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 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 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 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 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 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 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 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 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 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 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 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 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 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 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 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 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 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 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 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 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 美谈
“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 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 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 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 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 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 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 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 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 美谈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 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 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 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 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 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 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 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 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 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 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 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 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 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 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 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 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诸也是中华文 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 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 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 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 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 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 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 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 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一—“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 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 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 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 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 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 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 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 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 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 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 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 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 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