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1) 对同一主族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而言,半径自上而下 增大。例如: Li+<Na+<K+<Rb+<Cs+;F -<Cl-<Br-<I - 2) 对同一元素的正离子而言,半径随离子电荷升高而减 小。例如: Fe3+<Fe2+ 3) 对等电子离子而言,半径随负电荷的降低和正电荷的 升高而减小。例如: O2->F ->Na+>Mg2+>Al3+ 4) 相同电荷的过渡元素和内过渡元素正离子的半径均随 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第 1 章介绍原子半径时提到 “镧系收缩”的概念, 该概念也适用于电荷数为+3 和 Ln3+ 离子。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 Ionic radius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1) 对同一主族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而言,半径自上而下 增大。例如: Li+<Na+<K+<Rb+<Cs+;F -<Cl-<Br-<I - 2) 对同一元素的正离子而言,半径随离子电荷升高而减 小。例如: Fe3+<Fe2+ 3) 对等电子离子而言,半径随负电荷的降低和正电荷的 升高而减小。例如: O2->F ->Na+>Mg2+>Al3+ 4) 相同电荷的过渡元素和内过渡元素正离子的半径均随 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第 1 章介绍原子半径时提到 “镧系收缩”的概念, 该概念也适用于电荷数为+3 和 Ln3+ 离子。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 Ionic radius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能得到真正的“离子半径”吗的? 不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其电荷密度都随半径的增 大而减小。可以设想, 在阴、阳离子相互“接触”的那一 点上, 电荷密度是最小的。如果能测得相邻离子间电荷密 度的变化曲线并找出极小值所在的部位, 该部位就是离子 间 Question 2 Solution 的分界线。可惜的是, 极小值的精 确位置很难确定, 它极易受实验不 精确性和两个相邻离子本身性质的 影响,电荷密度曲线上出现的是范 围颇大的一个最低密度区,而不是 一个极小值。 副篇内容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能得到真正的“离子半径”吗的? 不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其电荷密度都随半径的增 大而减小。可以设想, 在阴、阳离子相互“接触”的那一 点上, 电荷密度是最小的。如果能测得相邻离子间电荷密 度的变化曲线并找出极小值所在的部位, 该部位就是离子 间 Question 2 Solution 的分界线。可惜的是, 极小值的精 确位置很难确定, 它极易受实验不 精确性和两个相邻离子本身性质的 影响,电荷密度曲线上出现的是范 围颇大的一个最低密度区,而不是 一个极小值。 副篇内容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 离子的电子构型(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 稀有气体组态(8电子和2电子组态) ◆ 拟稀有气体组态(18电子组态) ◆ 含惰性电子对的组态(18+2电子组态) ◆ 不规则组态(9~17电子组态) 不同类型的正离子对同种负离子的结合力大小: 8 电子构 型的离子 9~17电子层 构型的离子 18或18+2 电子 层构型的 离子 < <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 离子的电子构型(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 稀有气体组态(8电子和2电子组态) ◆ 拟稀有气体组态(18电子组态) ◆ 含惰性电子对的组态(18+2电子组态) ◆ 不规则组态(9~17电子组态) 不同类型的正离子对同种负离子的结合力大小: 8 电子构 型的离子 9~17电子层 构型的离子 18或18+2 电子 层构型的 离子 < <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2.3 共价键的概念与路易斯结构式 Concept of the covalent bond theory and Lewis structural formula 2.3.1 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Concepts of the covalent bond theory 2.3.2 路易斯结构式 Lewis structural formula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2.3 共价键的概念与路易斯结构式 Concept of the covalent bond theory and Lewis structural formula 2.3.1 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Concepts of the covalent bond theory 2.3.2 路易斯结构式 Lewis structural formula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2.3.1 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G. N. Lewis 在1916年假定化学键所涉 及的每一对电子处于两个相邻原子之间为 其共享,用A—B表示。双键和叁键相应于 两对或三对共享电子。分子的稳定性是因 为共享电子对服从“八隅律”(octet rule)。 共享电子对——共价键 共价单键 single covalent bond 共价双键 double covalent bond 共价叁价 triple covalent bond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2.3.1 共价键的相关概念 G. N. Lewis 在1916年假定化学键所涉 及的每一对电子处于两个相邻原子之间为 其共享,用A—B表示。双键和叁键相应于 两对或三对共享电子。分子的稳定性是因 为共享电子对服从“八隅律”(octet rule)。 共享电子对——共价键 共价单键 single covalent bond 共价双键 double covalent bond 共价叁价 triple covalent b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