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3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营养需要指的是每一动物每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养分的需要,饲养标准 则是动物所需的一种或多种养分在数量上的叙述或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饲养标准是设计饲 料配方、制作配合饲料和饲料营养性添加剂及规定动物采食量等的依据,而营养需要又是制 订饲养标准的依据。运用饲养科学原理和饲料科学理论与技术来测定动物的营养需要,从而 制订饲养标准,应用于畜禽、鱼类、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饲养实践,实为进行科学饲养,发 展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生产及动物疾病防制等所必需的。 第一节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的概述 饲养标准是指根据科学试验结果,结合实践饲养经验,规定的每头动物在不同生产水平 或不同生理阶段时,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饲养标准中除了公布营养需要外,还包括动物常 用饲料营养成分表。这些都是配制动物日粮的科学依据和指南。只有按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量 平衡各种养分,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才能提高。然而,由于饲养标准中规定的指标是在试验 条件下所得结果的平均值,并没有考虑饲养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因此,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最 新研究结果酌情调整。 随着营养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营养素不断被发现。因此,不但饲养标准 中各 种养分的需要量会不断调整,使各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而且还需要随时考虑 新的营养素 、饲养标准的指标 饲养标准中所涉及的养分种类因动物而异。猪、禽的饲养标准中所涉及的养分种类比牛 羊要多一些。这是因为对猪、禽来说,必需由饲料提供的养分如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 牛、羊可借助瘤胃微生物的合成使其变为非必须养分 (一)、干物质或风干物质 干物质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DM)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用千克(kg)表示。干物 质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一般占体重的3%-5%。动物年龄越小,生产性能越高,DM占体 重的百分比越高。DMI越高要求日粮的养分浓度也越高。若日粮养分浓度过高,可能因为 能量等主要指标的需要量已经满足,而造成DM不足。若饲料条件太差,养分浓度低,可 能因受DMI的限制(吃不进去),而造成主要养分摄入不足。因此,配制动物日粮时应正确 协调DM与养分浓度的关系。 (二)、能量 能量是动物的第一需要,净能可与产品直接挂钩,我们可以净能的食入量准确预 测畜产品的产量。因此,用净能衡量动物的能量需要是营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净能难 以测定,目前,对奶牛用浄能、鸡用代谢能、猪用消化能或代谢能表示其能量需要,单位是 兆焦(M)。我国在奶牛饲养标准中为了突出实用性,用奶牛能量单位(NND)表示奶牛的 能量需要,对肉牛用肉牛能量单位(RND)表示肉牛的能量需要 第1页共12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1 页 共 12 页 第 3 章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营养需要指的是每一动物每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养分的需要,饲养标准 则是动物所需的一种或多种养分在数量上的叙述或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饲养标准是设计饲 料配方、制作配合饲料和饲料营养性添加剂及规定动物采食量等的依据,而营养需要又是制 订饲养标准的依据。运用饲养科学原理和饲料科学理论与技术来测定动物的营养需要,从而 制订饲养标准,应用于畜禽、鱼类、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饲养实践,实为进行科学饲养,发 展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生产及动物疾病防制等所必需的。 第一节 饲养标准 一、饲养标准的概述 饲养标准是指根据科学试验结果,结合实践饲养经验,规定的每头动物在不同生产水平 或不同生理阶段时,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饲养标准中除了公布营养需要外,还包括动物常 用饲料营养成分表。这些都是配制动物日粮的科学依据和指南。只有按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量 平衡各种养分,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才能提高。