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单项实训 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一、实训目的 了解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用具与材料 实体显微镜、显微镜、标本片等 三、 实训内容和方法 一)实体显微镜 实体显微镜用双目观察,工作距离大,视野宽广,被观察物呈正视立体放大 13 12 图7-1MS1型实体显微锁 1日镜的装目透镜:镜的镜:Ⅲ五角棱镜:N小物 图7-2XTB-01型实体显微镜 镜:V变倍物镜,门大钓镜透组 1取跟:2.日镜3川镜筒145棱镜金6变倍物镜转器7麦侣 1.眼跟2日镜:3.目镜简:4.校境盒:5.接日镜简紫圆实 数值度盘:8.能套简:9.大随:0.卡子:11找物同盒:2.底毫 :6物简组:7投光灯:8投光灯支是9大物:10 11. 支14变 器15,升降:1紧螺 像,便于在镜下进行显微操作,是园林植物病虫害观察的重要工具。 实体显微镜虽有很多类型,但基本结构相似。实体显微镜由镜架部分和光学 部分组成。镜架部分包括:镜座、镜柱、载物台:光学部分包括:镜筒、接目镜 接物镜。此外,有的附有照明装置。(图7-1、7-2) 实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实体显微镜安放在明亮位置,或采用照明装置使视野内清晰明亮。 2.选择倍数。根据标本大小,选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观察小的昆虫或细的
图 7-1 MS1型实体显微镜 Ⅰ目镜的接目透镜;Ⅱ目镜的场镜;Ⅲ五角棱镜;Ⅳ小物 镜;Ⅴ变倍物镜;Ⅵ大物镜透镜组; 1.眼罩;2.目镜;3.目镜筒;4.棱镜盒;5.接目镜筒紧固螺 丝;6.物镜组;7.投光灯;8.投光灯支架;9.大物镜;10. 底座;11.载物园盘;12.卡子;13.支柱;14.变倍物镜转换 器;15.升降旋钮;16.紧固螺丝;17.升降滑槽;18.拉轴 图 7-2 XTB-01 型实体显微镜 1.眼罩;2.目镜;3.目镜筒;4~5.棱镜盒;6.变倍物镜旋转器;7.变倍 数值度盘;8.物镜套筒;9.大物镜;10.卡子;11.载物园盘;12.底座; 13.弹簧支柱套筒;14.弹簧支柱紧固螺丝;15、17.轴拉轴;16.调焦 螺旋;18.视调整装置 第七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单项实训 一 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一、实训目的 了解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用具与材料 实体显微镜、显微镜、标本片等。 三、实训内容和方法 (一)实体显微镜 实体显微镜用双目观察,工作距离大,视野宽广,被观察物呈正视立体放大 像,便于在镜下进行显微操作,是园林植物病虫害观察的重要工具。 实体显微镜虽有很多类型,但基本结构相似。实体显微镜由镜架部分和光学 部分组成。镜架部分包括:镜座、镜柱、载物台;光学部分包括:镜筒、接目镜、 接物镜。此外,有的附有照明装置。(图 7-1、7-2) 实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实体显微镜安放在明亮位置,或采用照明装置使视野内清晰明亮。 2.选择倍数。根据标本大小,选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观察小的昆虫或细的
