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群体。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的单位。虽然栽培植物起源于野生植物,但同是一个野生物 种在人工不同栽培条件、不同目的的选择下,将形成不同品种。 虽不是植物分类的单位,但品种在植物分类学上有它的归属,即某品种属某科、 属、种、亚种、变种乃至变型。 二、良种的作用 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 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促进增产和增收 >增加产量(脐橙 改进品质 延长产品的供应期(夏菊、夏秋菊、寒菊) 增强抗逆性(设施) >增强抗病虫性(连作障碍) 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分枝菊 苹果矮化砧、矮生直立番茄) 教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第三节设施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学 设施作物育种学及其任务 设施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设施作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过 基本任务 程 是根据不同地区原有品种基础和主、客观情况,科学地制订育种目标 在征集、评价和利用种质资源,研究和掌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 适宜的育种方法,选育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 在品种繁殖和推广过程中保持及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足够、质量可靠、成本 较低的繁殖材料,促进高产、优质、高效设施生产的发展。 二、设施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 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策略 种质资源的发掘、征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杂交育种的方式(常规杂交育种、优势杂交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原 理和方法: 理化诱变育种和倍性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鉴定和选育方法 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和实验室试验技术: 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6 教 学 过 程 动植物群体。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的单位。虽然栽培植物起源于野生植物,但同是一个野生物 种在人工不同栽培条件、不同目的的选择下,将形成不同品种。 虽不是植物分类的单位,但品种在植物分类学上有它的归属,即某品种属某科、 属、种、亚种、变种乃至变型。 二、良种的作用 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 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促进增产和增收 增加产量(脐橙) 改进品质 延长产品的供应期(夏菊、夏秋菊、寒菊) 增强抗逆性(设施) 增强抗病虫性(连作障碍) 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分枝菊、 苹果矮化砧、矮生直立番茄)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第三节 设施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设施作物育种学及其任务 设施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设施作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基本任务 是根据不同地区原有品种基础和主、客观情况,科学地制订育种目标; 在征集、评价和利用种质资源,研究和掌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 适宜的育种方法,选育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 在品种繁殖和推广过程中保持及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足够、质量可靠、成本 较低的繁殖材料,促进高产、优质、高效设施生产的发展。 二、设施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策略; 种质资源的发掘、征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杂交育种的方式(常规杂交育种、优势杂交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原 理和方法; 理化诱变育种和倍性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鉴定和选育方法; 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和实验室试验技术; 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第四节设施作物育种的发展与展望 设施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1.育种目标紧密结合生产与科技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需要 (高产、优质、高效) 2.重视种质资源的征集、评价和开发利用 3.重视育种基础研究 4积极探索育种的新途径、新方法 5国家对育种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 6.多学科协作配合 二、中国设施作物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瓦维洛夫(1935)盛赞中国是世界农业及栽培植物起源最早,栽培植物数量极 大的独立起源中心。 古文献中记载了有关选择育种的宝贵经验,如早在公元前一个世纪《汜(s 胜之书》中己有关于注意选留种株、种果和单打、单存等选种方法的记载。 50年来我国园艺作物育种的主要成就 1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调查,初步建立了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 2.广泛进行了园艺作物的引种工作 3.新品种选有成效显著 4.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效 三、国外园艺作物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发达国家在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总体目标上尽管仍然是抗病、抗逆、优质 及高产,但与过去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①越来越重视提高产品品质,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 ②越来越重视提高产品的耐贮运性: ③越来越重视满足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的选有: ④越来越重视提高品种对多种病害的复合抗性: ⑤越来越重视提高品种对逆境环境条件的抗性: ⑥越来越重视针对国际种子市场的品种选育。 2在育种手段、方法上虽然还是以常规技术为主,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二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主要的发展趋势是: 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②利用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创造新的育种材料越来越广泛 ③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特殊的育种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④一些常规技术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良,越来越完善 ⑤利用杂交优势育种的作物种类越来越多。 3 在育种机构的组织、规模上,近年来也有了大的变化,主要趋势是 ①跨地区、跨国的育种公司越来越多: ②由行业内兼并, 或跨行业合并或联合形成大的育种公司: ③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对第三世界国家园艺种业的冲击和对这些国家园
