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园艺植物品种改良 园艺种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园艺植物品种,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品种的概念 所谓品种(cultivar 是指来自同 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 遗传性状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在一定的栽培环境条件下,个体间在形态、生物学 和经济性状方面保特相对一一致性。在产量、品质和活应性等方面符合一定时期内的 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 ★品种是具有 定经济价值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上栽培植物特有的类 别。野生植物中没有品种之说。 ★品种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每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生态和栽培条件下形 成的,有一定的适应地区和适宜的栽培条件。不同品种的适应性有广有窄,但绝对 没有一个能对所有地区和一切栽培方法都表现适应的品种。品种的时间性表现在随 着每个地区的经济、自然和栽培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品种便不能适应 ★品种性状具有一致性。园艺产品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同时对于机械 化操作也有一定影响。 ★品种与植物分类学上的变种有一定区别,品种是栽培植物的类别,而变种则是 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进化系统等来区分的分类学单位。 选用优良品种是发展果树及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措施。优良品种在提高产量、改 进品质、增强抗逆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以及调节供应期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品种具有一定时间性,随着其本身性状的退化及人类新的需求的增加,品种 也会不断被淘汰、更新,即需要进行品种改良。品种改良在不同时期,其主要目标 是不同的,但是可以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如优质、高产、抗性(抗病虫、抗逆 性)、调节供应期、适应设施栽培等等 般而言,我们常说的育种(不论是蔬菜育种,还是果树育种),都包括两个方 面 一是新品种选育:二是良种繁殖。在这里,新品种选育,主要指的是品种改良, 其主要途径有“查、引、选、育”等四个方面。 查:调查种质资源: 引:引种 选: 选种: 育:育种(包括常规育种、杂优利用等等)。 在新品种育出后,还要考虑到良种繁育的问题。新品种育成之后必须加速繁育, 尽快地推广应用,这样才能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良种繁育和推广过程 中,还要注意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 4.1种质资源和引种 4.1.1种质资源的概念 首先,讲述种质(germplasm)的概念。所谓种质是指决定生物“种性”(遗传性) 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 种质资 又称为遗传资源或基本资源,指凡携带有不同 种质(基因)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都统称为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发展园艺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新品种不能凭空产生,它 必须有种质资源作为原始材料。现代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固然与育种新途
4 园艺植物品种改良 园艺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园艺植物品种,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品种的概念。 所谓品种(cultivar)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 遗传性状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在一定的栽培环境条件下,个体间在形态、生物学 和经济性状方面保持相对一致性。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一定时期内的 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 ★品种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上栽培植物特有的类 别。野生植物中没有品种之说。 ★品种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每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生态和栽培条件下形 成的,有一定的适应地区和适宜的栽培条件。不同品种的适应性有广有窄,但绝对 没有一个能对所有地区和一切栽培方法都表现适应的品种。品种的时间性表现在随 着每个地区的经济、自然和栽培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品种便不能适应。 ★品种性状具有一致性。园艺产品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同时对于机械 化操作也有一定影响。 ★品种与植物分类学上的变种有一定区别,品种是栽培植物的类别,而变种则是 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进化系统等来区分的分类学单位。 选用优良品种是发展果树及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措施。优良品种在提高产量、改 进品质、增强抗逆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以及调节供应期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品种具有一定时间性,随着其本身性状的退化及人类新的需求的增加,品种 也会不断被淘汰、更新,即需要进行品种改良。品种改良在不同时期,其主要目标 是不同的,但是可以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如优质、高产、抗性(抗病虫、抗逆 性)、调节供应期、适应设施栽培等等。 一般而言,我们常说的育种(不论是蔬菜育种,还是果树育种),都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新品种选育;二是良种繁殖。在这里,新品种选育,主要指的是品种改良, 其主要途径有“查、引、选、育”等四个方面。 查:调查种质资源; 引:引种; 选:选种; 育:育种(包括常规育种、杂优利用等等)。 在新品种育出后,还要考虑到良种繁育的问题。