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转动惯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空台转动惯量。 2.测圆盘转动惯量 3.测圆环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刚体转动实验仪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实验八、复摆振动的研究 目的要求 1.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2.测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量相应不同支点的周期。 2.测定重心的位置 3.用作图法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4.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复摆实验装置、停表。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
6 实验七、转动惯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空台转动惯量。 2.测圆盘转动惯量。 3.测圆环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 刚体转动实验仪。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2 实验八、复摆振动的研究 目的要求 1.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2.测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实验内容 1.测量相应不同支点的周期。 2.测定重心的位置。 3.用作图法考查复摆振动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4.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回转半径和转动惯量。 主要仪器设备 复摆实验装置、停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基础 每组人数 1
实验九、声速的测量(超声) 目的要求 .在超声中用振幅极值法测量声速。 2.在超声中用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空气中声速求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内容 1.调整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 2.在超声中分别用振幅极值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逐差法算出声波波长的平均值。 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空气中声速和空气的比热容比,并估算声速测量 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声速测定仪、示波器 计划时数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 实验十、弹簧振子的研究 目的要求 1.测定弹簧振子的劲度系数和等效质量。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内容 由所给仪器按以下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用静力伸长法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3.测定弹簧振子的等效质量。 主要仪器设备焦利弹簧秤、砝码、停表。 计划时数3
7 实验九、声速的测量(超声) 目的要求 1.在超声中用振幅极值法测量声速。 2.在超声中用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空气中声速求空气的比热容比。 实验内容 1.调整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 2.在超声中分别用振幅极值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用逐差法算出声波波长的平均值。 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空气中声速和空气的比热容比,并估算声速测量 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主要仪器设备 声速测定仪、示波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综合 每组人数 1 实验十、弹簧振子的研究 目的要求 1.测定弹簧振子的劲度系数和等效质量。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内容 由所给仪器按以下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用静力伸长法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2.检验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3.测定弹簧振子的等效质量。 主要仪器设备 焦利弹簧秤、砝码、停表。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设计 每组人数 六、主要参考书 1.杨述武主编:《普通物理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家凤主编:《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 4.林抒龚镇雄主编:《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七、说明 1.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分组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如在本课程教学学时外另安排实验操作考査时间,可将选做实验项目改 为必做项目,或将选做实验项目安排在开放实验中完成
8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设计 每组人数 1 六、主要参考书 1.杨述武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学慧 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家凤 主编:《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 4.林抒 龚镇雄 主编:《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七、说明 1.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分组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如在本课程教学学时外另安排实验操作考查时间,可将选做实验项目改 为必做项目,或将选做实验项目安排在开放实验中完成
热学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热学实验 英文名称 thermodynam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15/1 开设学期二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 适用专业物理学 课程简介 热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 热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 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 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 型实验)五个实验项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质逐步提高。 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热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 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掌握热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四、评价
9 热学实验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热学实验 英文名称 thermodynam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 15/1 开设学期 二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 适用专业 物理学 二、课程简介 热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 热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 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 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 型实验)五个实验项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质逐步提高。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热学实验的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 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掌握热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四、评价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 部分组成)占80%,期末考核成绩占2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实验一、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拉脱法) 目的要求 1.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2.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内容 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2.用数学温度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 3.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主要仪器设备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 计划时数3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 实验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目的要求 学习测量金属棒线胀系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游标卡尺测金属棒的长度 2.把金属棒放在加热炉内加热,并记录温度和金属棒的长度变化 3.逐差法处理数据 4.估计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
10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 部分组成)占 80%,期末考核成绩占 2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实验一、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拉脱法) 目的要求 1.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2.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内容 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 2.用数学温度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 3.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主要仪器设备 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仪、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 计划时数 3 实验性质 必做 实验类型 综合 每组人数 1 实验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目的要求 学习测量金属棒线胀系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游标卡尺测金属棒的长度。 2.把金属棒放在加热炉内加热,并记录温度和金属棒的长度变化。 3.逐差法处理数据。 4.估计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