然而,由于饲养标准中规定的指标是在试验 条件下所得结果的平均值,并没有考虑饲养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因此,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最 新研究结果酌情调整。 随着营养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营养素不断被发现。因此,不但饲养标准 中各 种养分的需要量会不断调整,使各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而且还需要随时考虑 新的营养素。 二、饲养标准的指标 饲养标准中所涉及的养分种类因动物而异。猪、禽的饲养标准中所涉及的养分种类比牛、 羊要多一些。这是因为对猪、禽来说,必需由饲料提供的养分如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 牛、羊可借助瘤胃微生物的合成使其变为非必须养分。 (一)、干物质或风干物质 干物质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DMI)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用千克(kg)表示。干物 质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一般占体重的 3%—5%。动物年龄越小,生产性能越高,DMI 占体 重的百分比越高。DMI 越高要求日粮的养分浓度也越高。若日粮养分浓度过高,可能因为 能量等主要指标的需要量已经满足,而造成 DMI 不足。若饲料条件太差,养分浓度低,可 能因受 DMI 的限制(吃不进去),而造成主要养分摄入不足。因此,配制动物日粮时应正确 协调 DMI 与养分浓度的关系。 (二)、能量 能量是动物的第一需要,净能可与产品直接挂钩,我们可以净能的食入量准确预 测畜产品的产量。因此,用净能衡量动物的能量需要是营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净能难 以测定,目前,对奶牛用净能、鸡用代谢能、猪用消化能或代谢能表示其能量需要,单位是 兆焦(MJ)。我国在奶牛饲养标准中为了突出实用性,用奶牛能量单位(NND)表示奶牛的 能量需要,对肉牛用肉牛能量单位(RND)表示肉牛的能量需要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三)、蛋白质及氨基酸 猪、禽用粗蛋白,牛用粗蛋白或可消化粗蛋白来表示其蛋白质的需要,单位是克 (g),配合饲粮时用百分数表示 非反刍动物(尤其是禽)对日粮中的氨基酸有着特殊的需要,平衡供给氨基酸 可在降低日粮粗蛋白浓度的情况下(减少蛋白质的浪费),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必需氨基酸猪、禽饲养标准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指标。用总的、表观可消化或真可消化氨基酸 表示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或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总的发展趋势。 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牛、羊的蛋白质需要 预计将来会用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UDP)来衡量牛、羊的蛋白质需要。 (四)、矿物质 钙、磷、钠是各种动物饲养标准中的必需营养元素,用克(g)表示,对于猪和 禽(尤其是禽)还应强调有效磷的需要量。我国饲养标准中还规定了猪和禽对铁、铜、锌 锰、硒、碘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微量元素是近来动物营养研究最活跃的内容,在过去被认为非必需、甚至有毒或 剧毒的元素如砷、氟、铅等现在也认为是动物生产所必须的。因此,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种 类还将增加。但实际添加时应十分慎重,严格掌握用法和用量。 (五)、维生素 猪、禽所需的维生素应全部由饲料提供,年龄越小,生产性能越高,所需维生素的种 类与数量越多。一般情况下,反刍动物仅需由饲料提供维生素A,有时还需考虑维生素D 和维生素E。水溶性维生素的单位是毫克(mg,脂容性维生素的单位是国际单位(IU)或 亚油酸已经作为家禽的必需脂肪酸被列入饲养标准,其单位是克(g)。亚油酸一 般占日粮的1%,对种用家禽可能更高些。对猪而言,亚油酸占日粮的0.1%即可。 第2页共12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2 页 共 12 页 (三)、蛋白质及氨基酸 猪、禽用粗蛋白,牛用粗蛋白或可消化粗蛋白来表示其蛋白质的需要,单位是克 (g),配合饲粮时用百分数表示。 非反刍动物(尤其是禽)对日粮中的氨基酸有着特殊的需要,平衡供给氨基酸, 可在降低日粮粗蛋白浓度的情况下(减少蛋白质的浪费),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必需氨基酸猪、禽饲养标准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指标。用总的、表观可消化或真可消化氨基酸 表示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或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总的发展趋势。 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牛、羊的蛋白质需要, 预计将来会用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UDP)来衡量牛、羊的蛋白质需要。 (四)、矿物质 钙、磷、钠是各种动物饲养标准中的必需营养元素,用克(g)表示,对于猪和 禽(尤其是禽)还应强调有效磷的需要量。我国饲养标准中还规定了猪和禽对铁、铜、锌、 锰、硒、碘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微量元素是近来动物营养研究最活跃的内容,在过去被认为非必需、甚至有毒或 剧毒的元素如砷、氟、铅等现在也认为是动物生产所必须的。因此,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种 类还将增加。但实际添加时应十分慎重,严格掌握用法和用量。 (五)、维生素 猪、禽所需的维生素应全部由饲料提供,年龄越小,生产性能越高,所需维生素的种 类与数量越多。一般情况下,反刍动物仅需由饲料提供维生素 A,有时还需考虑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E。水溶性维生素的单位是毫克(mg),脂容性维生素的单位是国际单位(IU)或 毫克(mg)。 (六)、亚油酸 亚油酸已经作为家禽的必需脂肪酸被列入饲养标准,其单位是克(g)。亚油酸一 般占日粮的 1%,对种用家禽可能更高些。对猪而言,亚油酸占日粮的 0.1%即可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二节 畜禽的营养需要 营养需要的概述 动物在生存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在养殖业生产中,饲料是 生产投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效益考虑,总是希望以较少的饲料消耗来获得较多的动 物产品,然而实际上真正参与动物体内代谢,对动物的生命和生产起作用的并不是饲料,而 是饲料中的各种养分或营养物质。所以,弄清各种动物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不同种类的动 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水平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以及各营养物 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问题,便是控制动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的供求关系,最大限度地 发挥动物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畜禽因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及生产目的不同、对营养物 质的需要亦不相同,畜禽从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一部分用来维持正常体温、血液循环 组织更新等必要的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用于妊娠泌乳、生长、产肉、产毛、苗役和产蛋等 生产活动。因此,畜禽的营养需要是指每天每头畜禽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 物质的需要量。 总营养需要=维持营养需要+生产营养需要 详细剖析,则应如下公式所示: R=aw0.75+CX+dY+必需Z R: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 W:自然体重 W0.75: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075次方称为代谢体重 a:常数即每kg代谢体重该营养物质需要量 X、Y、Z:不同产品里该营养物质的数量 c、d、必需:利用系数 维持营养需要 (一)、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 维持是指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称为维持需要。维持需 要用于: (1)维持体温 (2)维持各种器官的正常生理机能 (3)一定量的自由活动。 2、意义 维持需要是全部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的养分总和,在经济上没有收益,属于无效需要 但是动物只有在维持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多余的营养物质才会用于生产,可见维持需要是动 物进生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需的 维持需要的量不是固定不变的,生理状态,生产性能及生活环境等许多因素对维持需要 量都有影响,例如:在低温环境中动物就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所以用于维持支出 的能量就要多。又如高产的动物维持的营养消耗相对较少,1头体重500kg日产奶20kg的 母牛,其维持能量需要占总能量需要的1/3,而日产奶10kg时其维持需要增至1/2。由此看 来,用于维持消耗的营养物质的比例愈大,饲料转化率就越低,反之,用于生产的营养物质 第3页共12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3 页 共 12 页 第二节 畜禽的营养需要 一、营养需要的概述 动物在生存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在养殖业生产中,饲料是 生产投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效益考虑,总是希望以较少的饲料消耗来获得较多的动 物产品,然而实际上真正参与动物体内代谢,对动物的生命和生产起作用的并不是饲料,而 是饲料中的各种养分或营养物质。