新品种育成之后必须加速繁育, 尽快地推广应用,这样才能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良种繁育和推广过程 中,还要注意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 4.1 种质资源和引种 4.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首先,讲述种质(germplasm)的概念。所谓种质是指决定生物“种性”(遗传性) 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se):又称为遗传资源或基本资源,指凡携带有不同 种质(基因)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都统称为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发展园艺生产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新品种不能凭空产生,它 必须有种质资源作为原始材料。现代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固然与育种新途
径与新技术的发展有关,但广泛深入地研究与利用种质资源更是基本的条件。植物 有种发展的事实表明,突破性的成就就决定于关键性基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 只的主壶性 ,抗病性 玉应性和品质等方面的大提高, 先决定于所掌握的名 种基因资源。因此,广泛地调查征集、科学的保存、深入的研究与利用种质资源乃 是现代育种的重要特点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12园艺植物品种济源 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及性质,可以分为: 1、本地品种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或称“农家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 品种。 古老地方品种的是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淘汰的产物,深刻地反映地方风土特点, 对本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及群众消费习惯有高度的适应性,对不利的气 候和土壤因素有较强的抗性或耐性,甚至对地区的某些病虫害也有一定减免受害的 性能。古老的地方品种的另 个特点是它往往是 个复杂群体 包含较丰富的基因 型,因而是一种重要的育种原始材料。总的来说,本地区品种资源都具有对本地区 基本条件的适应性,而且也是最容易收集到的材料,所以,在研究利用种质资源时, 首先必须以本地区的古老品种和新推一的优良品种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对象。 2、外地品种资源:是指引自外地与外国的品种,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经济学 上的遗传性状,其中有些是本地区品种所欠缺的, 特别是原产于起源中心与次生中 心以及小中心的许多原始品种,集中反映遗传的多样性,从中可以筛选出一般品科 所没有的特殊种质。 外地品种资源在育种上主要是从中选用具有某种有利基因的品种,作为一部分原 始材料,并将这些基因有效地导入到要改良的品种中去。 3。解生植物资源,句括排培作物的斤缘里野生种和右梦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里解生种 由于其是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抗道 力(如耐瘠薄、抗寒、抗早、抗盐碱等)或者具有栽培作物所欠缺的某些宝贵的特 征特性,因而在现代育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般从野生植物中发掘新的种质(基 因源)。通过远缘杂交,把野生植物中优异的基因转移到栽培品种中来。 4、人创造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而产生的各种突变体。桶过元缘杂布而 的各种新类型, 以及人工选育的各种育种系,基因纯合系和特殊的遗传种质等 些材料不一定都具有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价值,但都是培育新品种和进行有关理论研 究的珍贵遗传资源。 413种质资源工作任条 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包括收集、 保 、研究和利用等一系列的任务 1种质资源的收集:是整个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 其收集的原则是应该尽可能地广泛收集。其对象包括:目前正在栽培的品种,尤 其是那些颜临绝种的优稀地方品种:过去栽培但现在生产上己淘汰的品种:栽培物 种的近缘野生种:特别的遗传种质,如突变体,育种系,纯合自交系等:对人类可 能有利用价的野牛物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 一般是通过征集和考察。对地方品种或新育成的品种主要无 向生产单位或有种单位征集,而野生或半野生种则主要通过野外观察。对国外资源 的收集,一般是通过出国考察或对外交换等途径。需要注意的是(1)不要遗漏收集 对象的品种类型:(2)要尽可能保持每份材料内最大可能的遗传变异度:(3)现场
径与新技术的发展有关,但广泛深入地研究与利用种质资源更是基本的条件。植物 育种发展的事实表明,突破性的成就就决定于关键性基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 新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方面的大提高,首先决定于所掌握的各 种基因资源。因此,广泛地调查征集、科学的保存、深入的研究与利用种质资源乃 是现代育种的重要特点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1.2 园艺植物品种资源 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及性质,可以分为: 1、本地品种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或称“农家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 品种。 古老地方品种的是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淘汰的产物,深刻地反映地方风土特点, 对本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及群众消费习惯有高度的适应性,对不利的气 候和土壤因素有较强的抗性或耐性,甚至对地区的某些病虫害也有一定减免受害的 性能。古老的地方品种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往往是一个复杂群体,包含较丰富的基因 型,因而是一种重要的育种原始材料。总的来说,本地区品种资源都具有对本地区 基本条件的适应性,而且也是最容易收集到的材料,所以,在研究利用种质资源时, 首先必须以本地区的古老品种和新推广的优良品种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对象。 2、外地品种资源:是指引自外地与外国的品种,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经济学 上的遗传性状,其中有些是本地区品种所欠缺的,特别是原产于起源中心与次生中 心以及小中心的许多原始品种,集中反映遗传的多样性,从中可以筛选出一般品种 所没有的特殊种质。 