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 除了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外,信用还能对生产成果进行分配。这主要是指在信用关系中 所产生的利息范畴。由于信用具有有偿性这一特点。因此,闲置资金和货币收入的让渡者有 权索取利息,而其使用者则有义务支付利息,这种利息的支出与收入就改变了国民收入原有 的分配格局,从而也就改变了社会总产品的既定分配结构。 这种分配和再分配是按照经济利益诱导规律,将资金从使用效益差、利润率低的项目、 企业、行业、地区调往使用效益好、利润率高的项目、企业、行业、地区。从而使前者资金 减少,后者资金大量增加,结果使得前者的资金利润率有所上升,后者的资金利润率有所下 降,从而有利于使全社会资金利润率的平均化。 (三)加速资金周转职能 由于信用能使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资 金运动起来,这对于加速整个社会资金周转,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利用各种信用形 式,还能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这是因为,首先,利用信用工具代替现金,节约了与现金流 通有关的费用:其次,在发达的信用制度下,资金集中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减少整 个社会的现金保管、现金出纳以及簿记登录等流通费用:再次,信用能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 有助于减少商品储存以及与此有关的商品保管费用的支出。 (四)调节经济运行职能 信用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积 极地干预,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如在宏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 货币流通,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在通货膨胀时则收缩信用:通过信用活动调整产业结构, 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部门、短线行业和紧俏产品多供给资金,对长线部门、衰退行业和 滞销产品则减少供应资金甚至收回原已供应的资金,迫使其压缩生产或转产。在微观上,通 过信用的供与不供、供多供少、供长供短、早供晚供、急供缓供等来促进或限制某些企业或 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某些企业的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是信用本质的表现。它与不同的生产关系和 不同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信用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化,信 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11
11 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 除了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外,信用还能对生产成果进行分配。这主要是指在信用关系中 所产生的利息范畴。由于信用具有有偿性这一特点。因此,闲置资金和货币收入的让渡者有 权索取利息,而其使用者则有义务支付利息,这种利息的支出与收入就改变了国民收入原有 的分配格局,从而也就改变了社会总产品的既定分配结构。 这种分配和再分配是按照经济利益诱导规律,将资金从使用效益差、利润率低的项目、 企业、行业、地区调往使用效益好、利润率高的项目、企业、行业、地区。从而使前者资金 减少,后者资金大量增加,结果使得前者的资金利润率有所上升,后者的资金利润率有所下 降,从而有利于使全社会资金利润率的平均化。 (三)加速资金周转职能 由于信用能使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资 金运动起来,这对于加速整个社会资金周转,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利用各种信用形 式,还能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这是因为,首先,利用信用工具代替现金,节约了与现金流 通有关的费用;其次,在发达的信用制度下,资金集中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减少整 个社会的现金保管、现金出纳以及簿记登录等流通费用;再次,信用能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 有助于减少商品储存以及与此有关的商品保管费用的支出。 (四)调节经济运行职能 信用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积 极地干预,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如在宏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 货币流通,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在通货膨胀时则收缩信用;通过信用活动调整产业结构, 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部门、短线行业和紧俏产品多供给资金,对长线部门、衰退行业和 滞销产品则减少供应资金甚至收回原已供应的资金,迫使其压缩生产或转产。在微观上,通 过信用的供与不供、供多供少、供长供短、早供晚供、急供缓供等来促进或限制某些企业或 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某些企业的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是信用本质的表现。它与不同的生产关系和 不同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信用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化,信 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以下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析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分类 (一)按照信用期限的长短分类,可分为: 1.长期信用。长期信用通常是指偿还期限在七年以上的信用。这种信用大多用于融通期 限长、且不易在短期内赚取偿债基金的各种固定设备。企业厂商为了购置机器设备、建造厂 房,以及政府机构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借入的款项,均属长期信用。 2.中期信用。中期信用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七年以下的信用。这种信用大多数用于 购买能在信用存续期间至少产生同额收入的资产,如厂商购买半耐久性机器及商人购买仓储 设备而借入的款项,均属中期信用。 3.短期信用。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信用。这种信用多用于购买原料、半制成品及 制成品等存货、支付工资、融通商品运销、以及其他类似的营利活动。 4.活期信用。又称即期信用,是指无固定偿还期限,而由贷者的收回通知决定偿还日期 的信用。这种信用大多数用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以及金融市场的拆款。由于信用收回的 通知何时到来无法确定,所以企业厂商很少使用这种信用。 当然,这种时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它们的时间要求也有所变化。 (二)按有无中介人分类,可分为: 1.直接信用。直接信用是指没有中间人转手,而是由借贷双方直接进行的信用。如企业 之间发生的各种商业信用和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等。 2.间接信用。间接信用是指是经过中间人的转手而形成的信用,借贷双方并不直接发生 借贷关系。如金融机构所授信用大都属于间接信用。 (三)按有无抵押或担保分类,可分为: 1.担保信用。指以动产或不动产为担保品,抵押或质押于对方而取得的信用,因而又称 “对物信用”。 2.无担保信用。指无需任何担保或抵押品,完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授信行为,因而又称“对 人信用”。 (四)按信用主要参与主体分类,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民间信用、证券信用等。 二、几种主要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以商品资本为对象的信用。商业