所以,弄清各种动物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不同种类的动 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水平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以及各营养物 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问题,便是控制动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的供求关系,最大限度地 发挥动物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畜禽因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及生产目的不同、对营养物 质的需要亦不相同,畜禽从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一部分用来维持正常体温、血液循环、 组织更新等必要的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用于妊娠泌乳、生长、产肉、产毛、苗役和产蛋等 生产活动。因此,畜禽的营养需要是指每天每头畜禽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 物质的需要量。 总营养需要=维持营养需要+生产营养需要 详细剖析,则应如下公式所示: R=aw0.75+CX+dY+必需 Z R: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 W:自然体重 W0.75:代谢体重 自然体重的 0.75 次方称为代谢体重 a:常数 即每 kg 代谢体重该营养物质需要量 X、Y、Z:不同产品里该营养物质的数量 c、d、必需:利用系数 二 、维持营养需要 (一)、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维持是指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 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称为维持需要。维持需 要用于: (1)维持体温; (2)维持各种器官的正常生理机能; (3)一定量的自由活动。 2、意义 维持需要是全部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的养分总和,在经济上没有收益,属于无效需要, 但是动物只有在维持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多余的营养物质才会用于生产,可见维持需要是动 物进生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需的。 维持需要的量不是固定不变的,生理状态,生产性能及生活环境等许多因素对维持需要 量都有影响,例如:在低温环境中动物就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所以用于维持支出 的能量就要多。又如高产的动物维持的营养消耗相对较少,1 头体重 500kg 日产奶 20kg 的 母牛,其维持能量需要占总能量需要的 1/3,而日产奶 10kg 时其维持需要增至 1/2。由此看 来,用于维持消耗的营养物质的比例愈大,饲料转化率就越低,反之,用于生产的营养物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的比例越大,畜禽产品、产量及饲料转化率也就愈高。因此,我们研究畜禽维持需要的主要 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维持营养要量的份额,增大生产需要量的比例,最有效地利用饲料能量 和各种营养物质,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畜禽生产潜力允许范围内,增加饲料投 入,可相对降低维持需要从而增加生产效益,另外,减少不必要的自由活动,加强饲养管理 和注意保温等措施,也是减少维持营养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二)、影响维持需要量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幼年动物单位体重的维持需要量高于成年动物 单位体重公畜的维持需要高于母畜。 2、体重和体型 体重越大,维持需要量愈多 单位体重而言,体型小的动物维持需要较体大的为高,这是因为体小者,单位体重所具 有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维持需要量也多 3、动物种类、品种和生产水平 按单位体重需要计算,鸡>猪>马>牛、羊 生产水平相对量高产>低产乳牛 品种不同品种,维持需要不同,生产性能越高,单位体重的维持需要量越高,维持 需要占总营养需要的比例越低 4、环境温度 畜禽都是恒温动物,当气温下降到临界温度且风速大时,畜禽的散热量显著增加,为了 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加速体内物质氧化以增加产热量,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的能量需要就成 倍增加,当气温达到过高温度时,畜体的散热受阻,这时由于体内蓄热而致体温升高,使呼 吸与循环加速,也会增加代谢消耗。不同畜禽及同种畜禽的不同年龄个体,都有各自的等热 区,处于等热区内,其代谢率最低,维持能量消耗最小,故维持营养需要量最低。生产中 给予适当温度,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5、活动量 由于维持状态下的能量需要是基础代谢产热量与自由活动产热量的总和。