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合物紫外一可见光谱的产生 生色团 溶剂 nm £may 跃迁类型 烯 正庚烷 177 13000 兀→元* 炔 正庚烷 178 10000 兀→π* 羧基 乙醇 204 41 n-→π* 酰胺基 水 214 60 n->π* 羰基 正己烷 186 1000 n→元*,n-→o* 偶氮基 乙醇 339,665 150000 n→元*, 硝基 异辛酯 280 22 n>π* 亚硝基 乙醚 300,665 100 n-→π* 硝酸酯 二氧杂环己烷270 12 n-→π* 16
16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生色团 溶剂 /nm max 跃迁类型 烯 正庚烷 177 13000 * 炔 正庚烷 178 10000 * 羧基 乙醇 204 41 n* 酰胺基 水 214 60 n* 羰基 正己烷 186 1000 n* ,n* 偶氮基 乙醇 339,665 150000 n* , 硝基 异辛酯 280 22 n* 亚硝基 乙醚 300,665 100 n* 硝酸酯 二氧杂环己烷 270 12 n*
第二节化合物紫外一可见光谱的产生 2, 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 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 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3,红移与蓝移(紫移) 某些有机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 基团(-OH、-OR、-NH2、-SH、-CI、-Br、-SR、-NR2) 之后,吸收峰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 红移效应。这种会使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 向移动的基团称为向红基团。 17
17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2,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 -OR、 -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 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3,红移与蓝移(紫移) 某些有机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 基团( -OH、 -OR、 -NH2、-SH 、-Cl、-Br、-SR、- NR2 ) 之后,吸收峰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 红移效应。这种会使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 向移动的基团称为向红基团
第二节化合物紫外一可见光谱的产生 在某些生色团如羰基的碳原子一端引入一些取代基之 后,吸收峰的波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蓝 移(紫移)效应。这些会使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向 短波方向移动的基团(如-CH2、-CHCH3、-OCOCH3) 称为向蓝(紫)基团。 、(三)吸收带 ·l.R带(Radical基团) ·由→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 =C=0、一NO、一NO2、一N=N一等)这一类发色团的 特征。他的特点是处于较长波长范围(~300m),是弱 吸收 18
18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在某些生色团如羰基的碳原子一端引入一些取代基之 后,吸收峰的波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蓝 移(紫移)效应。这些会使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向 短波方向移动的基团(如-CH2、-CH2CH3、-OCOCH3) 称为向蓝(紫)基团。 •(三)吸收带 • 1.R带 (Radical 基团) •由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 =C=0、-NO、-NO2、-N=N-等)这一类发色团的 特征。他的特点是处于较长波长范围(~300nm),是弱 吸收
第二节化合物紫外一可见光谱的产生 2.K带(Konjugation共轭) 。 相当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最大吸 收峰在218nm,其特点是摩尔吸收系数值一般大于104, 为强带。 3.B带(Benzeniod苯) 是芳香族(包括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B 带出现一个宽峰,其重心在256nn附近,为200左右。 4.E带 E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认为是由苯环结构 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π→π*跃迁所产生,分为 E和E2。E带的吸收峰约在180nm, ε为4.7X104。E2带 的吸收峰约在200nm,e为7000。E1,E2都属于强带。 19
19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 2.K带 (Konjugation 共轭) • 相当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最大吸 收峰在218nm,其特点是摩尔吸收系数值一般大于10 4 , 为强带。 • 3.B带 (Benzeniod 苯) • 是芳香族(包括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B 带出现一个宽峰,其重心在256nn附近,ε为200左右。 • 4.E带 • E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认为是由苯环结构 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π→π*跃迁所产生,分为 El和E2。E1带的吸收峰约在180nm,ε为4.7×l04 。E2带 的吸收峰约在200nm,ε为7000。E1,E2都属于强带
第二节化合物紫外一可见光谱的产生 (四)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类分子中只含有σ键,因此只能产生 o→σ*跃迁,即σ电子从成键轨道(0)跃迁 到反键轨道(σ*)。饱和烃的最大吸收峰 般小于150nm,已超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的测量范围。 20
20 第二节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四)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类分子中只含有键,因此只能产生 *跃迁,即电子从成键轨道( )跃迁 到反键轨道( *)。饱和烃的最大吸收峰一 般小于150nm,已超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的测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