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预防:手法指力须均匀,刺徽不宜突然加强;体位要好适,指导患者勿随意更功体位;防止外物碰撞、压迫。四、滞针:针刺后针下异常紧涩,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称滞针。(一)原因:1.患者惧针紧张,或息处剧痛致使发生肌肉痉挛2.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导致肌好维缠绕所致。(二)临床表现:针身在体内提插、捻转因难,甚至木能退山,同时患者感觉疼痛。(三)护理1.对惧针者,应先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或在滞针穴附近,进行循按、轻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一2针,以宣散气血,待肌肉松弛后再起针。2.因行针不当,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解,即DJ消除滞针。(四)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操作时捻5I幅度不要过大,避免单向连续抢转。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去。五、折针;即断针,指针刺过程中,针身折断在患签休内。(一)原因1.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柄有剥蚀,针刺前未检查。2.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人1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p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及时处理等。(二)临床表现: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或部分露出皮肤或完全陷于体内。(三)护理1.发现折针,术者应立即处理,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防断针向探处陷入。2.若针身尚有部分感在皮肤外,可用手指或镊子将残针拔出。若断端微露于皮肤表面时,可用拇、食两指垂直轻压针孔两旁,使残针显露后,用慢子取出。3.若残端全部陷入肌肉,应立即通知医师,需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四)预防1.针具需定期严格检查,凡不合格者,均应弃去
(四)预防:手法指力须均匀,刺徽不宜突然加强;体位要好适,指导患者勿随意 更功体位;防止外物碰撞、压迫。 四、滞针:针刺后针下异常紧涩,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称滞针。 (一)原因: 1.患者惧针紧张,或息处剧痛致使发生肌肉痉挛 2.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导致肌好维缠绕所致。 (二)临床表现:针身在体内提插、捻转因难,甚至木能退山,同时患者感觉疼 痛。 (三)护理 1.对惧针者,应先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或在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 轻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2针,以宣散气血,待肌肉松弛后再起针。 2.因行针不当,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 使缠绕的肌纤维回解,即DJ消除滞针。 (四)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操作时捻5I幅度不要过 大,避免单向连续捻转。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去。 五、折针;即断针,指针刺过程中,针身折断在患签休内。 (一)原因 1.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柄有剥蚀,针刺前未检查。 2.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人1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p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 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及时处理等。 (二)临床表现: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或部分露出皮肤或完全陷于体 内。 (三)护理 1.发现折针,术者应立即处理,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防断针向探处陷入。 2.若针身尚有部分感在皮肤外,可用手指或镊子将残针拔出。若断端微露于皮肤 表面时,可用拇、食两指垂直轻压针孔两旁,使残针显露后,用慑子取出。 3.若残端全部陷入肌肉,应立即通知医师,需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四)预防 1.针具需定期严格检查,凡不合格者,均应弃去
2.针刺时,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部分在体表(一般留出1/4以上)。3.行针手法要正确,发生滞5t及弯针时,及时处理,以防断针。六、气胸:指针刺时误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发生气胸。(一)原因:针刺胸背部及锁骨附近时,如针刺方向、深度不当或患者突然咳嗽均可误伤肺脏,引起气胸。(二)临床表现:轻者突然胸痫、胸闷、咳嗽;重者则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口唇指甲紫甚至体克。患侧诊过度反响,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心率增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x线胸部透视或摄片可发现气管向健侧移位。(三)护理1.一旦发现气胸,应立即报告医好,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坐位,避免咳嗽,道医嘱给抗菌素防止感染。2.轻者经卧床休息、抗感染处理,常能自行吸收而痊愈。3.重症者应及时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措施。(四)预防;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部位各穴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掌据角度深度,可采用斜刺、横刺,留针时间不宜过长。毫针法操作评分标准扣得说项目要求应得分明分分5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10素质要求5服装、鞋帽整齐。5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护士2洗手,戴口罩。操作物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1225品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5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患者2取适宜体位。35操作定拇(食)指循经按压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流程穴位。消局部用皮肤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直径>5cm。术4毒者消毒手指
2.针刺时,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部分在体表(一般留出1/4以上)。 3.行针手法要正确,发生滞5t及弯针时,及时处理,以防断针。 六、气胸:指针刺时误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发生气胸。 (一)原因:针刺胸背部及锁骨附近时,如针刺方向、深度不当或患者突然咳嗽, 均可误伤肺脏,引起气胸。 (二)临床表现:轻者突然胸痫、胸闷、咳嗽;重者则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口唇 指甲紫绀甚至体克。患侧叩诊过度反响,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心率增速,脉 搏细弱,血压下降,x线胸部透视或摄片可发现气管向健侧移位。 (三)护理 1.一旦发现气胸,应立即报告医好,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坐位,避免咳 嗽,道医嘱给抗菌素防止感染。 2.轻者经卧床休息、抗感染处理,常能自行吸收而痊愈。 3.重症者应及时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措施。 (四)预防;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部位各穴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掌据角度深 度,可采用斜刺、横刺,留针时间不宜过长。 毫针法操作评分标准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 分 得 分 说 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齐。 5 操作 前准 备 护 士 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 品 治疗盘,毫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 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12 患 者 核对,解释,保暖,暴露针刺部位。 5 取适宜体位。 2 操作 流程 定 穴 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 穴位。 4 35 消 毒 局部用皮肤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直径>5cm。术 者消毒手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