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名词:五个圆: rr re rr3;两个角:a’;两条线:啮合线 中心距(连心线);pn=pb;齿距p=e+s、标准齿轮、标准安 装、标准中心距。 (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的性质、方程。 (3)熟记表8-3计算公式,齿轮齿条传动的特点。 (4)啮合特性:定传动比、运动可分性:acos=a’cosa’ (5)正确啮合条件:pn1=pn2pb=p2→m1=m2a1=a2 (6)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及其物理含义,要求能绘制单齿 和双齿啮合区图 ()仿形法切齿原理、刀具种类和特点;范成加工原理、所 需运动; (8)根切现象及原因、不根切最少齿数:zm=17;
⑴名词:五个圆:r ra rf rb r’;两个角:αα’ ;两条线:啮合线、 中心距(连心线);pn =pb;齿距p=e+s、标准齿轮、标准安 装、标准中心距。 ⑵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的性质、方程。 ⑶熟记表8-3计算公式,齿轮齿条传动的特点。 ⑷啮合特性:定传动比、运动可分性: acosα=a’ cosα’。 ⑸正确啮合条件:pn1=pn2 pb1=pb2 → m1=m2 α1=α2。 ⑹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及其物理含义,要求能绘制单齿 和双齿啮合区图。 ⑺仿形法切齿原理、刀具种类和特点;范成加工原理、所 需运动; ⑻根切现象及原因、不根切最少齿数:zmin=17; 第八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9)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xm的含义,哪些参数有变化或不变; 齿厚和无侧隙啮合方程不要求记。 0变位的传动类型及优缺点; D斜齿轮形成,基本参数的计算:端面法面参数之间的关系, 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与直齿轮的不同之处、当量齿数(何 用?)、优缺点等; ②交错轴斜齿轮交错角与螺旋角的关系:∑=β1+β2、从 动轮转向的判定; Q3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蜗杆直径系数q=dm,基本参 数及蜗轮转向的判断方法(右旋左手、左旋右手); 04圆锥齿轮:轮齿的形成(球面渐开线,圆柱→圆锥)、背锥、 标准参数(大端)、当量齿轮z=zcos8
⑼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xmin的含义,哪些参数有变化或不变; 齿厚和无侧隙啮合方程不要求记。 ⑽变位的传动类型及优缺点; ⑾斜齿轮形成,基本参数的计算:端面法面参数之间的关系, 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与直齿轮的不同之处、当量齿数(何 用?)、优缺点等; ⑿交错轴斜齿轮交错角与螺旋角的关系:∑=|β1+β2 |、从 动轮转向的判定; ⒀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蜗杆直径系数q=d/m,基本参 数及蜗轮转向的判断方法(右旋左手、左旋右手); ⒁圆锥齿轮:轮齿的形成(球面渐开线,圆柱→圆锥)、背锥、 标准参数(大端)、当量齿轮zv=z/cosδ
第九章齿轮系及其设计 1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确定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四个条件。 3配齿公式的应用。 N==1 IH IH k 般取:z1=17-40
第九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1.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确定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四个条件。 k i i i z z z N H H H 1 1 1 1 2 3 : ( 1): 2 2 : : : 1: − − == 3.配齿公式的应用。 一般取: z1 =17~40
第十章其他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1棘轮机构的设计要点。 2.槽轮运动系数的物理含义及其求法。 3.槽轮槽数、圆销数以及运动系数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其他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1.棘轮机构的设计要点。 2. 槽轮运动系数的物理含义及其求法。 3. 槽轮槽数、圆销数以及运动系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