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一磨牙组 讲稿 磨牙的形态、位置及应用解剖 磨牙担负着咀嚼的主要任务,位于前磨牙的远中,包括下颌第一、第 、第三磨牙和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上、下、左、右共12个, 牙体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磨牙的牙冠体积大,合面亦大, 有4-5个牙尖。牙根一般为2-3根。 1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 first molar) (l)牙冠(dental crown) 颊面(buccal surface) 舌面(lingual surface) 邻面(proximal surface) 合面(occlusal surface) (2)牙根(root of tooth) 1)颊面(buccal surface) 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合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 合缘长于颈缘,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近中颊尖 略宽于远中颊尖,二尖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 轴嵴显著、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1 ingual surface) 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近中 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二尖间有远中舌沟通过。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 中1/3。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cusp of Carabelli) 4)邻面(proximal surface) 近远中面约为四边形,颊舌面厚度大于合颈高度,颈部平坦,外形高点 在合1/3处。近中接触区靠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合缘中1/3处: 4)合面(occlusal surface) 边缘嵴:合面的四边为颊合边缘嵴、舌合边缘嵴、近合边缘嵴和远合 边缘嵴围成。颊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蜂构成,即近中频 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合边缘嵴由近、 远中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舌尖 的近、远中牙尖嵴。近合边缘嵴短而直,远合边缘嵴稍长。近颊合角及 远舌合角为锐角:远颊合角及近舌合角为钝角。 牙尖(dental cusp):一般为四个,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
口腔解剖生理——磨牙组 讲稿 磨牙的形态、位置及应用解剖 磨牙担负着咀嚼的主要任务,位于前磨牙的远中,包括下颌第一、第 二、第三磨牙和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上、下、左、右共12个, 牙体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磨牙的牙冠体积大,合面亦大, 有4-5个牙尖。牙根一般为2-3根 。 1 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1)牙冠(dental crown) 颊面(buccal surface) 舌面(lingual surface) 邻面(proximal surface ) 合面(occlusal surface) (2)牙根(root of tooth) 1)颊面(buccal surface) 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合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 合缘长于颈缘,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近中颊尖 略宽于远中颊尖,二尖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 轴嵴显著、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lingual surface) 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近中 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二尖间有远中舌沟通过。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 中1/3。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cusp of Carabelli)。 4)邻面(proximal surface ) 近远中面约为四边形,颊舌面厚度大于合颈高度,颈部平坦,外形高点 在合1/3处。近中接触区靠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合缘中1/3处。 4)合面(occlusal surface) 边缘嵴:合面的四边为颊合边缘嵴、舌合边缘嵴、近合边缘嵴和远合 边缘嵴围成。颊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颊 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合边缘嵴由近、 远中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舌尖 的近、远中牙尖嵴。近合边缘嵴短而直,远合边缘嵴稍长。近颊合角及 远舌合角为锐角;远颊合角及近舌合角为钝角。 牙尖(dental cusp):一般为四个,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
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舌尖是四个牙尖中最 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则是其中最小者。 三角嵴: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 侧远中至合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合面中 部: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远中至合面中部;远中舌尖 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合面中部。由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 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成嵴,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斜面(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颊尖的颊斜面无咬 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窝(fossa)及点隙(pit):合面的中部凹陷成窝,由合面斜嵴将合面分 为近中窝及远中窝。近中窝较大,位于斜嵴与近合边缘嵴之间,约占合 面近中的2/3,又名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位于斜崤 与远合边缘嵴之间,约占合面的1/3。 沟(groove):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合边缘嵴而 至颊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合边缘嵴之内。远中舌 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 另一端经二舌尖之间越过舌合边缘嵴至舌 面。 (2)牙根(root of tooth) 由三根组成,一舌根在舌侧,两颊根分别称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近 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 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 舌侧颈部之上,为三根中之最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 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三根之间所占面积较 大,故有利于牙的稳固。牙根未分叉的部分叫根干或称根柱。 2.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 second molar) (1)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为窄。 (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 显缩小。 (3)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 (4)合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越过,有的上颌第二磨牙合 面无斜嵴可见。 4.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 first molar) 下领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合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的牙。 (l)牙冠(dental crown) 1)颊面(buccal surface):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合颈径。合缘长
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舌尖是四个牙尖中最 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则是其中最小者。 三角嵴: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 侧远中至合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合面中 部;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远中至合面中部;远中舌尖 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合面中部。由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 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成嵴,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斜面(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颊尖的颊斜面无咬 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窝(fossa)及点隙(pit):合面的中部凹陷成窝,由合面斜嵴将合面分 为近中窝及远中窝。近中窝较大,位于斜嵴与近合边缘嵴之间,约占合 面近中的2/3,又名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位于斜嵴 与远合边缘嵴之间,约占合面的1/3。 沟(groove):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合边缘嵴而 至颊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 止于近合边缘嵴之内。远中舌 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 另一端经二舌尖之间越过舌合边缘嵴至舌 面。 (2)牙根(root of tooth) 由三根组成,一舌根在舌侧,两颊根分别称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近 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 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 舌侧颈部之上,为三根中之最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 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三根之间所占面积较 大,故有利于牙的稳固。牙根未分叉的部分叫根干或称根柱。 2.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 second molar) (1)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为窄。 (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 显缩小。 (3)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 (4)合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越过,有的上颌第二磨牙合 面无斜嵴可见。 4.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 first molar) 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合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的牙。 (1)牙冠(dental crown) 1)颊面(buccal surface) :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合颈径。合缘长