外地品种资源在育种上主要是从中选用具有某种有利基因的品种,作为一部分原 始材料,并将这些基因有效地导入到要改良的品种中去。 3、野生植物资源:包括栽培作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由于其是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抗逆 力(如耐瘠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或者具有栽培作物所欠缺的某些宝贵的特 征特性,因而在现代育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般从野生植物中发掘新的种质(基 因源)。通过远缘杂交,把野生植物中优异的基因转移到栽培品种中来。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而产生的各种突变体。通过远缘杂交而创造 的各种新类型,以及人工选育的各种育种系,基因纯合系和特殊的遗传种质等。这 些材料不一定都具有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价值,但都是培育新品种和进行有关理论研 究的珍贵遗传资源。 4.1.3 种质资源工作任务 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包括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等一系列的任务。 1 种质资源的收集:是整个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 其收集的原则是应该尽可能地广泛收集。其对象包括:目前正在栽培的品种,尤 其是那些濒临绝种的优稀地方品种;过去栽培但现在生产上已淘汰的品种;栽培物 种的近缘野生种;特别的遗传种质,如突变体,育种系,纯合自交系等;对人类可 能有利用价值的野生物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征集和考察。对地方品种或新育成的品种主要是 向生产单位或育种单位征集,而野生或半野生种则主要通过野外观察。对国外资源 的收集,一般是通过出国考察或对外交换等途径。需要注意的是(1)不要遗漏收集 对象的品种类型;(2)要尽可能保持每份材料内最大可能的遗传变异度;(3)现场
收集时,必须有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记录。包括名称、产地自然环境条件、品种来历 与现状、主要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及群众反映。 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在入库贮藏之前 以须编是脊门 一船采田护昭粉据记 (passport data),包括采种日期、地点 、采集人 产地环境、植株性状等永久性的数 据:还有 些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如入库日期、发芽率、净度、种子数、含水量、发 芽方法等数据。 2种质资源的保存 为了不新提高、收讲培品种,需要保存大的种质资。主再是保在那些博带 种质的植物体 可以是 个群体 个植株 一部分器官 如根 花粉 合子或细胞。基本的保存方法有以下五种:(1)就地保存:(2)自然保护区保存:(3) 植物园保存:(4)种质库保存:(5)试管保存。 保存种质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较长时期保持其生活力。如种子生活力必须保持在 80-90%的较高水平上。同时保持其原有的遗传特性。一般保存时必须减少繁殖更新 的次数,以减缓世代的进展。 3种质资源的研究 我们说,收集种质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它们,以作为培育新品种的原 始材料。要做到对原始材料的正确合理利用,就必须对所收存的种质资源进行性状 鉴定和研究,可以说知之越深用之越当,从而使种质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 研究工作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田间试验主要在一般的田间试验条件下系统 考查记载资源材料的生育期 各种形态性状 对病虫害及不利的气候土壤因素的厅 应等。要求试验田的土壤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保持相对的一致性,试材的群体不能 太小, 一般应设置重复,各项性状都有统一明确的考查记载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经鉴定证明某材料缺乏所需要的性状,不等于这样的材料没有利 用价值。因为有时其中有抑制基因的存在,掩盖了这种性状的表现。 室内研究主要是对己被研究过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比如同物异名及异物同名。 4种质资源的利用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利用。根据种质资源的类 型及其特点不同,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 (1)直接利用: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适应能力强的材料,可以直 接进行利用。只是一些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工作 (2)间接利用: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生态因子不太适应的材料,通过 杂交育种的途径将其优良性状结合到本地区适应性强的品种中去。 (3)潜在利用:对于一些暂时不能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材料,亦不可忽视。 4.14引种 1种的概今及作用 从当前生 产需要出发 ,把外地区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 本地或本国推广种植的工作,称为引种或生产性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区和 外国引进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包括那些 具有特殊优良性状,但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作为育种材料而入的品种资原。 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生产性引种 引种是解决品种问题的 条重要途径,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引种的 作用包括:(1)所引进的品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以提高产量及品质:(2)充实育 种的遗传资源,为其他途径的育种工作提供原始材料。主要是不适合当地的自然气 候、土壤条件、栽培制度或人民需要的材料,但是存在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优良性状
