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概述 2、基本原理 3、振动形式 4、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1、概述 2、基本原理 3、振动形式 4、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概述 红外线的区划: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 间, 波长范围约为075m≈1000um。 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 外光区分为三个区: 近红外光区(0.75~2.5um) 中红外光区(2.5≈25m) 远红外光区(25~1000um)
一、概述 1、红外线的区划: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 间,波长范围约为 0.75 µm ~1000µm。 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 外光区分为三个区: 近红外光区(0.75 ~2.5µm ) 中红外光区(2.5 ~ 25µm ) 远红外光区(25 ~ 1000µm )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 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0H以、NH、 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该区的光谱可 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 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 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2.5~25um)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 现在该光区。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 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 析。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 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 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该区的光谱可 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 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 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2.5 ~ 25µm )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 现在该光区。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 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 析。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区 (25m≈1000um 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 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 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 的。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 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远红外光区 (25 µm ~ 1000µm ) 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 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 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 的。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 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2、红外吸收光谱表示 T久曲线或T~波数曲线 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 向上则为谷 横坐标是波长入(单位为m),或波数(单 位为cm-1) 波长入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波数(cm-)=104/,(μm)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400cm1
2、红外吸收光谱表示 T~曲线或T~ 波数曲线 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 向上则为谷 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µm ),或波数(单 位为cm-1) 波长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波数( cm-1)=104 / ( µm )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 ~ 400 c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