢夺生命。即使在她与同伴被困废墟的情况下,小女孩还是顽强地坚持 “活”的信念,并最终获救。在生命与死亡的对峙中,不是希望驱走恐惧,就是恐惧扼杀希 望。生命的韧性就在于死亡的恐吓不会让生命自我萎缩。 在灾区现场,生命对于生命的呼唤、安慰以及拯救,才使人间许多奇迹得以发生。地震 灾难的噩耗传来,各行各业的人们瞬间变成了救援者,纷纷奔赴抗灾一线。灾难的狰狞面目 没有吓倒他们,路途上的干难万险没有阻遏他们,他们的善良与悲悯、无私与执著,将他们 变成了无敌的斗士。夜以继日,救援者以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发着受灾者的生命潜能,也磨 砺着自己的生命力。在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死亡的抗争中,生命的韧性经受住了艰苦卓 绝的考验。 已经消逝的数万生命,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伤痛。然而,无数人在与死亡擦肩 中越挫越勇,使生命焕发出绚烂的光彩。让我们记住在汶川地震中已经远走的生命,也记住 在地震中更加坚强的生命。 (选自《光明日报》08.05.28,有删 改) 12.“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一句中,两个“真实”的具体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13.文章第三段写小女孩何翠清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韧性”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12分) 电子护照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们的心灵。无需华丽的词藻,无需严密的逻辑,只要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足以让我们泣不成 声。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 灾难来临时,很多人猝不及防,死神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的机会。但在乱石瓦砾的覆盖 之下,生命残存的意志却从未向死神屈服。是的,千斤压顶之下,人的生命显得那样脆弱不 堪。然而,也正是在困难重重之中,人的生命又释放出坚韧不拔的力量。正像那个叫何翠清 的 13 岁女孩,地震时她惊觉脱险,但她并没有因为死亡的恐怖而独自逃生,而是勇敢地冲 入死神的魔爪,与之抢夺生命。即使在她与同伴被困废墟的情况下,小女孩还是顽强地坚持 “活”的信念,并最终获救。在生命与死亡的对峙中,不是希望驱走恐惧,就是恐惧扼杀希 望。生命的韧性就在于死亡的恐吓不会让生命自我萎缩。 在灾区现场,生命对于生命的呼唤、安慰以及拯救,才使人间许多奇迹得以发生。地震 灾难的噩耗传来,各行各业的人们瞬间变成了救援者,纷纷奔赴抗灾一线。灾难的狰狞面目 没有吓倒他们,路途上的千难万险没有阻遏他们,他们的善良与悲悯、无私与执著,将他们 变成了无敌的斗士。夜以继日,救援者以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发着受灾者的生命潜能,也磨 砺着自己的生命力。在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死亡的抗争中,生命的韧性经受住了艰苦卓 绝的考验。 已经消逝的数万生命,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伤痛。然而,无数人在与死亡擦肩 中越挫越勇,使生命焕发出绚烂的光彩。让我们记住在汶川地震中已经远走的生命,也记住 在地震中更加坚强的生命。 (选自《光明日报》08.05.28,有删 改) 12.“这是真实生命的真实力量”一句中,两个“真实”的具体内涵分别是什么?(3 分) 13.文章第三段写小女孩何翠清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 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韧性”的理解。(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5-18 题。(12 分) 电子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