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儿科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儿科护理工作 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主编的《儿科护理学》(第6版)为教材,将护理程序有机地 贯穿于教材始终,突出了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突出了 儿科护理专业的特点,力求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儿科护 理教学与临床的需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本大纲将教材内容按照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规定各章的考核目标与 考核要求,以使考生便于理解及掌握好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讲授、示教、 操练、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公O数学《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块、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理学》教学包括两个模块。 科护理学l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儿科临床基本操作的示教和操练,在学院完成。具体教学单 寸数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课 示教 绪论 生长发育 儿童保健 健康小儿的营养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322642264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告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前 言 儿科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儿科护理工作 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主编的《儿科护理学》(第6版)为教材,将护理程序有机地 贯穿于教材始终,突出了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突出了 儿科护理专业的特点,力求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儿科护 理教学与临床的需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本大纲将教材内容按照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规定各章的考核目标与 考核要求,以使考生便于理解及掌握好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讲授、示教、 操练、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块、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模块 《儿科护理学》教学包括两个模块。 儿科护理学I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儿科临床基本操作的示教和操练,在学院完成。具体教学单 元和时数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课 示教 绪论 1 生长发育 3 儿童保健 2 健康小儿的营养 2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6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4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2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6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4 外科疾病患儿的护理 2 儿科临床技能示教及操练 8 总计 46 8 包号莩教学力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专题汇报和硏讨、高仿真模拟的教学、床旁教学、在 线教学 教学评价 包括闭卷考试、技能考核、专题汇报、阶段测验、个案考核在内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4 外科疾病患儿的护理 2 儿科临床技能示教及操练 8 总计 46 8 儿科护理学II 为床旁教学实习,为期2周,内容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儿科护理技术示教、 儿科护理专题小讲课、儿科护理查房、儿科CBL教学、儿科护理临床进展讲座、儿科高级护理实践见 习等。 (二)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专题汇报和研讨、高仿真模拟的教学、床旁教学、在 线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 包括闭卷考试、技能考核、专题汇报、阶段测验、个案考核在内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三、《儿科护理学》具体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及儿科护士角色与素质的要求。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所涉及的范围 2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理解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小儿体格生长与发育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认知、心理社会发展情况。 3.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儿生长发育状况作出评估。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速度及各系统、器官发育的先后顺序 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与监测在实际工作中意义。 2.脑和脊髓发育的特点。 3.感知觉的发育。 4.动作发育遵循的规律。 5.小儿心理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运用 简单运用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对小儿个体和群体迸行生长发育监测及健康状态的评估。 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两岁前后体重增长的规律,估算体重的公式。影响体重增长 的因素,体重测量法。 身长:出生身长,两岁前后身长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身长的公式。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的 特点。身长的测量方法。 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和测量法。 颅骨:前囟的测量方法及异常的意义、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牙齿发育(出牙及换牙的时间,乳牙数及估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儿童保健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2.运用所学知识对年龄期小儿进行保健指导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的概念(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常用主动免疫制剂。 3.儿童计划免疫的顺序、接种时间和方法。 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理解 1.新生儿期访视内容和保健措施。 2.婴儿期保健重点和常见措施 3幼儿期的保健重点和保健措施 4学龄前期的保健重点和具体措施 5学龄期的保健重点和具体措施 6.青春期保健重点和具体措施 运用 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各年龄期小儿进行健康指导。 第四章儿童营养
三、《儿科护理学》具体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及儿科护士角色与素质的要求。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所涉及的范围。 2.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理解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 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小儿体格生长与发育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认知、心理社会发展情况。 3. 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儿生长发育状况作出评估。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 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 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速度及各系统、器官发育的先后顺序。 2)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与监测在实际工作中意义。 2. 脑和脊髓发育的特点。 3. 感知觉的发育。 4. 动作发育遵循的规律。 5. 小儿心理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 运用 简单运用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对小儿个体和群体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健康状态的评估。 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两岁前后体重增长的规律,估算体重的公式。影响体重增长 的因素,体重测量法。 身长:出生身长,两岁前后身长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身长的公式。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的 特点。身长的测量方法。 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和测量法。 颅骨:前囟的测量方法及异常的意义、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牙齿发育(出牙及换牙的时间,乳牙数及估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儿童保健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2.运用所学知识对年龄期小儿进行保健指导。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 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的概念(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 常用主动免疫制剂。 3. 儿童计划免疫的顺序、接种时间和方法。 4.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理解 1.新生儿期访视内容和保健措施。 2. 婴儿期保健重点和常见措施。 3.幼儿期的保健重点和保健措施。 4.学龄前期的保健重点和具体措施。 5.学龄期的保健重点和具体措施。 6. 青春期保健重点和具体措施。 运用 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各年龄期小儿进行健康指导。 第四章 儿童营养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小儿对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婴幼儿对总能量及水的需要量 2.鲜牛乳的特点及全脂奶粉的配制方法。 3.辅助食物添加的原则及顺序。 运用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乳量计算及人工喂养指导 2简单运用有关知识指导辅助食物添加 3简单运用有关知识为儿童、少年安排膳食。 第五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和护理。 2.了解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及给药途径 3熟悉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及护理要点,能按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操作。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小儿对住院的反应及主要护理措施。 2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按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的目的、操作步骤。 运用 1简单运用有关知识正确进行口服、注射等给药方法。 2.简单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暖箱使用、光照疗法的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护理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新生儿分类,了解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特点;熟悉新生儿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了解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 解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內岀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学会运用有关知识按护理 程序对新生儿常见病进行整体护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 1.