收集时,必须有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记录。包括名称、产地自然环境条件、品种来历 与现状、主要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及群众反映。 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在入库贮藏之前,必须编号登记。一般采用护照数据记录 (passport data),包括采种日期、地点、采集人、产地环境、植株性状等永久性的数 据;还有一些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如入库日期、发芽率、净度、种子数、含水量、发 芽方法等数据。 2 种质资源的保存 为了不断提高、改进栽培品种,需要保存大量的种质资源。主要是保存那些携带 种质的植物体,可以是一个群体、一个植株,或是一部分器官,如根、茎、花粉、 合子或细胞。基本的保存方法有以下五种:(1)就地保存;(2)自然保护区保存;(3) 植物园保存;(4)种质库保存;(5)试管保存。 保存种质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较长时期保持其生活力。如种子生活力必须保持在 80~90%的较高水平上。同时保持其原有的遗传特性。一般保存时必须减少繁殖更新 的次数,以减缓世代的进展。 3 种质资源的研究 我们说,收集种质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它们,以作为培育新品种的原 始材料。要做到对原始材料的正确合理利用,就必须对所收存的种质资源进行性状 鉴定和研究,可以说知之越深用之越当,从而使种质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 研究工作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田间试验主要在一般的田间试验条件下系统 考查记载资源材料的生育期,各种形态性状、对病虫害及不利的气候土壤因素的反 应等。要求试验田的土壤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保持相对的一致性,试材的群体不能 太小,一般应设置重复,各项性状都有统一明确的考查记载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经鉴定证明某材料缺乏所需要的性状,不等于这样的材料没有利 用价值。因为有时其中有抑制基因的存在,掩盖了这种性状的表现。 室内研究主要是对已被研究过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比如同物异名及异物同名。 4 种质资源的利用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利用。根据种质资源的类 型及其特点不同,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 (1)直接利用: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适应能力强的材料,可以直 接进行利用。只是一些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工作。 (2)间接利用: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生态因子不太适应的材料,通过 杂交育种的途径将其优良性状结合到本地区适应性强的品种中去。 (3)潜在利用:对于一些暂时不能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材料,亦不可忽视。 4.1.4 引种 1 引种的概念及作用 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把外地区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 本地或本国推广种植的工作,称为引种或生产性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区和 外国引进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包括那些 具有特殊优良性状,但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作为育种材料而引入的品种资源。 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生产性引种。 引种是解决品种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引种的 作用包括:(1)所引进的品种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以提高产量及品质;(2)充实育 种的遗传资源,为其他途径的育种工作提供原始材料。主要是不适合当地的自然气 候、土壤条件、栽培制度或人民需要的材料,但是存在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优良性状
这时,可以通过选择优良单株,育成新的品种。总之,引种是育种工作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环节,是发展我国园艺业生产的有效措施之 2引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1)引种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对本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现有品种存在的问 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要引进什么品种,解决什么问题。 一般说来,应该从当前生 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当地所缺乏的品种为主攻方向。比如病虫害严重的地区,着 重引进抗病虫品种。这样才能使引种工作更好的为当前生产服务,减少盲目性、增 加预见性 (2)引种材料的收集:从生育期上估计哪些品种类型有适应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和生产要求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收集的品种类型。根据需要与可能,可以到产地现 场进行考察收集,也可以向产地征集或向有关单位转引,并索取有关资料。 (3)引种材料的检疫:为了避免随着引种材料传入病虫害和杂草,从外地区特 别是外国引进的品种材料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对有检疫对象的材料,应及时加以 药剂处理, 或通过 设的检疫圃 隔离种植 (4)引种材料的驯化及选择 引种驯化指的是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植物成为本地 植物的措施和过程。新引入的品种,裁培在不同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下,往往会发 生变异,必须进行选择。在推广之间, 一般采用混合选择法或片选法,将杂株和不 良变异的植株全部淘汰,保持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对少数突出优良的植株 。按 系统育种程序选育新品种。 (5)引种试验 在进行引种试验时,试验地的土壤条件必须比较均匀,管理措施力求一致,使引 种材料能得到客观的评价。 般包括如下三个步骤: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种质资源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收集与保存工作是种质资源工作的 基础,而研究与利用则是资源工作的关键,只有深入的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 充分了解种质资源的价值,并加以有效地利用。 