因此,自由活 动量愈大,则用于维持的能量就愈多;反之若活动量愈小,则用于维持的能量愈少,所以饲 养肉用畜禽适当限制其活动,可节省维持需要的消耗 6、被毛厚度 动物的被毛状况对维持能量需要的影响亦颇为明显,如绵羊在剪毛前,其临界温度为 0℃左右,而剪毛后即迅速增高,甚至可达30℃左右,因此,避免在寒冷季节为绵羊剪毛 7、饲养管理制度 个体饲养的家畜受低温影响较大,家畜在寒冷季节,加大饲养密度可互相挤聚以保持体 温,减少体表热能散发,从而节省能量消耗。生产中,冬季肥猪大圈群饲对保温是有效的。 厚而干燥的垫草和保温性能良好的地面也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三)、维持营养需要的估计 1、维持的能量需要 维持状态下对能量的需要是用于基础代谢,逍遥运动及体温调节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适宜温度条件和休息(但非睡眠状态)状态下,禁食 24h的能量代谢。此时的能量消耗仅用于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活动。动物的基础代谢量与其体 重有关,大量实验证明,它是体重0.75次方的函数,每k代谢体重每天需要293kJ能量即 基础代谢能量=293W0.75 畜禽的维持能量需要,除了包括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外,还包括非生产性自由活动及环境 第4页共12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4 页 共 12 页 的比例越大,畜禽产品、产量及饲料转化率也就愈高。因此,我们研究畜禽维持需要的主要 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维持营养要量的份额,增大生产需要量的比例,最有效地利用饲料能量 和各种营养物质,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畜禽生产潜力允许范围内,增加饲料投 入,可相对降低维持需要从而增加生产效益,另外,减少不必要的自由活动,加强饲养管理 和注意保温等措施,也是减少维持营养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二)、影响维持需要量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幼年动物单位体重的维持需要量高于成年动物。 单位体重公畜的维持需要高于母畜。 2、体重和体型 体重越大 , 维持需要量愈多 单位体重而言,体型小的动物维持需要较体大的为高,这是因为体小者,单位体重所具 有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维持需要量也多 3、动物种类、品种和生产水平 按单位体重需要计算,鸡>猪>马>牛、羊 生产水平相对量 高产>低产乳牛 品种 不同品种,维持需要不同,生产性能越高,单位体重的维持需要量越高,维持 需要占总营养需要的比例越低。 4、环境温度 畜禽都是恒温动物,当气温下降到临界温度且风速大时,畜禽的散热量显著增加,为了 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加速体内物质氧化以增加产热量,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的能量需要就成 倍增加,当气温达到过高温度时,畜体的散热受阻,这时由于体内蓄热而致体温升高,使呼 吸与循环加速,也会增加代谢消耗。不同畜禽及同种畜禽的不同年龄个体,都有各自的等热 区,处于等热区内,其代谢率最低,维持能量消耗最小,故维持营养需要量最低。生产中要 给予适当温度,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5、活动量 由于维持状态下的能量需要是基础代谢产热量与自由活动产热量的总和。因此,自由活 动量愈大,则用于维持的能量就愈多;反之若活动量愈小,则用于维持的能量愈少,所以饲 养肉用畜禽适当限制其活动,可节省维持需要的消耗。 6、被毛厚度 动物的被毛状况对维持能量需要的影响亦颇为明显,如绵羊在剪毛前,其临界温度为 0℃左右,而剪毛后即迅速增高,甚至可达 30℃左右,因此,避免在寒冷季节为绵羊剪毛。 7、饲养管理制度 个体饲养的家畜受低温影响较大,家畜在寒冷季节,加大饲养密度可互相挤聚以保持体 温,减少体表热能散发,从而节省能量消耗。生产中,冬季肥猪大圈群饲对保温是有效的。 厚而干燥的垫草和保温性能良好的地面也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三)、维持营养需要的估计 1、维持的能量需要 维持状态下对能量的需要是用于基础代谢,逍遥运动及体温调节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适宜温度条件和休息(但非睡眠状态)状态下,禁食 24h 的能量代谢。此时的能量消耗仅用于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活动。动物的基础代谢量与其体 重有关,大量实验证明,它是体重 0.75 次方的函数,每 kg 代谢体重每天需要 293kJ 能量即: 基础代谢能量=293W0.75 畜禽的维持能量需要,除了包括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外,还包括非生产性自由活动及环境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能量消耗。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妊娠或高产状态下畜禽基础代谢加强所引 起的营养消耗增加的部分。所以,根据基础代谢估测畜禽维持能量需要,可用公式表为 维持能量需要(kJ)=293W0.75×(1+a) a:畜禽自由活动的能量消耗率 在生产条件下,在基础代谢基础上,母猪增加20%,公猪增加45%,笼养鸡增加 37%,平养鸡增加50%,母牛增加15%,公牛增加25% 2、蛋白质的需要 动物维持时氮的消耗包括内源尿N(绝食时的尿N)代谢粪N(采食无N饲粮时 粪中 排出的N)和成年动物毛发、蹄角、皮肤、羽毛的增长,代谢粪N主要是唾液,消化 酶及消化道脱落的细胞所含的N,在维持状态时,羽毛、蹄爪等表皮组织的更新需要蛋白质 极微少,一般略去不计,所以,维持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就可概略为内源尿N和代谢粪N的 总和 根据多种动物的反复试验,内源尿N与基础代谢一样,与动物的代谢体重有关, 所以 它与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经测算,每 1 kcal基础代谢相应的内源尿N 量为2mg,相当于每0.48mg/Kj。 