特征时选用高倍的接目、接物镜:观察大的昆虫或较显著的特征时,迁用低倍的 接目、接物镜,所放大的倍数为接目、接物镜的放大倍的乘积。如接目镜为16 X. 接物镜为2.5X 则放大倍数为16×25-40× 3.调整好眼间距后,即可将镜头部分在支柱上调节到左眼能看清物像,再 转动右镜筒的视度圈,使右眼和左眼同样看清物像,然后再转动调焦螺旋使物像 清楚,方能正式进行工作。 4.观察标本若为小型昆虫或幼虫时,或将虫体置于皿底敷以棉花的小型培 养皿内 注清水 西精或甘油等进行观察,则效果更佳 实体显微镜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调焦距。首先应了解使用镜的明视工作距离,即物镜与观察物的距离有 多大。先粗调后细调,先低倍后高倍来寻找观察物。调焦螺旋内的齿轮有一定的 上下活动范围,扭不动时不强扭,谨防损坏齿轮。 2.放大倍数的选择。放大倍数一般是按物镜倍数与目镜倍数的乘积计算的, 但在选择高倍率放大时,应选择高倍率物镜为士 最高倍物镜仍不能解决问题 时,再选择高倍率目镜。这是因为目镜放大的是虚像,对提高分辨率不起作用 3.照明与背景。物像越放大,光线越暗。这是因为亮度是放大倍数的平方 的函数之故。观察物的表面投光角度与成像的清晰度密切相关,应予以注意。此 外背景的衬托也与物像的清晰度有关,使用者应在实践中细心体会。 (一)显尚 显微镜由于其放大倍数超过实体显微镜, 因此是观察昆虫微小特征和微生物的不可缺少 的工具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但无 论那种显微镜,其结构都是由光学系统和机械 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 和照明装置(聚光器、反射镜、光源、滤光器): 机械装置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 物镜转换器及调焦装置(图7-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显微镜使用前应根 据说明书的要求先检查 ·下它的各个部件是否 完整和正常,并对载物台、目镜、物镜及聚光 器上端透镜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然后进行必 要的调整,特别是合轴调节,即目镜、物镜 聚光器中心要在 一条轴线上 显微镜的对光操作。 先把显微镜正对光 图73 中级显微镜的外形和名 源,让反射镜镜面充分接受射来的光,把聚光 部分名称 器上升到它上端透镜平面稍低于载物台平面的 1.甘镜:2.抽的:3.镜简:4.加调钮:5妇阔制: 高度。将低倍镜转到工作位置上,在载物台上 放一标本片,把聚光器下的可变光闲开到最大】 6.物投转换器7.物楼8我物白:9标本:10.片 调节反射镜 使 线透过标本进入物镜。 调焦 :1我物台转组:12聚光镜和虹专光:3 到看清标本后去掉标本片,再仔细调节反射镜,使视野得到最亮和最均匀的照明 3.聚光器与物镜的配合操作。完成照明和调焦后,取下目镜,直接向镜简 中看,把聚光器下的可变光阑关到最小,再慢慢地开大,开到它的口径与视野的
图 7-3 中级显微镜的外形和各 部分名称 1.目镜;2.抽筒;3.镜筒;4.粗调焦钮;5.细调焦钮; 6.物镜转换器;7.物镜;8.载物台;9.标本;10.片 夹;11.载物台转钮;12.聚光镜和虹彩光阑;13. 聚光镜升降钮;14.反射镜;15.镜臂;16.倾斜关节; 17.镜座 特征时选用高倍的接目、接物镜;观察大的昆虫或较显著的特征时,迁用低倍的 接目、接物镜,所放大的倍数为接目、接物镜的放大倍的乘积。如接目镜为 16 ×,接物镜为 2.5×,则放大倍数为 16×2.5=40×。 3.调整好眼间距后,即可将镜头部分在支柱上调节到左眼能看清物像,再 转动右镜筒的视度圈,使右眼和左眼同样看清物像,然后再转动调焦螺旋使物像 清楚,方能正式进行工作。 4.观察标本若为小型昆虫或幼虫时,或将虫体置于皿底敷以棉花的小型培 养皿内,注以清水、酒精或甘油等进行观察,则效果更佳。 实体显微镜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调焦距。首先应了解使用镜的明视工作距离,即物镜与观察物的距离有 多大。先粗调后细调,先低倍后高倍来寻找观察物。调焦螺旋内的齿轮有一定的 上下活动范围,扭不动时不强扭,谨防损坏齿轮。 2.放大倍数的选择。放大倍数一般是按物镜倍数与目镜倍数的乘积计算的, 但在选择高倍率放大时,应选择高倍率物镜为主,当最高倍物镜仍不能解决问题 时,再选择高倍率目镜。这是因为目镜放大的是虚像,对提高分辨率不起作用。 3.照明与背景。物像越放大,光线越暗。这是因为亮度是放大倍数的平方 的函数之故。观察物的表面投光角度与成像的清晰度密切相关,应予以注意。