12 以下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析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分类 (一)按照信用期限的长短分类,可分为: 1.长期信用。长期信用通常是指偿还期限在七年以上的信用。这种信用大多用于融通期 限长、且不易在短期内赚取偿债基金的各种固定设备。企业厂商为了购置机器设备、建造厂 房,以及政府机构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借入的款项,均属长期信用。 2.中期信用。中期信用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七年以下的信用。这种信用大多数用于 购买能在信用存续期间至少产生同额收入的资产,如厂商购买半耐久性机器及商人购买仓储 设备而借入的款项,均属中期信用。 3.短期信用。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信用。这种信用多用于购买原料、半制成品及 制成品等存货、支付工资、融通商品运销、以及其他类似的营利活动。 4.活期信用。又称即期信用,是指无固定偿还期限,而由贷者的收回通知决定偿还日期 的信用。这种信用大多数用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以及金融市场的拆款。由于信用收回的 通知何时到来无法确定,所以企业厂商很少使用这种信用。 当然,这种时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它们的时间要求也有所变化。 (二)按有无中介人分类,可分为: 1.直接信用。直接信用是指没有中间人转手,而是由借贷双方直接进行的信用。如企业 之间发生的各种商业信用和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等。 2.间接信用。间接信用是指是经过中间人的转手而形成的信用,借贷双方并不直接发生 借贷关系。如金融机构所授信用大都属于间接信用。 (三)按有无抵押或担保分类,可分为: 1.担保信用。指以动产或不动产为担保品,抵押或质押于对方而取得的信用,因而又称 “对物信用”。 2.无担保信用。指无需任何担保或抵押品,完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授信行为,因而又称“对 人信用”。 (四)按信用主要参与主体分类,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民间信用、证券信用等。 二、几种主要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以商品资本为对象的信用。商业
信用的具体形式包括企业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委托代销等等。由于这种信 用与商品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故称之为商业信用。在小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只是个 别、零星的社会经济现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普遍的、 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所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 其活动实际上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即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当一个企业把 一批商品赊销给另一企业时,商品的买卖行为完成了。但由于商品的货款并未立即支付,从 而使卖者变成了债权人而买者变成了债务人,买卖双方形成了信用关系,买方到期必须以货 币形式偿还债务。 2.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由于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用于 企业生产或流通目的的,因此,债权人和债务人均为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他门之间的信用 关系是一种最简单的直接信用关系。 3.商业信用的运动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生产扩大,商 品增加,商业信用的供应和需求也随之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商 业信用的供给和需求也随之减少。 商业信用的优点在于通过厂商之间提供商业信用,卖方把商品赊销给买方实现销售,买 方用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法取得商品,可使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能正常进行,提高商品流 通速度,从而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然,商业信用也存在着以下缺陷: 1.商业信用具有规模局限性。由于商业信用是厂商之间提供的信用,因而它的规模只能 局限于提供信用的厂商所拥有的商品资本范围内。因此,商业信用在量上是有限的。 2.商业信用具有方向局限性。因为商业信用的需求者也就是商品的购买者,这就决定了 企业只能对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提供信用,通常只能由卖方提供给买方,而且只能用于限定的 商品交易。 3.商业信用具有对象局限性。由于商业信用形成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以,它只使用于 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并且,一般都是在信用能力较强、来往较多、相互信任的企业之间 进行。 4.商业信用具有期限局限性。由于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尚未退出企业再生产过程、属于资 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本,企业在向对方提供信用时,一般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 3
13 信用的具体形式包括企业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委托代销等等。由于这种信 用与商品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故称之为商业信用。在小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只是个 别、零星的社会经济现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普遍的、 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所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 其活动实际上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即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当一个企业把 一批商品赊销给另一企业时,商品的买卖行为完成了。但由于商品的货款并未立即支付,从 而使卖者变成了债权人而买者变成了债务人,买卖双方形成了信用关系,买方到期必须以货 币形式偿还债务。 2.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由于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用于 企业生产或流通目的的,因此,债权人和债务人均为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他门之间的信用 关系是一种最简单的直接信用关系。 