42洗轻育 4.2.1选择育种的概念 1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 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是一种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 选种与其它育种途径不同处在于选种是以作物的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 生变异为基础,以单株为单位进行选择 然后再进行系统群体间比较选择 引种是以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单位进行比较选择。 而杂交育种等则是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重组或人工诱发变异,然后进行选择工 作 引种只选用已有的品种或杂交组合,而选种和杂交育种碎则能刻诰出新的品种系 2选种与选择 选种是利用群体中存在的自然变异,将符合要求的优良植株选择出来,经过比较 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途径。而选择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各种育种途径都必须采用。 选择又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这时,可以通过选择优良单株,育成新的品种。总之,引种是育种工作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环节,是发展我国园艺业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2 引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1)引种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对本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现有品种存在的问 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要引进什么品种,解决什么问题。一般说来,应该从当前生 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当地所缺乏的品种为主攻方向。比如病虫害严重的地区,着 重引进抗病虫品种。这样才能使引种工作更好的为当前生产服务,减少盲目性、增 加预见性。 (2)引种材料的收集:从生育期上估计哪些品种类型有适应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和生产要求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收集的品种类型。根据需要与可能,可以到产地现 场进行考察收集,也可以向产地征集或向有关单位转引,并索取有关资料。 (3)引种材料的检疫:为了避免随着引种材料传入病虫害和杂草,从外地区特 别是外国引进的品种材料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对有检疫对象的材料,应及时加以 药剂处理,或通过特设的检疫圃,隔离种植。 (4)引种材料的驯化及选择 引种驯化指的是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植物成为本地 植物的措施和过程。新引入的品种,栽培在不同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下,往往会发 生变异,必须进行选择。在推广之间,一般采用混合选择法或片选法,将杂株和不 良变异的植株全部淘汰,保持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对少数突出优良的植株,按 系统育种程序选育新品种。 (5)引种试验 在进行引种试验时,试验地的土壤条件必须比较均匀,管理措施力求一致,使引 种材料能得到客观的评价。 一般包括如下三个步骤: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种质资源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收集与保存工作是种质资源工作的 基础,而研究与利用则是资源工作的关键,只有深入的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 充分了解种质资源的价值,并加以有效地利用。 4.2 选择育种 4.2.1 选择育种的概念 1 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 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是一种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 选种与其它育种途径不同处在于选种是以作物的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 生变异为基础,以单株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系统群体间比较选择。 引种是以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单位进行比较选择。 而杂交育种等则是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重组或人工诱发变异,然后进行选择工 作。 引种只选用已有的品种或杂交组合,而选种和杂交育种等则能创造出新的品种系 统。 2 选种与选择 选种是利用群体中存在的自然变异,将符合要求的优良植株选择出来,经过比较 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途径。而选择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各种育种途径都必须采用。 选择又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当通过引种观察认为现有品种都不符合要求时,或虽未进行广泛的引种工作,但 根据各地的品种介绍估计所需品种不能通过引种解决时,才可以考虑采用选种这 如果现有这样的品利 无论是当地的或是引入的) 它的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基本 上符合要求,只有少数经济性状表现较差,而这少数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较 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洗种这一涂径,往往是最经济有效的。 如果采取把分散存在干不同品种的代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上的办法,就是杂衣 有种而不是选种了 如果现有品种虽然只有 ·二种性状不符合要求,但是这 二种不良性状在个体间 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期待它在后代内分离出或由自然变异产生出优异的变异 类型,也将是遥不可期的。这种情况下采用回交育种或引变育种往往比选种更有效 422洗择首种的基本方法 应用于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供选材料的选择方法虽然有许多种 ,但是它们都是由 两种基本选择法衍生出来的,这两种基本选择法就是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1混合选择法(mass selection)就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 选取符合选种目标要求的优良单株、单果或单荚混合留种,下一代播种在混选区里 与标准品种(当地优良品种)和原始群体的小区相邻栽种,进行比较鉴定。