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土地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实践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实践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所谓“生态持续性”(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INTECOL)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 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 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 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 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 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 和更新能力” ,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 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ⅠNCN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 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e 球——可持续生存战略》( Caring for th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 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 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 的九条基本原则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 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 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 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 的生活品质” ,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 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 Edvard b. Barbier)在 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 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 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 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 斯(D.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 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 B. Barbier)在 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 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 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 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皮尔 斯(D.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 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