3.商业信用的运动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生产扩大,商 品增加,商业信用的供应和需求也随之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商 业信用的供给和需求也随之减少。 商业信用的优点在于通过厂商之间提供商业信用,卖方把商品赊销给买方实现销售,买 方用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法取得商品,可使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能正常进行,提高商品流 通速度,从而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然,商业信用也存在着以下缺陷: 1.商业信用具有规模局限性。 由于商业信用是厂商之间提供的信用,因而它的规模只能 局限于提供信用的厂商所拥有的商品资本范围内。因此,商业信用在量上是有限的。 2.商业信用具有方向局限性。 因为商业信用的需求者也就是商品的购买者,这就决定了 企业只能对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提供信用,通常只能由卖方提供给买方,而且只能用于限定的 商品交易。 3.商业信用具有对象局限性。 由于商业信用形成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以,它只使用于 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并且,一般都是在信用能力较强、来往较多、相互信任的企业之间 进行。 4.商业信用具有期限局限性。由于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尚未退出企业再生产过程、属于资 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本,企业在向对方提供信用时,一般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
期限较短,所以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二)银行信用 广义的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 人提供的信用,狭义的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以吸收存款等形式动员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贴现等形式运用这些资金。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20世纪以来,银 行信用有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 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 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至今,在现代信用制度中,银行信用占据核心地 位,发挥主导作用。为什么银行信用能成为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呢?这与银行信用的特点是密 不可分的: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政府、个人和其他机构。同时,银行 在筹集资金时又作为债务人承担经济责任。这种特有的双重身份为银行信用发挥作用提供了 便利条件。 2.银行信用具有动员、分配资金的广泛性。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 独立出来的货币,它可以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的需求:同时可把短期的借 贷资金转换成长期的借贷资本,满足对较长时期的货币需求,不再受资金流转方向的约束, 从而在规模、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性。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它可以提供广泛服务,特别是现 代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使银行成为国民经济中资金周转的总枢纽。它通过信贷活动,反映 出国民经济的情况,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 4.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功能。整个银行系统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利用派生 存款的机制,进行存款派生。这一点是其他信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这一功能,银 行系统可以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有伸缩性地供应资金。(关于银行派生存款机制 留待以后章节中详述。)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government credit)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它包括国家以债 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是 指国家的负债。 国家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14 期限较短,所以商业信用只能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二)银行信用 广义的银行信用(bank credit) 是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 人提供的信用,狭义的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以吸收存款等形式动员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贴现等形式运用这些资金。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20世纪以来,银 行信用有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 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 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至今,在现代信用制度中,银行信用占据核心地 位,发挥主导作用。为什么银行信用能成为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呢?这与银行信用的特点是密 不可分的: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政府、个人和其他机构。同时,银行 在筹集资金时又作为债务人承担经济责任。这种特有的双重身份为银行信用发挥作用提供了 便利条件。 2.银行信用具有动员、分配资金的广泛性。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 独立出来的货币,它可以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的需求;同时可把短期的借 贷资金转换成长期的借贷资本,满足对较长时期的货币需求,不再受资金流转方向的约束, 从而在规模、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性。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它可以提供广泛服务,特别是现 代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使银行成为国民经济中资金周转的总枢纽。它通过信贷活动,反映 出国民经济的情况,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反映、监督和管理。 4.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功能。