此 外背景的衬托也与物像的清晰度有关,使用者应在实践中细心体会。 (二)显微镜 显微镜由于其放大倍数超过实体显微镜, 因此是观察昆虫微小特征和微生物的不可缺少 的工具。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但无 论那种显微镜,其结构都是由光学系统和机械 装置两大部分组成。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 和照明装置(聚光器、反射镜、光源、滤光器); 机械装置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 物镜转换器及调焦装置(图 7-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显微镜使用前应根 据说明书的要求先检查一下它的各个部件是否 完整和正常,并对载物台、目镜、物镜及聚光 器上端透镜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然后进行必 要的调整,特别是合轴调节,即目镜、物镜、 聚光器中心要在一条轴线上。 2.显微镜的对光操作。先把显微镜正对光 源,让反射镜镜面充分接受射来的光,把聚光 器上升到它上端透镜平面稍低于载物台平面的 高度。将低倍镜转到工作位置上,在载物台上 放一标本片,把聚光器下的可变光阑开到最大, 调节反射镜,使光线透过标本进入物镜。调焦 到看清标本后去掉标本片,再仔细调节反射镜,使视野得到最亮和最均匀的照明。 3.聚光器与物镜的配合操作。完成照明和调焦后,取下目镜,直接向镜筒 中看,把聚光器下的可变光阑关到最小,再慢慢地开大,开到它的口径与视野的
直径恰好一样大。然后安上目镜,选用适当的滤片,即可进行观察。每转换一次 物镜,都要随着进行一次这样的配合操作。 4.滤光片的选择。为了防止耀眼和减轻眼睛疲劳,增进分辨率及增大明暗 反差,应选用合适的滤光片。 通常的观察中, 黄绿色、绿色和蓝绿色的滤光片最 有用。对于单色标本和无色标本用绿色的滤光片能观察得最清楚。对两色和三色 的标本,用黄绿色或蓝绿色的滤光片能观察的最清楚。 5.观察操作。在完成上术光聚之后,便可可放上待检的标木片在载物台上 进行调焦和观察。观察时可以边移动标本片,寻找所要观察的对象 边连续用 细调焦螺旋调焦 察时, 先用低倍物镜进行观察,然后将观察部分移到视野中 央,更换高倍物镜进行观 6.观察操作结束后要做好显微镜的清洁工作。 7.显微镜的各部分还原到使用前位置。观察完毕应把聚光器下降约1C 把物镜转离光轴,使镜筒下端正好对在两处物镜之间。把载物台上的标本移动架 移到适当位置,以免任何一物镜的前端碰到其上。把反光镜转到垂直方向,以诚 少灰尘粘在上面。 四、实训作业 1.试述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一、 实训目的 认识昆虫纲的外部形态、基本构造和特征。掌握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 足、翅和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 二、实训用具及材料 解制镜、镊子、解制针、培养皿、手笔 蝗虫、 蟋蚪 、天蛾 步甲、蝉、金龟子、家蝇、蜜蜂、粉蝶、白蚁、蝽象 蝼蛄、螳螂、蓟马、夜蛾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1)观察蝗虫头部分节现象消失,为一完整坚硬的头壳。其上生有复眼1对, 单眼3个, 2复眼内侧还者生有触角1对。复眼、单眼和触角均为感觉器官 (2)胸部分前、中、后胸3节。每一胸节有4块骨板,背板、腹板和2块侧 板。各胸节具胸足1对,分别称前、中、后足。在背面有2对翅,前翅生于中胸, 后朝位于后胸。 (3)腹部11节,每节仅具2块骨板一背板和侧板。板与板之间,以及节与节 之间有柔软膜质的侧膜和节间膜。雌性蝗虫第8、9节的腹板上生有产卵器。 :)昆虫的头式观察 (1)下口式口器向下着生,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大致呈直角。 2)前▣式 口器在身体的前端并向前伸,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 角甚至平行。 (3)后口式口器由前向后伸,几乎贴于体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 锐 观察上述各标本,各属何头式? (三)昆虫口器的类型观察 (1)咀嚼式口器如蝗虫,位于头的下方。上唇是位于唇基下方的1块薄片