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围生期、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概念 2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 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 6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理解 1.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 2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的定义 3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6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7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运用 1.简单运用足月新生儿、早产儿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诊断、运用护理措施 3运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4运用有关知识提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诊断和预期目标;制定和综合护理措施。 5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护理诊断、制定并解释新生儿黄疽的护理措施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小儿对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 婴幼儿对总能量及水的需要量。 2. 鲜牛乳的特点及全脂奶粉的配制方法。 3. 辅助食物添加的原则及顺序。 运用 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乳量计算及人工喂养指导。 2.简单运用有关知识指导辅助食物添加。 3.简单运用有关知识为儿童、少年安排膳食。 第五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和护理。 2.了解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及给药途径。 3.熟悉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及护理要点,能按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操作。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小儿对住院的反应及主要护理措施。 2.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按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的目的、操作步骤。 运用 1.简单运用有关知识正确进行口服、注射等给药方法。 2.简单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暖箱使用、光照疗法的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护理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悉新生儿分类,了解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特点;熟悉新生儿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了解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了 解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寒冷损伤综合征。学会运用有关知识按护理 程序对新生儿常见病进行整体护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围生期、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概念。 2.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 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 6.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理解 1.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 2.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的定义。 3.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6.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7.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运用 1.简单运用足月新生儿、早产儿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诊断、运用护理措施。 3.运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4.运用有关知识提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诊断和预期目标;制定和综合护理措施。 5.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护理诊断、制定并解释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6运用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 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掌握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2.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护理表现 护理措施;学会运用有关知识按护理程序对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辅助检查。 理解 1.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运用 为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儿进行有针 对性的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常见口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特点,掌握脱水的分度、脱水的性质、液体疗法的原则、方法和护理。 4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低钾血症的病因,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6.了解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7熟悉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8掌握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本系统疾病的关系。 2几种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病因 3小儿腹泻的病因:1)易感染因素;2)感染因素;3)非感染因素。 4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生理性腹泻″的概念。 5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6脱水的病因。 7常用的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及其浓度、张力、功用和各种混合液的成分 8口服补液盐的成分 9.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 理解 1.几种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2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2)重型腹泻 3几种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2)大肠埃希菌肠炎;3)真菌性肠炎。 4理解并简单运用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1)调节饮食;2)控制感染;3)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5.脱水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脱水性质(等渗、低渗、高渗性)的概念。脱水的临床表 现 6.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7.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8.液体疗法中:累积丢失量,继续丟失量,生理需要量的概念(能正确叙述)及不同程度脱水的补 液量、不同性质脱水所给的液体张力,并综合运用于临床。 9.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运用 1.简单运用几种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护理措施。 2.综合运用脱水的有关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
6.运用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掌握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2.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护理表现、 护理措施;学会运用有关知识按护理程序对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 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辅助检查。 理解 1.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运用 为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儿进行有针 对性的护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常见口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特点,掌握脱水的分度、脱水的性质、液体疗法的原则、方法和护理。 4.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低钾血症的病因,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6.了解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7.熟悉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8.掌握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识记 1.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本系统疾病的关系。 2.几种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病因。 3.小儿腹泻的病因:1)易感染因素;2)感染因素;3)非感染因素。 4.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生理性腹泻”的概念。 5.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6.脱水的病因。 7.常用的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及其浓度、张力、功用和各种混合液的成分。 8.口服补液盐的成分。 9.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 理解 1.几种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2.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2)重型腹泻。 3.几种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2)大肠埃希菌肠炎;3)真菌性肠炎。 4.理解并简单运用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1)调节饮食;2)控制感染;3)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5.脱水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脱水性质(等渗、低渗、高渗性)的概念。脱水的临床表 现。 6.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7.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8.液体疗法中:累积丢失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的概念(能正确叙述)及不同程度脱水的补 液量、不同性质脱水所给的液体张力,并综合运用于临床。 9. 肠套叠和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运用 1. 简单运用几种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护理措施。 2.综合运用脱水的有关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