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波长与频率 波动性 光或电磁波具有两性 微粒性 1.波动性 光的传播服从波动的规律性,即0=c 式中:c光速,即3×10cm 入波长,光波移动一周的距离。 Inm=10 um=10 cm=10 m=10A 0频率,每秒钟出现的周数, 单位:赫(Hz)或周/秒
1. 波动性 光或电磁波具有两性 波动性 微粒性 ——光的传播服从波动的规律性,即λ . υ = c λ—— 波长,光波移动一周的距离。 υ—— 频率,每秒钟出现的周数, 单位:赫(Hz) 或周 / 秒 式中:c ——光速,即3×1010cm/s; 1nm = 10-3 μm = 10-7 cm = 10-9m = 10A 。 二、波长与频率
频率也可用波数(v或o)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1(cm1) 一波数,每cm长度内所含光波的数目,单位:cm1 例如:波长为100nm的光,它的频率是: 10 0=C 3×10 100X0->=3×10°(Hz) =1×105(cm-1) .100×1037
例如:波长为100nm 的光,它的频率是: 频率也可用波数( v或σ)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σ— 波数,每cm长度内所含光波的数目,单位: cm -1 υ = —— , σ= —— (cm -1 ) c λ 1 λ υ = —— = ———— = 3×1015 λ c (Hz) 3×1010 100×10-7 σ= —— = ———— = 1×105 (㎝-1 1 ) λ 1 100×10-7
2.微粒性 光由具有一定能量的微观粒子一光量子组成 光量子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及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E=h·=h C =h·c·o h普朗克( Planck)常数 h=663×1034J·S(焦·秒 例如:波长为100mm的光,它的能量为: E=hC 3×10(cm/s) =6.63×10J·S· 18 100×10(cm) =1.99×10(J)
例如:波长为100nm 的光,它的能量为: 2. 微粒性 ——光由具有一定能量的微观粒子—光量子组成 h ——普朗克(Planck)常数 h= 6.63×10-34 J ·S (焦·秒) 光量子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及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E=h · υ = h · —— = h · c · σ c λ c λ E = h · —— = 6.63×10-34J . S . 3×1010(㎝/s) 100×10-7 (㎝) = 1.99×10-18(J)
吸收光谱的概念 1.吸收光谱的产生 各种不同的分子对能量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当分子 受光照射,吸收光的能量后,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恰好等 于分子中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即(△AE=hY=E2-E1) 时才能被吸收 分子吸收电磁波所形成的光谱一叫吸收光谱。 吸收光波的波长,可以通过样品池的光线,在鉴定器 上予以鉴定,所得的图谱就叫吸收光谱图
1. 吸收光谱的产生 各种不同的分子对能量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当分子 受光照射,吸收光的能量后,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恰好等 于分子中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即( ∆E = h γ = E2-E1 ) 时才能被吸收。 分子吸收电磁波所形成的光谱——叫吸收光谱。 吸收光波的波长,可以通过样品池的光线,在鉴定器 上予以鉴定,所得的图谱就叫吸收光谱图。 三、吸收光谱的概念
2.吸收光谱分类 分子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 ①转动光谱—分子吸收光能后只引起转动能级 的变化。 所需能量:~0.4kJ/mol 吸收光的波长:50pm~10cm 光谱出现在远红外区和微波区,可用来测定原子 之间的键长和键角
2. 吸收光谱分类 分子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 ① 转动光谱—— 分子吸收光能后只引起转动能级 的变化。 所需能量:~0.4 kJ/mol 吸收光的波长: 50μm~10 ㎝ 光谱出现在远红外区和微波区,可用来测定原子 之间的键长和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