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 课程类别(必,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课程: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 后续课程支撑:节能原理与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 授课时间:116周星期二7-8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B-503 授课对象:2020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1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许书瑞/讲师 答聚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前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2)教师办公室(12J311)进行答疑:(3)电子邮件、微信、QQ、 电话联系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大学化学》,金继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第2版。教学参考资料:(1)《化学与能源》,潘鸿章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1版:(2)《化学与生活》,杨文、邱丽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第1版。 课程简介:大学化学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基础化学知识,以及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能源、环 境、材料、生命科学等一些社会问题,拓宽知识面,并注意结合工科特点,跟踪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 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介绍一些化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应用,为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化学知识与技能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目标1: 1.2掌握用于解决暖通空调工程复杂问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获得较强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实验技题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必需的物 和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暖通空调工程领域
1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 后续课程支撑: 节能原理与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 授课时间: 1-16 周 星期二 7-8 节 授课地点: 松山湖校区 6B-503 授课对象: 2020 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1 班 开课学院: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许书瑞/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前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2)教师办公室(12J311)进行答疑;(3)电子邮件、微信、QQ、 电话联系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大学化学》,金继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第 2 版。教学参考资料:(1)《化学与能源》,潘鸿章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 1 版;(2)《化学与生活》,杨文、邱丽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第 1 版。 课程简介:大学化学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基础化学知识,以及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能源、环 境、材料、生命科学等一些社会问题,拓宽知识面,并注意结合工科特点,跟踪化学学科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 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介绍一些化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应用,为学生继续学习有关化学知识与技能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获得较强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实验技 1.2 掌握用于解决暖通空调工程复杂问 题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必需的物 1 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暖通空调工程领域
能,能在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以化学的观 理、化学、力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知 的复杂工程问题。 点观察物质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 识并运用其对暖通空调领域中工程问 法分析和解决能源、环境、材料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题进行原理描述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暖通空调 在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核心内容的过程中,注 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 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暖通 重化学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交叉和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 暖通空调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并 空调工程领域中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文献研究 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 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 及分析,并获得明确结论。 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目标3: 7.1理解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社会可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暖通空 了解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系和影响,认识 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 调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节能、环境和社会可 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理解学生应具备职业及伦理规范 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建筑环境与能源 持续发展的影响。 应用工程专业对人类与社会的责任。 理论散学进程表 周 授课 学时 教学模式(线上 支撑课 次 教学主题 教师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数 混合式/线下 程目标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生 重点: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稀溶液的 阅读化学史话《屠呦呦 依数性:准点:溶液的依数性 绪论、物质的聚 与青蒿素》、张孝骞与 许书瑞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化学史的演变过程、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集状态 血容量,围绕化学在社 历代科学家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热爱其所 会发展中的作用、建筑 学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对
2 能,能在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以化学的观 点观察物质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 法分析和解决能源、环境、材料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理、化学、力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知 识并运用其对暖通空调领域中工程问 题进行原理描述复杂工程问题。 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在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核心内容的过程中,注 重化学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交叉和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 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 暖通空调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并 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暖通空调 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暖通 空调工程领域中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文献研究 及分析,并获得明确结论。 目标 3: 了解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系和影响,认识 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理解学生应具备职业及伦理规范 7.1 理解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 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建筑环境与能源 应用工程专业对人类与社会的责任。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暖通空 调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节能、环境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 授课 教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模式(线上/ 混合式/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绪论、物质的聚 集状态 许书瑞 2 重点: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稀溶液的 依数性;难点:溶液的依数性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化学史的演变过程、 历代科学家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热爱其所 学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线上 课堂讲授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生 阅读 化学史话《屠呦呦 与青蒿素》、张孝骞与 血容量,围绕化学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建筑 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对 目标一