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合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 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隔。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崤 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显著。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 颈1/3 2)舌面(1 ingual surface):亦呈梯形,较颊面小而光滑圆突。合缘可 见近、远中舌尖,舌沟从二舌尖间越过。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 /3。 3)邻面(proximal surface)::约呈四边形,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 舌尖。近中接触区在近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合缘中1/3处。 远中面小于近中面。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合缘构 成的舌合角均较锐。 4)合面(occlusal surface):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 边缘嵴(marginal ridge):合缘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合边缘嵴长于舌 合边缘嵴,近合边缘嵴较长且直,远合边缘嵴较短且突。 牙尖(dental cusp):可见5个牙尖。近、远中颊尖短而圆,近、远中舌 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合面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以 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斜面(inclined surface):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 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 窝(fossa)及点隙(pit):中央窝位于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 远合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合边缘嵴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 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 沟(groove):共计五条发育沟,其中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 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二舌尖之间至舌面;近 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合边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 向远中,止于远合边缘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巾尖之间有一条远颊沟, 从远中沟上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2)牙根(root of tooth) 双根,扁而厚,根干短,近中根较远中根稍大,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 有较深的长形凹陷,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见于其近中根 面。 5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 (1)牙冠(dental crown)):合面可分为4尖型和5尖型。4尖型者无远中
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合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 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隔。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嵴 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显著。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 颈1/3。 2)舌面(lingual surface) :亦呈梯形,较颊面小而光滑圆突。合缘可 见近、远中舌尖,舌沟从二舌尖间越过。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 /3。 3)邻面(proximal surface) :约呈四边形,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 舌尖。近中接触区在近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合缘中1/3处。 远中面小于近中面。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合缘构 成的舌合角均较锐。 4)合面(occlusal surface):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 边缘嵴(marginal ridge):合缘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合边缘嵴长于舌 合边缘嵴,近合边缘嵴较长且直,远合边缘嵴较短且突。 牙尖(dental cusp):可见5个牙尖。近、远中颊尖短而圆,近、远中舌 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合面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以 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斜面(inclined surface):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 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 窝(fossa)及点隙(pit):中央窝位于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 远合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合边缘嵴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 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 沟(groove):共计五条发育沟,其中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 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二舌尖之间至舌面;近 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合边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 向远中,止于远合边缘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巾尖之间有一条远颊沟, 从远中沟上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2)牙根(root of tooth) 双根,扁而厚,根干短,近中根较远中根稍大,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 有较深的长形凹陷,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见于其近中根 面。 5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 (1)牙冠(dental crown):合面可分为4尖型和5尖型。4尖型者无远中
尖,又可分两种类型:①合面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即颊沟、舌沟、 近中沟和远中沟,整个合面似田字形,为4尖型的主要类型,约占50%: ②另一类发育沟呈“X”形分布,此型约占5%。5尖型约占45%,与下 颌第一磨牙相似,具有5个牙尖,但稍小,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别。 (2)牙根(root of tooth):近远中根相距较近,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 体形。极少数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此型占3%, 拔牙或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此关系。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 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故称为C形根。 6.下颌第三磨牙(mandible third molar) 1)为全口牙中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异较多者之一。 2)合面5尖者似下颌第一磨牙,4尖行似下颌第二磨牙。 3)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在牙冠中1/3处。合面牙尖、嵴、窝不清 晰,副沟多。 4)牙根常融合成锥形,也有分叉成多根者。 7.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1)上颌磨牙的牙冠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 牙的牙冠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尖,又可分两种类型:①合面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即颊沟、舌沟、 近中沟和远中沟,整个合面似田字形,为4尖型的主要类型,约占50%; ②另一类发育沟呈“X”形分布,此型约占5%。5尖型约占45%,与下 颌第一磨牙相似,具有5个牙尖,但稍小,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别。 (2)牙根(root of tooth):近远中根相距较近,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 体形。极少数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此型占3%, 拔牙或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此关系。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 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故称为C形根。 6.下颌第三磨牙(mandible third molar) 1)为全口牙中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异较多者之一。 2)合面5尖者似下颌第一磨牙,4尖行似下颌第二磨牙。 3)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在牙冠中1/3处。合面牙尖、嵴、窝不清 晰,副沟多。 4)牙根常融合成锥形,也有分叉成多根者。 7.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1)上颌磨牙的牙冠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 牙的牙冠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