所以混 合选择法又可以称为表型选择法。 根据其选择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工作迅速,花费的劳力较少,便于普遍采用。缺 点是由于混合选择法把所选单株的种子混合在一起,不能依据后代的表现,对亲本 每个单株进行遗传性优劣的鉴定。因为亲本表型性状表现好的单株,它的遗传性不 定是优良的,有的表现优良的单株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优越造成的,但又无 法鉴别它 ,所以无法消除这种由于环境饰变所引起的选择误差 混合选择 一般较多用于混杂严重的异花授粉植物的纯化或结合生产改良现有 品种和防止品种的混杂退化。 2单株选择法(individual selection)是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 号,分别采种,各株的种子不混合,下一代每个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播种一个 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亲本单株遗传性优劣的方法。所以单株选择法叉 可称为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 在这一过程中,依据单株选择和播种的次数,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 选择法。 一般实际工作中应进行几次单株选择,是根据株系内株间一致性来决定的。如果 经过一次单株选择,大多数株系都表现基本一致,只有少数株系内不一致,而这些 致株系内并没有突出优良的植株 这种情况下进行 次单株选择就可以了。否 则,就继续进行,一起到大多数株系达到符合要求的一致性。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可以通过对所选单株的后代进行遗传性优劣的测定,消除环 境饰变引起的株选误差,从而能正确地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和特性的系统,所以选 择效果较混合选择高。另外由于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累积变异,因此有可能选出 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缺点在于单株选择的育种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设实验圃地,选育新品种的时间 较长,同时由于单株选择种子量少,不易把每代选择的成果立即应用到生产上去。 最后,应用此方法到自花授粉作物上,由于大多数的个体是同质结合的,通常只有
当通过引种观察认为现有品种都不符合要求时,或虽未进行广泛的引种工作,但 根据各地的品种介绍估计所需品种不能通过引种解决时,才可以考虑采用选种这一 途径。 如果现有这样的品种(无论是当地的或是引入的),它的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基本 上符合要求,只有少数经济性状表现较差,而这少数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较 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选种这一途径,往往是最经济有效的。 如果采取把分散存在于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上的办法,就是杂交 育种而不是选种了。 如果现有品种虽然只有一二种性状不符合要求,但是这一二种不良性状在个体间 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期待它在后代内分离出或由自然变异产生出优异的变异 类型,也将是遥不可期的。这种情况下采用回交育种或引变育种往往比选种更有效。 4.2.2 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应用于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供选材料的选择方法虽然有许多种,但是它们都是由 两种基本选择法衍生出来的,这两种基本选择法就是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1 混合选择法(mass selection)就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 选取符合选种目标要求的优良单株、单果或单荚混合留种,下一代播种在混选区里, 与标准品种(当地优良品种)和原始群体的小区相邻栽种,进行比较鉴定。所以混 合选择法又可以称为表型选择法。 根据其选择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工作迅速,花费的劳力较少,便于普遍采用。缺 点是由于混合选择法把所选单株的种子混合在一起,不能依据后代的表现,对亲本 每个单株进行遗传性优劣的鉴定。因为亲本表型性状表现好的单株,它的遗传性不 一定是优良的,有的表现优良的单株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优越造成的,但又无 法鉴别它,所以无法消除这种由于环境饰变所引起的选择误差。 混合选择法一般较多用于混杂严重的异花授粉植物的纯化或结合生产改良现有 品种和防止品种的混杂退化。 2 单株选择法(individual selection)是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 号,分别采种,各株的种子不混合,下一代每个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播种一个 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亲本单株遗传性优劣的方法。所以单株选择法又 可称为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 在这一过程中,依据单株选择和播种的次数,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 选择法。 一般实际工作中应进行几次单株选择,是根据株系内株间一致性来决定的。如果 经过一次单株选择,大多数株系都表现基本一致,只有少数株系内不一致,而这些 不一致株系内并没有突出优良的植株,这种情况下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就可以了。否 则,就继续进行,一起到大多数株系达到符合要求的一致性。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可以通过对所选单株的后代进行遗传性优劣的测定,消除环 境饰变引起的株选误差,从而能正确地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和特性的系统,所以选 择效果较混合选择高。另外由于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累积变异,因此有可能选出 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缺点在于单株选择的育种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设实验圃地,选育新品种的时间 较长,同时由于单株选择种子量少,不易把每代选择的成果立即应用到生产上去。 最后,应用此方法到自花授粉作物上,由于大多数的个体是同质结合的,通常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