直径恰好一样大。然后安上目镜,选用适当的滤片,即可进行观察。每转换一次 物镜,都要随着进行一次这样的配合操作。 4.滤光片的选择。为了防止耀眼和减轻眼睛疲劳,增进分辨率及增大明暗 反差,应选用合适的滤光片。通常的观察中,黄绿色、绿色和蓝绿色的滤光片最 有用。对于单色标本和无色标本用绿色的滤光片能观察得最清楚。对两色和三色 的标本,用黄绿色或蓝绿色的滤光片能观察的最清楚。 5.观察操作。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便可放上待检的标本片在载物台上, 进行调焦和观察。观察时可以边移动标本片,寻找所要观察的对象;一边连续用 细调焦螺旋调焦。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进行观察,然后将观察部分移到视野中 央,更换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6.观察操作结束后要做好显微镜的清洁工作。 7.显微镜的各部分还原到使用前位置。观察完毕应把聚光器下降约 1cm。 把物镜转离光轴,使镜筒下端正好对在两处物镜之间。把载物台上的标本移动架 移到适当位置,以免任何一物镜的前端碰到其上。把反光镜转到垂直方向,以减 少灰尘粘在上面。 四、实训作业 1.试述实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二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一、实训目的 认识昆虫纲的外部形态、基本构造和特征。掌握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 足、翅和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 二、实训用具及材料 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毛笔。 蝗虫、蟋蟀、天蛾、步甲、蝉、金龟子、家蝇、蜜蜂、粉蝶、白蚁、蝽象、 蝼蛄、螳螂、蓟马、夜蛾。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1)观察蝗虫头部分节现象消失,为一完整坚硬的头壳。其上生有复眼 l 对, 单眼 3 个,2 复眼内侧还着生有触角 1 对。复眼、单眼和触角均为感觉器官。 (2)胸部分前、中、后胸 3 节。每一胸节有 4 块骨板,背板、腹板和 2 块侧 板。各胸节具胸足 1 对,分别称前、中、后足。在背面有 2 对翅,前翅生于中胸, 后翅位于后胸。 (3)腹部 11 节,每节仅具 2 块骨板——背板和侧板。板与板之间,以及节与节 之间有柔软膜质的侧膜和节间膜。雌性蝗虫第 8、9 节的腹板上生有产卵器。 (二)昆虫的头式观察 (1)下口式 口器向下着生,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大致呈直角。 (2)前口式 口器在身体的前端并向前伸,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 角,甚至平行。 (3)后口式 口器由前向后伸,几乎贴于体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呈 锐角。 观察上述各标本,各属何头式? (三)昆虫口器的类型观察 (1)咀嚼式口器 如蝗虫,位于头的下方。上唇是位于唇基下方的 1 块薄片
