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色谱法原理 Principles of Chromatography 概述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IBeT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 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 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 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 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 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 被人们沿用至今。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各种色谱法。 许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都能找到合适的色谱法进 行分离和分析
第七章 色谱法原理 (Principles of Chromatography) 概述 色 谱 法 早 在 1903 年 由 俄 国 植 物 学 家 茨 维 特 Цвет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 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 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 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 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 质的分离, “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 被人们沿用至今。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各种色谱法。 许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都能找到合适的色谱法进 行分离和分析
sample A+8 frit b detector signal
概述 前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十 分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但不管属于哪一类 色谖法,基共同的基杰特点是县备两个 不动的一 称一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 样邑洗过定相的流体,称为流相。 屋为 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 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 、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二推动方的 常下苯同组夯在固定箱带留时简长短不 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概述 ⚫ 目前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十 分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但不管属于哪一类 色谱法,其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 不动的一相,称一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 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动体,称为流动相。装 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 色谱柱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 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 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 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 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 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表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1906 Tswett/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1931Kuhn,Lederer)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u-、-和-胡萝卜素。 使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l938 Izmailov,Shraiber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 ● 1938 Taylor,.Uray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 1941 Martin,Synge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 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 1944 Consden等发明了纸色谱。 1949 Macllean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 进入实用阶段。 1952 Martin,James,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 1956 Van Deemter等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1957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 ● 1958 Golay.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1959 Porath,Flodin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 1964 Moore发明凝胶渗透色谱。 1965 Giddings2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975 Small2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 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 198 1Jorgenson等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
⚫ 表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 1906Tswett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 1931Kuhn, Lederer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a-、b-和g-胡萝卜素。 使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 1938Izmailov, Shraiber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 ⚫ 1938Taylor, Uray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 1941Martin, Synge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 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 ⚫ 1944Consden等发明了纸色谱。 ⚫ 1949Macllean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 进入实用阶段。 ⚫ 1952Martin, James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 1956Van Deemter等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 1957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 ⚫ 1958Golay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 1959Porath, Flodin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 ⚫ 1964Moore发明凝胶渗透色谱。 ⚫ 1965Giddings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975Small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 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 ⚫ 1981Jorgenson等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
表 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 1937化学类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A和B ● 1938化学类胡萝卜素化学 ● 1939化学聚甲烯和高萜烯化学 ● 1950生理学、医学性激素化学及其分离、肾皮素化 学及其分离 1951 化学超铀元素的发现 1955 化学脑下腺激素的研究和第一次合成聚肽激素 ● 1958 化学胰岛素的结构 1961 化学光合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确认 1970生理学、医学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研究 1970化学糖核苷酸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合成碳水化合 物中的作用 1972化学核糖核酸化学酶结构的研究 ● 1972生理学、医学抗体结构的研究
⚫ 表 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 ⚫ 1937 化学 类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A和B ⚫ 1938 化学 类胡萝卜素化学 ⚫ 1939 化学 聚甲烯和高萜烯化学 ⚫ 1950 生理学、医学 性激素化学及其分离、肾皮素化 学及其分离 ⚫ 1951 化学 超铀元素的发现 ⚫ 1955 化学 脑下腺激素的研究和第一次合成聚肽激素 ⚫ 1958 化学 胰岛素的结构 ⚫ 1961 化学 光合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确认 ⚫ 1970 生理学、医学 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研究 ⚫ 1970 化学 糖核苷酸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合成碳水化合 物中的作用 ⚫ 1972 化学 核糖核酸化学酶结构的研究 ⚫ 1972 生理学、医学 抗体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