7 第四节 设施作物育种的发展与展望 一、设施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1.育种目标紧密结合生产与科技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需要 (高产、优质、高效) 2.重视种质资源的征集、评价和开发利用 3.重视育种基础研究 4.积极探索育种的新途径、新方法 5.国家对育种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 6.多学科协作配合 二、中国设施作物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瓦维洛夫(1935)盛赞中国是世界农业及栽培植物起源最早,栽培植物数量极 大的独立起源中心。 古文献中记载了有关选择育种的宝贵经验,如早在公元前一个世纪《汜(si) 胜之书》中已有关于注意选留种株、种果和单打、单存等选种方法的记载。 50 年来我国园艺作物育种的主要成就 1.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调查,初步建立了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 2. 广泛进行了园艺作物的引种工作 3.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4.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效 三、国外园艺作物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发达国家在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总体目标上尽管仍然是抗病、抗逆、优质 及高产,但与过去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① 越来越重视提高产品品质,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 ② 越来越重视提高产品的耐贮运性; ③ 越来越重视满足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的选育; ④ 越来越重视提高品种对多种病害的复合抗性; ⑤ 越来越重视提高品种对逆境环境条件的抗性; ⑥ 越来越重视针对国际种子市场的品种选育。 2 在育种手段、方法上虽然还是以常规技术为主,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二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主要的发展趋势是: 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②利用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创造新的育种材料越来越广泛; ③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特殊的育种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④一些常规技术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良,越来越完善; ⑤利用杂交优势育种的作物种类越来越多。 3 在育种机构的组织、规模上,近年来也有了大的变化,主要趋势是: ①跨地区、跨国的育种公司越来越多; ②由行业内兼并,或跨行业合并或联合形成大的育种公司; ③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对第三世界国家园艺种业的冲击和对这些国家园
艺种业的冲击和对这些国家园艺种苗市场的垄断越来越严重 四、设施作物育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育种工作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了解市场需求的育种者是盲目 的育种者,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种植材料不能成为合格品种) 2.育种单位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天津市黄瓜研究所30%) 3.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种子种苗生产和经营管理(2000年 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实施) 4.切实实施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8 艺种业的冲击和对这些国家园艺种苗市场的垄断越来越严重。 四、设施作物育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育种工作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了解市场需求的育种者是盲目 的育种者,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种植材料不能成为合格品种) 2.育种单位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天津市黄瓜研究所 30%) 3.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种子种苗生产和经营管理(2000 年 12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实施) 4.切实实施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三、总结与巩固 1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园艺植物进化的基本要素,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2.考核知识点 2.1园艺植物进化的基本要素 22品种的概念 3思考题 1,试比较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异同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优、适、齐、稳、特使品种必要而充分的属性? 3在园艺植物育种方面,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在哪里?在人才、 资源设施还是在经费?应该怎样改变目前的落后状态? 程 教学 后 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参观实物等,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记
9 教 学 过 程 三、总结与巩固 1.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园艺植物进化的基本要素,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2.考核知识点 2.1 园艺植物进化的基本要素 2.2 品种的概念 3.思考题 1.试比较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异同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优、适、齐、稳、特使品种必要而充分的属性? 3.在园艺植物育种方面,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在哪里?在人才、 资源设施还是在经费?应该怎样改变目前的落后状态? 教 学 后 记 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参观实物等,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章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课时 4 节 通过课堂及户外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 教学 育种特点,并能正确使用授粉相关术语,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目的 1有关授粉习性术语的概念 教学 2.品种的类型及选育特点 重点 品种的类型及选育特点 教学 难点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二版),景士西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 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周俊国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 2.《园艺植物育种学》,曹家树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 章 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课时 4 节 教学 目的 通过课堂及户外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 育种特点,并能正确使用授粉相关术语,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 重点 1.有关授粉习性术语的概念 2.品种的类型及选育特点 教学 难点 品种的类型及选育特点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二版),景士西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 07 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周俊国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2006 年 2.《园艺植物育种学》,曹家树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