上颚1对,坚硬,锥状或块状。下颚1对。下唇左右相互愈合为1片,它们各具 有1对分节的下颚须和下唇须。舌位于口的正中线中央,为1囊状物。 (2) 制吸 观察蝉的头部 触角下面的骨片是唇基 它分为前、后两 部分。后唇基异常发达,易被误认为“额”。在前唇基下方有1三角形小片,为上 唇。喙则演变成长管状的喙,内藏有由上、下颚所特化成的4根口针。 (3)虹吸式口器外观如卷曲的钟表发条。它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延长 特化、相互嵌合形成1中空的喙。为蝶、蛾昆虫所特有。 (四)昆虫触角主要类型的观察 昆虫触角形状极其多样,甚至同种昆虫雌雄也不相同。触角分柄节、梗节 鞭节3部分。取粉蝶、天蛾、家蝇、蜜蜂、白蚁、金龟甲、蝉,再对照教材图, 判别其类型。 (五)昆虫翅的主要类型观察 1取夜娥的湖认识潮的3条边、3个角和4个区 用镊子小心取下夜娥的前、后翅,注意它们的翅间连锁方式。尔后,将翅 置于培养皿中,滴几滴煤油浸润,用毛笔在解剖镜下将鳞片刷去,与教材上的模 式脉相图相比较辨认各脉。 3,观察金角子、蝽象、家蝇、蓟马的翔,注意它们的质地以及翎上的附属 物。 (六)昆虫足的主要类型观察 取蝼蛄、螳螂、蝗虫、蜜蜂、水龟甲、步甲,观察它们的前足或后足各属何 类型 四、实训作业 列表记录所观察昆虫的头式、口器、触角、翅和足的类型。 三 园林植物昆虫主要类群识别 一、实训目的 学会使用检索表。 掌握与园林生产有关的主要目及其主要科的主要特征 二、 实训用具及材料 解剖镜、镊子、拨针、培养皿。 园林植物常见昆虫十个目的主要科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 1,观察供试昆中标本,参阅教材,说出它们分别是那个目的代表昆虫 2.比较与园林生产有关的直翅目、等翅日、缨翅目、脉翅目、同翅目、半 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十个目在口器、触角、翅、足等方面的 异同 .观察各目的分类特征及主要科特征。 (1)直翅目及主要科特征观察:观察蝗虫蝼蛄、惫蜥、蟋蟀标本,注意它们的 触角类型、口器类型、前胸背板的形状、前翅类型、后翅翅形、足的类型、跗节 数目、产卵器的形状 听器的有无及位置、尾须的长短等。主要科有蝗科、螽斯 料、蝼站料、魅蝶料。 (2)半翅目及分科观察:取蝽类标本,观察半翅目昆虫的特征,头式、喙的分 节、触角类型、复眼及单眼的位置和形状:前翅革质部分分区膜质翅脉特征、臭
上颚 1 对,坚硬,锥状或块状。下颚 1 对。下唇左右相互愈合为 1 片,它们各具 有 1 对分节的下颚须和下唇须。舌位于口的正中线中央,为 1 囊状物。 (2)刺吸式口器 观察蝉的头部。触角下面的骨片是唇基,它分为前、后两 部分。后唇基异常发达,易被误认为“额”。在前唇基下方有 1 三角形小片,为上 唇。喙则演变成长管状的喙,内藏有由上、下颚所特化成的 4 根口针。 (3)虹吸式口器 外观如卷曲的钟表发条。它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延长 特化、相互嵌合形成 1 中空的喙。为蝶、蛾昆虫所特有。 (四)昆虫触角主要类型的观察 昆虫触角形状极其多样,甚至同种昆虫雌雄也不相同。触角分柄节、梗节、 鞭节 3 部分。取粉蝶、天蛾、家蝇、蜜蜂、白蚁、金龟甲、蝉,再对照教材图, 判别其类型。 (五)昆虫翅的主要类型观察 1.取夜蛾的翅,认识翅的 3 条边、3 个角和 4 个区。 2.用镊子小心取下夜蛾的前、后翅,注意它们的翅间连锁方式。尔后,将翅 置于培养皿中,滴几滴煤油浸润,用毛笔在解剖镜下将鳞片刷去,与教材上的模 式脉相图相比较辨认各脉。 3.观察金龟子、蝽象、家蝇、蓟马的翅,注意它们的质地以及翅上的附属 物。 (六)昆虫足的主要类型观察 取蝼蛄、螳螂、蝗虫、蜜蜂、水龟甲、步甲,观察它们的前足或后足各属何 类型。 四、实训作业 列表记录所观察昆虫的头式、口器、触角、翅和足的类型。 三 园林植物昆虫主要类群识别 一、实训目的 学会使用检索表。 掌握与园林生产有关的主要目及其主要科的主要特征。 二、实训用具及材料 解剖镜、镊子、拨针、培养皿。 园林植物常见昆虫十个目的主要科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 1.观察供试昆虫标本,参阅教材,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目的代表昆虫。 2.比较与园林生产有关的直翅目、等翅目、缨翅目、脉翅目、同翅目、半 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十个目在口器、触角、翅、足等方面的 异同。 3.观察各目的分类特征及主要科特征。 (1)直翅目及主要科特征观察:观察蝗虫蝼蛄、螽蟖、蟋蟀标本,注意它们的 触角类型、口器类型、前胸背板的形状、前翅类型、后翅翅形、足的类型、跗节 数目、产卵器的形状、听器的有无及位置、尾须的长短等。主要科有蝗科、螽斯 科、蝼蛄科、蟋蟀科。 (2)半翅目及分科观察:取蝽类标本,观察半翅目昆虫的特征,头式、喙的分 节、触角类型、复眼及单眼的位置和形状;前翅革质部分分区膜质翅脉特征、臭