3、维持的矿物质需要 在动物维持生命的各种过程中,矿物质的代谢十分活跃,即使在绝食状态,也进行 着矿 物质代谢,但与其他营养物质不同,矿物质经过代谢后,并没完全消耗,例如,甲状腺 素和血红蛋白分解时,分别释放出其中的I和F必需,这些元素大部分能被重复吸收和利用 胃液中的C在肠道中又被吸收,但重复利用是完全的。经常有一部分物质如Ca、Na、Mg K、P等经粪、尿和汗中排出。这部分损失须由饲料予以补充。 在各类动物中,关于Ca和P的研究进行得较多,近年观点认为,Ca、P的维持需 量 基本上与所需的能量呈正比 般维持时每1484kJ净能,需Ca1.25-1.26g。需P125g。 4、维生素的需要: 「前一般认为,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与体重呈正比。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100kg 体 重6600-8800U或胡萝卜素6-10mg,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每100kg体重每日90IU 、畜禽的各类生产需要 生产需要同维持需要一起,构成了畜禽总的营养需要。生产需要是指生长、肥育、繁殖、 泌乳、产蛋、产毛和使役等所需的养分与能量,不同畜禽可能在同一时期进行一项或多项生 产。如母牛产犊后受孕,其生产包括泌乳与妊娠。 (一)殖需要 1、繁殖与营养: 动物的繁殖过程中包括两性动物的性成熟、性欲与性机能的形成,维持精子与卵子的形 成,受精过程,妊娠及雌性动物哺养和产前准备等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因营养不适 而受到影响。很多繁殖障碍诸如性成熟期延迟、发情不正常,配种能力差,精液数量少、质 量低、排卵少、受胎率低、流产、胚胎发育受阻等都可由营养问题而起。所以,提供适宜的 营养条件,是保证和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基础。 第5页共12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理论教案 第 5 页 共 12 页 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能量消耗。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妊娠或高产状态下畜禽基础代谢加强所引 起的营养消耗增加的部分。所以,根据基础代谢估测畜禽维持能量需要,可用公式表为 维持能量需要(kJ)=293W0.75×(1+a) a:畜禽自由活动的能量消耗率 在生产条件下,在基础代谢基础上,母猪增加 20%,公猪增加 45%,笼养鸡增加 37%,平养鸡增加 50%,母牛增加 15%,公牛增加 25% 2、蛋白质的需要 动物维持时氮的消耗包括内源尿 N(绝食时的尿 N)代谢粪 N(采食无 N 饲粮时 粪中 排出的 N)和成年动物毛发、蹄角、皮肤、羽毛的增长,代谢粪 N 主要是唾液,消化 酶及消化道脱落的细胞所含的 N,在维持状态时,羽毛、蹄爪等表皮组织的更新需要蛋白质 极微少,一般略去不计,所以,维持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就可概略为内源尿 N 和代谢粪 N 的 总和。 根据多种动物的反复试验,内源尿 N 与基础代谢一样,与动物的代谢体重有关, 所以 它与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经测算,每 1kcal 基础代谢相应的内源尿 N 量为 2mg,相当于每 0.48mg/Kj。 3、维持的矿物质需要 在动物维持生命的各种过程中,矿物质的代谢十分活跃,即使在绝食状态,也进行 着矿 物质代谢,但与其他营养物质不同,矿物质经过代谢后,并没完全消耗,例如,甲状腺 素和血红蛋白分解时,分别释放出其中的 I 和 F 必需,这些元素大部分能被重复吸收和利用。 胃液中的 Cl 在肠道中又被吸收,但重复利用是完全的。经常有一部分物质如 Ca、Na、Mg、 K、P 等经粪、尿和汗中排出。这部分损失须由饲料予以补充。 在各类动物中,关于 Ca 和 P 的研究进行得较多,近年观点认为,Ca、P 的维持需 要量 基本上与所需的能量呈正比。 一般维持时每 1484kJ 净能,需 Ca1.25-1.26g。需 P1.25g。 4、维生素的需要: 目前一般认为,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与体重呈正比。维生素 A 的需要量为 100kg 体 重 6600-8800IU 或胡萝卜素 6-10mg,维生素 D 的需要量为每 100kg 体重每日 90IU。 三、畜禽的各类生产需要 生产需要同维持需要一起,构成了畜禽总的营养需要。生产需要是指生长、肥育、繁殖、 泌乳、产蛋、产毛和使役等所需的养分与能量,不同畜禽可能在同一时期进行一项或多项生 产。如母牛产犊后受孕,其生产包括泌乳与妊娠。 (一)繁殖需要 1、繁殖与营养: 动物的繁殖过程中包括两性动物的性成熟、性欲与性机能的形成,维持精子与卵子的形 成,受精过程,妊娠及雌性动物哺养和产前准备等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因营养不适 而受到影响。很多繁殖障碍诸如性成熟期延迟、发情不正常,配种能力差,精液数量少、质 量低、排卵少、受胎率低、流产、胚胎发育受阻等都可由营养问题而起。所以,提供适宜的 营养条件,是保证和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