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B02150 教师姓名:田丽波 适用专业:2016级园艺 开课时间:2018-2019学年第1学期
1 海南大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B02150 教师姓名:田丽波 适用专业:2016 级园艺 开课时间:2018-2019 学年第 1 学期
第一章绪论 课时 通过课堂及户外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进化的基本要素,掌握品 教学 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了解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对园艺植物 目 育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学习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后续章节打下良好基 础。 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教学 重点 教学 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难点
2 章 第一章 绪论 课时 2 节 教学 目的 通过课堂及户外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进化的基本要素,掌握品 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了解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对园艺植物 育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学习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后续章节打下良好基 础。 教学 重点 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教学 难点 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教材:《园艺植物有种学总论》(第二版),景士西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周俊国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 2.《园艺植物育种学》,曹家树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年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引言 学 大家知道,我国园艺产品栽培面积和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 园艺事业的发展动力,一定时期内,我国园艺产业将承受较大的竞争压力 必须大力发展园艺事业(改良品种和改善栽培条件)。简单介绍了几个概 念和进展后,下面我们介绍园艺植物的进化
3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二版),景士西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周俊国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2006 年 2.《园艺植物育种学》,曹家树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引言 大家知道,我国园艺产品栽培面积和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 园艺事业的发展动力,一定时期内,我国园艺产业将承受较大的竞争压力 必须大力发展园艺事业(改良品种和改善栽培条件)。简单介绍了几个概 念和进展后,下面我们介绍园艺植物的进化
二、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等) 育种与栽培的关系 发展园艺生产事业,提高经济效益,在技术上一般通过两个密切相关的途径: 一是改良园艺植物品种,使品种更符合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能产生更大的经 济效益,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是改善栽培条件,如改良土壤、加强培肥管理、进行设施栽培等,使优良品 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前者是内因,是设施育种学研究的领域,后者是外因,是设施栽培学研究的领 域 缺少优良品种,有很好的栽培条件难以实现高产高效,反过来,即使有良种没 有在适宜的地区采用良好的栽培技术,也不能发挥良种的作用。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进化 一、进化的基本要素 变异、遗传和选择 二、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选择的主体和进化方向。 自然进化过程中选择的主体是人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 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 人工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其结果是 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
4 二、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等) 育种与栽培的关系 发展园艺生产事业,提高经济效益,在技术上一般通过两个密切相关的途径: 一是改良园艺植物品种,使品种更符合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能产生更大的经 济效益,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是改善栽培条件,如改良土壤、加强培肥管理、进行设施栽培等,使优良品 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前者是内因,是设施育种学研究的领域,后者是外因,是设施栽培学研究的领 域。 缺少优良品种,有很好的栽培条件难以实现高产高效,反过来,即使有良种没 有在适宜的地区采用良好的栽培技术,也不能发挥良种的作用。 第一节 园艺植物的进化 一、进化的基本要素 变异、遗传和选择 二、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选择的主体和进化方向。 自然进化过程中选择的主体是人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 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 人工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其结果是 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
栽培类型在一系列性状的遗传特性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利用器官的大型化,色泽、形状的多样化,食味、香气及外观品质的改进, 刺毛等防御结构的退化或消失: 人工繁殖取代自然传种后天然传种机制退化,改变了果实、种子随熟随落 及发芽不整齐的习惯 由异花授粉向自花授粉习性的转变: 幼年期缩短,由多年生向一、二年生转变: 株型由高大向矮型方向的转变。 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区别 自然进化依赖自然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进化除利用上述变异外, 还人为的通过各种诱变手段,提高突变频率,并按人类需要促成各种在自然界 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的基因重组,乃至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导入一些外源基因 (例:西南大学蚕丝蛋白) 教 在选择的目的性、计划性方面,自然进化没有目的、计划可循,人工进化 学 由早期的无目的、无计划的无意识选择,发展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 人工进化可以在短短几年到十几年中创造若干个新的生物类型、新品种, 而自然进化中创造一个新的变种、种需要经历几万年或几十万年的历史过程。 程 人工进化可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创造极其丰富的 类型。 第二节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一、品种的概念: 共性:具有某种属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哪些属性? 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论述,提出了品种必要而充分的属性应 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五个方面,简称优、适、齐、稳、特。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优良) 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适应, 可用适当的紫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 (整齐、稳定)例如黄金间碧玉 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特异) 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的家养
5 教 学 过 程 栽培类型在一系列性状的遗传特性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利用器官的大型化,色泽、形状的多样化,食味、香气及外观品质的改进, 刺毛等防御结构的退化或消失; 人工繁殖取代自然传种后天然传种机制退化,改变了果实、种子随熟随落 及发芽不整齐的习惯; 由异花授粉向自花授粉习性的转变; 幼年期缩短,由多年生向一、二年生转变; 株型由高大向矮型方向的转变。 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区别 自然进化依赖自然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进化除利用上述变异外, 还人为的通过各种诱变手段,提高突变频率,并按人类需要促成各种在自然界 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的基因重组,乃至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导入一些外源基因。 (例:西南大学蚕丝蛋白) 在选择的目的性、计划性方面,自然进化没有目的、计划可循,人工进化 由早期的无目的、无计划的无意识选择,发展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 人工进化可以在短短几年到十几年中创造若干个新的生物类型、新品种, 而自然进化中创造一个新的变种、种需要经历几万年或几十万年的历史过程。 人工进化可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创造极其丰富的 类型。 第二节 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一、品种的概念: 共性:具有某种属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哪些属性? 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论述,提出了品种必要而充分的属性应 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五个方面,简称优、适、齐、稳、特。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优良) 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适应) 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 (整齐、稳定)例如黄金间碧玉 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特异) 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的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