腺孔的有无、位置及形状等。主要科有:蝽科、缘蝽科、猎蝽科、花蝽科、盲蝽 科、长椿科、红睹科、网特科 (3)同翅目及分科观察:以蚱蝉或叶蝉、蚜虫等成虫标本为材料观察同翅目特 征:注意头式、喙分节及伸出位置、触角类型、前胸背板的形状及大小、中胸眉 片的形状,翅的质地,产卵器等。主要科有:蝉科、叶蝉科、蜡蝉科、沫蝉科、 飞虱科、木虱科、粉虱科、蚜虫类、蚧虫类。 (4)攀潮目观察:取葡旦成虫观察缨翔目特征,注竞口器类型前后潮形状有无 缘毛跗节特征:腹节数目等。主要科有:蓟马科、管蓟马科、纹蓟马科。 等翅目分科特征 观察 取白 蚁标本 竞下观察:体色 头部 额腺 触角类 型,具翅型前后翅大小、形状、翅脉的比较,翅基部的肩缝,翅鳞,兵蚁的前胸 背板形状等。主要科有:白蚁科、鼻白蚁科 (6)脉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草龄标本在镜下观察:头式,口器、翅类型,比 较两对翅的形状、大小和脉相。 (7)稍翅目分类特征观察 取用 、金龟甲等标本在镜下观察:前翅的质地 口器、触角类型,前胸背板背侧缝的有无,第一腹板有无被后足基节窝分隔,跗 节数的变化等。主要科有:叶甲科、天牛科、小蠹科、叩甲科、吉丁甲科、鳃金 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芫菁科、豆象科、瓢虫科、虎甲科、步甲科、象甲 科。 (8)鳞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蛾蝶类标本在镜下观察:口器、触角类型,翅的 质地及被覆物,翅面上的斑纹与线条,翅脉的变化,翅的连锁方式。主要科有 木蠹蛾科、袋蛾科、刺蛾科、螟娥科、卷蛾科、尺蛾科、斑蛾科、夜蛾科、舟蛾 科、毒蛾科、透翅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灯蛾科、风蝶科、灰蝶 科、蛱蝶科、灰蝶科。 (9)膜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蜂、蚁标本在镜下观察:翅的质地,前后翅的连 锁方式,口器类型,并胸腹节, 产卵器是否外露, 后翅的基室数 。主要科有 叶蜂科、 三节叶蜂 茎蜂科、茧蜂科、姬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 (10)双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蚊、蝇、虻标本以镜下观察:复眼的大小,触角 口器的类型:平衡棒的形状。主要科有:花蝇科、食蚜蝇科、寄蝇科、食虫虻科、 摩蚊科」 四、实训作业 1.试编制园林植物常见昆虫十个目分目双项式检索表。 2,编制各个目供试标本分科检索表。 四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 一、过圳目的 认识各类病害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多样性,初 步掌握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其特点,学会园林植物病害症状的描述,为今后病 害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训用具及材料 大镜、显微镜、摄子、针、博盘等 当地主要园林植物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害标本:萄萄霜霉病、月季黑斑病、菊 花褐斑病、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菊花枯萎病、苗木立枯病、猝倒病、仙客来灰 霉病、月季白粉病、大叶黄杨白粉病、杜鹃叶肿病、碧桃缩叶病等。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