整个银行系统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利用派生 存款的机制,进行存款派生。这一点是其他信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这一功能,银 行系统可以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有伸缩性地供应资金。(关于银行派生存款机制 留待以后章节中详述。)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government credit)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它包括国家以债 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是 指国家的负债。 国家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1.国家是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如果是对内负债,则债权人包括国内居民、企业和 团体:如果是对外负债,则债权人包括国外居民、企业、团体、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 2.国家对内负债的形式主要有:发行政府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政府债券根据期限的 长短可分为国库券、国债和公债三种,国库券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国债的期限为一至十 年,公债的期限为十年以上。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只向本国政府提供短期借款, 并且规定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能从中央银行获得短期贷款的最高限额。国家对外负债的形式 主要有:发行国际债券和政府借款。发行国际债券包括委托国际金融机构发行和直接发行两 种:政府借款包括向外国政府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外银行借款等方式。 3.国家信用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和调节经济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支 出的扩大,目前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发行国债来筹措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因为它比直接增 加税收更易于为公众所接受,而且还可避免因发行货币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发行国 债可以将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调节经济结构。中央银行通 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可以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或刺激萧条 经济。 自从产生国家信用以来,国家信用的类型主要有: 1.君主消费型。这一类型的国家信用,主要是用来弥补由于君主自身消费所造成的财 政枯竭。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由于当时国库和君主的个 人财富是很难分开的,当国库空虚时,君主就以国家的名义举债。这类信用不具有现代意义 的借贷手续,利率高且期限短,数目较小,用途不公开也不受债权人监督,有较强的强制性, 债权不流动。 2.筹措公费型与宏观调控型。这种信用建立在十九世纪以来的现代经济制度的基础上, 是真正的政府公债。这种公债主要用于应付紧急经费支出和调节经济运行。其特点是:利息 较低、期限较长、一般是自愿认购并可转让。 3.建设型的国家信用。这是政府为加快建设速度,筹措建设资金而采用的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工商企业、银行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 以消费资料为对象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三种 形式。 1.分期付款。它是工商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 房屋等。分期付款属于中长期信用,其操作程序可概括为:买者先支付一部分货款(首付款), 5
15 1.国家是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如果是对内负债,则债权人包括国内居民、企业和 团体;如果是对外负债,则债权人包括国外居民、企业、团体、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 2.国家对内负债的形式主要有:发行政府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政府债券根据期限的 长短可分为国库券、国债和公债三种,国库券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国债的期限为一至十 年,公债的期限为十年以上。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只向本国政府提供短期借款, 并且规定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能从中央银行获得短期贷款的最高限额。国家对外负债的形式 主要有:发行国际债券和政府借款。发行国际债券包括委托国际金融机构发行和直接发行两 种;政府借款包括向外国政府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外银行借款等方式。 3.国家信用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和调节经济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支 出的扩大,目前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发行国债来筹措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因为它比直接增 加税收更易于为公众所接受,而且还可避免因发行货币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发行国 债可以将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调节经济结构。中央银行通 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可以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或刺激萧条 经济。 自从产生国家信用以来,国家信用的类型主要有: 1.君主消费型。 这一类型的国家信用,主要是用来弥补由于君主自身消费所造成的财 政枯竭。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由于当时国库和君主的个 人财富是很难分开的,当国库空虚时,君主就以国家的名义举债。这类信用不具有现代意义 的借贷手续,利率高且期限短,数目较小,用途不公开也不受债权人监督,有较强的强制性, 债权不流动。 2.筹措公费型与宏观调控型。这种信用建立在十九世纪以来的现代经济制度的基础上, 是真正的政府公债。这种公债主要用于应付紧急经费支出和调节经济运行。其特点是:利息 较低、期限较长、一般是自愿认购并可转让。 3.建设型的国家信用。 这是政府为加快建设速度,筹措建设资金而采用的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工商企业、银行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 以消费资料为对象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三种 形式。 1.分期付款。它是工商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 房屋等。分期付款属于中长期信用,其操作程序可概括为:买者先支付一部分货款(首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