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押题卷(1)【新课标I卷】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 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 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 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 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 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 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 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 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 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 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 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 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 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 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 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 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 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 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 ironic poetics)。关于“反 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 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 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 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 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 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 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 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鲁克斯认为,反讽会对一个陈述语进行明显的歪曲。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不同,但不能完全冲突。 C.“反讽”实际上违背了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D.新批评认为,反讽并不只是语言技艺,而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2016 年高考押题卷(1)【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 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 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 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 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 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 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 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 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 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 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 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 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 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 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 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 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 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 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关于“反 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 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 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 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 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 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 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 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布鲁克斯认为,反讽会对一个陈述语进行明显的歪曲。 B.在反讽中,字 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不同,但不能完全冲突。 C.“反讽”实际上违背了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 约定俗成的关系。 D.新批评认为,反讽并不只是语言技艺,而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一个符号所指的与其能指的不一致的情况,使语义变得丰富和复杂。 B.科学文本的语言必须遵循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因为科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是明 确和单一的。 C.新批评认为反讽是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它的地位高于语言的表达技巧 D.文本的语义层次和语言的可感性,都来源于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 态和不同的反讽类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中不属于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范进中举》中,中举本为是一件令范进无比荣耀的事,但他发疯了。 B.电影《举起手来》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手法来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 民的反抗精神。 C.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中“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 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 D.面对別人的挑衅:“我从不给傻子让路。”萧伯纳很绅士地说:“我正好相 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 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 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 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 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 侍稽首称藩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虛月。天子方怀之以 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 若风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 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 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 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 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 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 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 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 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 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 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 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 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 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 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
A.一个符号所指的与其能指的不一致的情况,使语义变得丰富和复杂。 B.科学文本的语言必须遵循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因为科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是明 确和单一的。 C.新批评认为反讽是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它的地位高于语言的表达技巧。 D.文本的语义层次和语言的可感性,都来源于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 态和不同的反讽类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中不属于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3 分) ( ) A.《范进中举》中,中举本为是一件令范进无比荣耀的事,但他发疯了。 B.电影《举起手来》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手法来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 民的反抗精神。 C.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中“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 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 D.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从不给傻子让路。”萧伯纳很绅士地说:“我正好相 反。”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 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 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 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 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 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 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 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 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 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 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 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 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 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 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 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 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 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 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 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 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 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
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 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 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藩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 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至/荆湖 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至荆湖吴 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C.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至荆湖 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至/荆湖 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 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 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 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 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藩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 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 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 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 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 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 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5分) (2)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 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 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籓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 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 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 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C.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 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 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 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 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 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 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 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 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 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 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 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 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5 分) (2)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朝中措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注】张炎:南宋词人。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 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8.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6分) 9.请赏析“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一句的表达特色。(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 (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 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 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 硬”班子,即嘴硬—一唱得好,手硬一一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 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 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 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一一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 今晌午晊黏面 夫人转身岀了书房,莦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 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咆,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 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注】张炎:南宋词人。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 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8.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6 分) 9.请赏析“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一句的表达特色。(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 ,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 “ , 。” (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 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25 分) 李十三推磨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 了,这是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 硬”班子,即嘴硬——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 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 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 夫人撞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包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 今晌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 麦子。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吔,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 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 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 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一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 面呸!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 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 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 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 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 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 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 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 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 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 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 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 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 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 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 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小 说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田舍娃与李十三不同寻常的关系。 B.“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晊黏面。”既表现了李 十三的热情好客,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 C.“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一句运用形象而通 俗的比喻,使戏没编好不能唱给旁人听的道理更浅显,使语言更典雅。 D.“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 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 E.田舍娃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但他没有总班主架子,而是善良厚道, 心思细腻,重情重义,是李十三难得的知心的合作伙伴。 (2)是什么将李十三与田舍娃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对好兄弟?(6分) (3)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李十三,有人说是田舍娃,你认为呢?(6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 子都有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 不多天天晚上有戏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 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浪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 肥结束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 会”,“忙罢会”到来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 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 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 的回答,“《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 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 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 面擀好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 来的装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 里边竟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 剩。田舍娃随之把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 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 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 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 麦子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选自《李十三推磨》,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小 说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田舍娃与李十三不同寻常的关系。 B.“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午咥黏面。”既表现了李 十三的热情好客,也表明他知道田舍娃送了粮食过来,心里有了底气。 C.“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馍就蒸成死疙瘩了”一句运用形象而通 俗的比喻,使戏没编好不能唱给旁人听的道理更浅显,使语言更典雅。 D.“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表现了皮影戏《火焰驹》受到人们 由衷的热爱,也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和田舍娃表演的精彩。 E.田舍娃身为渭北几家皮影社总班主,但他没有总班主架子,而是善良厚道, 心思细腻,重情重义,是李十三难得的知心的合作伙伴。 (2)是什么将李十三与田舍娃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对好兄弟?(6 分) (3)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李十三,有人说是田舍娃,你认为呢?(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