相关化学知识的需求以 及自己对《大学化学》 课程的认识,撰写4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重点: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教材P16第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许书瑞 2 线上 课堂讲授 难点:焓、热容概念的理解 3,5,7题 目标一 重点:反应进度、反应热、标准状态、热化 热化学定理 许书瑞 2 学方程式:难点:反应进度及反应热的理解 线上 课堂讲授 随堂测试 目标二 和计算 热化学基本数据 重点:盖斯定律、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 课后作业:教材P43第 与反应焓变的 许书瑞 2 变计算:难点: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二 计算 18、20、22题 尔燃烧焓计算化学过程的焓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 重点:过程的方向性、嫡的定义、卡诺定理: 5 许书瑞 2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基础 难点:过程的自发性,熵的理解 重点: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原理、熵判据、 热力学过程发生 6 许书瑞 2 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难点:熵变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的方向判据 的计算 重点:热力学基本方程、亥姆霍兹函数A 课后作业:教材P74第 化学反应的方向 及判据、吉布斯函数G及判据、化学势: 许书瑞 线上 课堂讲授 6、12、18题 目标二 和限度 难点:霍兹函数A及判据、吉布斯函数G 随堂测试 及判据、化学势的计算及判据 8 化学平衡的相关 许书瑞 2 重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标准平衡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3 相关化学知识的需求以 及自己对《大学化学》 课程的认识,撰写 4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许书瑞 2 重点: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焓、热容概念的理解 线上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16 第 3,5,7 题 目标一 3 热化学定理 许书瑞 2 重点:反应进度、反应热、标准状态、热化 学方程式;难点:反应进度及反应热的理解 和计算 线上 课堂讲授 随堂测试 目标二 4 热化学基本数据 与反应焓变的 计算 许书瑞 2 重点:盖斯定律、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 变计算;难点: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 尔燃烧焓计算化学过程的焓变 线上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43 第 18、20、22 题 目标二 5 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础 许书瑞 2 重点:过程的方向性、熵的定义、卡诺定理; 难点:过程的自发性,熵的理解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6 热力学过程发生 的方向判据 许书瑞 2 重点: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原理、熵判据、 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难点:熵变 的计算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7 化学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 许书瑞 2 重点:热力学基本方程、亥姆霍兹函数 A 及判据、吉布斯函数 G 及判据、化学势; 难点:霍兹函数 A 及判据、吉布斯函数 G 及判据、化学势的计算及判据 线上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74 第 6、12、18 题 随堂测试 目标二 8 化学平衡的相关 许书瑞 2 重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标准平衡 线上 课堂讲授 目标一
概念 常数:难点: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课程思政点:结合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名人定 律,介绍相关名人的科学成果,同时传播科 学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爱家的情怀和坚韧不 拔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勤奋、吃苦耐劳、 精益求精、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 重点:化学反应等温式、△,G°和°的理 9 化学平衡的判据 许书瑞 解与计算:难点:利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二 的方向和限度 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混合物计算 课后作业:教材P90第 10 化学平衡的计算 许书瑞 2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平衡移动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3、6、12、14题 目标二 原理:难点:化学平衡的移动 随堂测试 重点:相律、相平衡原理、典型单组分系统 11 相平衡与相律 许书瑞 2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一 相图:难点:克拉贝龙方程式的理解及应用 二组分系统典型 重点及难点:典型二组分系统(液-气、液 课后作业:教材P114第 12 许书瑞 y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二 相图 液、液-固)相图 3、6、9题 重点及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历程和基 13 化学动力学基础 许书瑞 2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一 元反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及其 重点及难点: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 14 许书瑞 2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随堂测试 目标二 特征 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点及难点: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 课堂讲授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 15 化学与社会 许书瑞 线下(线上备用) 目标三 域的关系 小组讨论 生阅读《化学与能源》
4 概念 常数;难点: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课程思政点:结合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名人定 律,介绍相关名人的科学成果,同时传播科 学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爱家的情怀和坚韧不 拔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勤奋、吃苦耐劳、 精益求精、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 9 化学平衡的判据 许书瑞 2 重点:化学反应等温式、△rGm Θ 和 K Θ 的理 解与计算;难点:利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 的方向和限度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二 10 化学平衡的计算 许书瑞 2 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混合物计算、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平衡移动 原理;难点:化学平衡的移动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90 第 3、6、12、14 题 随堂测试 目标二 11 相平衡与相律 许书瑞 2 重点:相律、相平衡原理、典型单组分系统 相图;难点:克拉贝龙方程式的理解及应用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一 12 二组分系统典型 相图 许书瑞 2 重点及难点:典型二组分系统(液–气、液– 液、液–固)相图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教材 P114 第 3、6、9 题 目标二 13 化学动力学基础 许书瑞 2 重点及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历程和基 元反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一 14 速率方程及其 特征 许书瑞 2 重点及难点: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 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随堂测试 目标二 15 化学与社会 许书瑞 2 重点及难点: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领 域的关系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 生阅读《化学与能源》、 目标三
课程思政点:结合化学与能源、环境等领域 《化学与生活》等参考 的联系,线下扩展知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 资料,参与课堂讨论 能源交叉行业的兴趣,鼓舞学生的科学奋斗 课堂讨论:化学与其他 精神 学科、专业的相关性 16 复习 许书瑞 2 复习归纳课程知识点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三 合计 32 课程考核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权重(%)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随堂测试(优学院 文献综述 课后作业 期末考试 测验) 目标一 1-2 10 30 5 0 45 目标二 2-1 10 30 5 0 45 目标三 7-1 5 0 0 5 10 总计 25 60 10 5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土二条规定:旷课3次(或6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逯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年2月20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郭晓娟 日期:2022年2月25日 5
5 课程思政点:结合化学与能源、环境等领域 的联系,线下扩展知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 能源交叉行业的兴趣,鼓舞学生的科学奋斗 精神 《化学与生活》等参考 资料,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化学与其他 学科、专业的相关性 16 复 习 许书瑞 2 复习归纳课程知识点 线下(线上备用) 课堂讲授 目标三 合计 32 课程考核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权重(%) 课后作业 期末考试 随堂测试(优学院 测验) 文献综述 目标一 1-2 10 30 5 0 45 目标二 2-1 10 30 5 0 45 目标三 7-1 5 0 0 5 10 总计 25 60 10 5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 3 次(或 6 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录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 年 2 月 20 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2022 年 2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