腺孔的有无、位置及形状等。主要科有:蝽科、缘蝽科、猎蝽科、花蝽科、盲蝽 科、长蝽科、红蝽科、网蝽科。 (3)同翅目及分科观察:以蚱蝉或叶蝉、蚜虫等成虫标本为材料观察同翅目特 征:注意头式、喙分节及伸出位置、触角类型、前胸背板的形状及大小、中胸盾 片的形状,翅的质地,产卵器等。主要科有:蝉科、叶蝉科、蜡蝉科、沫蝉科、 飞虱科、木虱科、粉虱科、蚜虫类、蚧虫类。 (4)缨翅目观察:取蓟马成虫观察缨翅目特征,注意口器类型前后翅形状有无 缘毛跗节特征;腹节数目等。主要科有:蓟马科、管蓟马科、纹蓟马科。 (5)等翅目分科特征观察:取白蚁标本镜下观察:体色,头部的额腺,触角类 型,具翅型前后翅大小、形状、翅脉的比较,翅基部的肩缝,翅鳞,兵蚁的前胸 背板形状等。主要科有:白蚁科、鼻白蚁科 (6)脉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草蛉标本在镜下观察:头式,口器、翅类型,比 较两对翅的形状、大小和脉相。 (7)鞘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步甲、金龟甲等标本在镜下观察:前翅的质地, 口器、触角类型,前胸背板背侧缝的有无,第一腹板有无被后足基节窝分隔,跗 节数的变化等。主要科有:叶甲科、天牛科、小蠹科、叩甲科、吉丁甲科、鳃金 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芫菁科、豆象科、瓢虫科、虎甲科、步甲科、象甲 科。 (8)鳞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蛾蝶类标本在镜下观察:口器、触角类型,翅的 质地及被覆物,翅面上的斑纹与线条,翅脉的变化,翅的连锁方式。主要科有: 木蠹蛾科、袋蛾科、刺蛾科、螟蛾科、卷蛾科、尺蛾科、斑蛾科、夜蛾科、舟蛾 科、毒蛾科、透翅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灯蛾科、凤蝶科、灰蝶 科、蛱蝶科、灰蝶科。 (9)膜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蜂、蚁标本在镜下观察:翅的质地,前后翅的连 锁方式,口器类型,并胸腹节,产卵器是否外露,后翅的基室数目。主要科有: 叶蜂科、三节叶蜂、茎蜂科、茧蜂科、姬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 (10)双翅目分类特征观察:取蚊、蝇、虻标本以镜下观察:复眼的大小,触角、 口器的类型;平衡棒的形状。主要科有:花蝇科、食蚜蝇科、寄蝇科、食虫虻科、 瘿蚊科。 四、实训作业 1.试编制园林植物常见昆虫十个目分目双项式检索表。 2.编制各个目供试标本分科检索表。 四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 一、实训目的 认识各类病害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多样性,初 步掌握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其特点,学会园林植物病害症状的描述,为今后病 害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训用具及材料 扩大镜、显微镜、镊子、挑针、搪瓷盘等。 当地主要园林植物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害标本:葡萄霜霉病、月季黑斑病、菊 花褐斑病、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菊花枯萎病、苗木立枯病、猝倒病、仙客来灰 霉病、月季白粉病、大叶黄杨白粉病、杜鹃叶肿病、碧桃缩叶病等。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