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逻辑和形式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如果能够用数学推导出来的知识就是一个逻 辑,而“实证”则是可以客观观察、测量、验证的知识。把实证与逻辑结合起来 时,“证实”就包括了“事实”的证实和“逻辑的”证实,科学因而就有经验意 义与逻辑意义两种意义,命题也就有经验命题与逻辑命题。逻辑实证主义把“证 实原则”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认为命题的意义在于证实它的方法,而 要使得一个命题获得意义,这个命题要么能获得经验事实的证实,要么能获得逻 辑自洽的证明,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命题。 问题是,上述证实原则往往因为经验的时空限制而极其困难,而且如果科学 理论要等到它完全被证实之后才允许迈入科学之门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后期的 逻辑经验主义者便采用“可检验性”来代替“可证实性”,正如卡尔纳普所说, “如果证实的意思是决定性的、最后的确定为真,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从来没有 任何语句是可证实的。我们只能越来越确实地验证一个语句,因此我们谈的将是 确证问题而不是证实问题”③,这意味着只要命题能够被逐渐地确证就是科学。 然而,与逻辑经验主义者的退却辩护不同,批判理性主义者们提出了另一种判断 科学与否的依据一一可证伪性,即一个理论只要它有可以证明为不真实的可能性, 它就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在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尔看来,命题根本就不可 能被经验所证实,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而经验证实只能是单称判 断,单称判断的真不可能传递到全称判断上而得出推向普遍的命题。波普尔认为,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猜想与反驳的动态过程,而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应 该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波普尔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 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 释一切现象,而且无法提出任何事实或理由对其进行反驳,因此由于用心理分析 方法得出的行为原因解释理论是不可以证伪的,心理分析就不是一门科学的学问。 而牛顿力学原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就不再使用,而且量子力学表明相对论只 适用于质量比较大的物体,对于基本粒子运动的解释是不适合的。因此,按照波 普尔的主张,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可以被证伪的,因此是科学理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和波普学派的“可证伪性”都是从理论的可检 ①高剑平科学哲学:多元化、碎片化与内在一致化一一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科学学研究,2012 (2):213-223 2洪谦.逻辑经验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一—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 6 - 理逻辑和形式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如果能够用数学推导出来的知识就是一个逻 辑,而“实证”则是可以客观观察、测量、验证的知识。把实证与逻辑结合起来 时,“证实”就包括了“事实”的证实和“逻辑的”证实,科学因而就有经验意 义与逻辑意义两种意义,命题也就有经验命题与逻辑命题。逻辑实证主义把“证 实原则”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认为命题的意义在于证实它的方法,而 要使得一个命题获得意义,这个命题要么能获得经验事实的证实,要么能获得逻 辑自洽的证明,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命题。 问题是,上述证实原则往往因为经验的时空限制而极其困难,而且如果科学 理论要等到它完全被证实之后才允许迈入科学之门也是不现实的①,于是后期的 逻辑经验主义者便采用“可检验性”来代替“可证实性”,正如卡尔纳普所说, “如果证实的意思是决定性的、最后的确定为真,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从来没有 任何语句是可证实的。我们只能越来越确实地验证一个语句,因此我们谈的将是 确证问题而不是证实问题”②,这意味着只要命题能够被逐渐地确证就是科学。 然而,与逻辑经验主义者的退却辩护不同,批判理性主义者们提出了另一种判断 科学与否的依据——可证伪性,即一个理论只要它有可以证明为不真实的可能性, 它就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在后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尔看来,命题根本就不可 能被经验所证实,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而经验证实只能是单称判 断,单称判断的真不可能传递到全称判断上而得出推向普遍的命题。波普尔认为,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猜想与反驳的动态过程,而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应 该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③。波普尔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 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 释一切现象,而且无法提出任何事实或理由对其进行反驳,因此由于用心理分析 方法得出的行为原因解释理论是不可以证伪的,心理分析就不是一门科学的学问。 而牛顿力学原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就不再使用,而且量子力学表明相对论只 适用于质量比较大的物体,对于基本粒子运动的解释是不适合的。因此,按照波 普尔的主张,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可以被证伪的,因此是科学理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和波普学派的“可证伪性”都是从理论的可检 ① 髙剑平. 科学哲学:多元化、碎片化与内在一致化——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J]. 科学学研究,2012 (2):213-223. ② 洪 谦. 逻辑经验主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9. ③ 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验性来评判其科学与否,前者认为一个理论得到正面事实的支持就是得到证实, 至少是得到一定的验证度或概率,后者则认为受到反例的反驳则是理论的证伪, 而被证伪的理论必须抛弃。证实或证伪的基本根据是经验事实,其推理方式则是 归纳逻辑或者演绎逻辑。然而,被认为与波普尔“并称近世最有影响的科学晢学 家”的美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库恩则认为,在科学革命时期,逻辑和经验不能 是理论之间的仲裁者,科学家接受或否决一个理论不是由逻辑和经验决定的,只 含有逻辑和经验两种因素的方法论规范不可能是科学合理性的标准。库恩从科学 历史观的角度提出了“理论范式”的概念,并用“范式转移”来解释理论的科学 性。在库恩看来,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 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当科学家遇到与现有通行范式有冲突的其他范式时,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根据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或者完全依赖客观数据和观察来决 定是否放弃现有范式,而是在对现有范式的信仰依赖基础上放弃那些不利于现有 范式的观察,直到客观的证据和观察越来越多,以致科学家不得不转移到新的范 式,于是新的范式就会取代旧的范式,从而发生范式转移。库恩所谓的范式是多 要素、多层次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即范式是有特定结构和层次的系统,包括观 念范式、规则范式和操作范式,其承担者是“科学共同体”③。其中,观念范式 是一定时期内科学共同体“看问题的方式”的集合,包括一套根据特有的价值观 念和标准所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形而上的信念,包括共有的世界观、方法论 信仰和价值标准。规则范式是在观念范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被科学共同体一致 接受的专业学科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规则、学习方法等,包括可以进行逻辑 和数学演算的符号概括系统。而操作范式是一些公认的或具体的科学成就、经典 著作、工具仪器、已解决的难题以及来解决自己明确了解决途径的问题。 库恩对科学合理性的说明与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大不相同,是一种彻底反传 统的、全新的合理性理论。库恩因其“亚里士多德经历”所触动,逐渐反对逻 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强调不同时代的科学实践有各自的阿基米德平台,科学革 David L Hull, A revolutionary philosopher of science]. Nature, Vol. 382, 18 July, 1996 2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③指受到一组共同的规范、行为、态度所约束的一群人,他们共享有关科学的假设、态度和研究技术,或 者共享着一套道德原则、信仰与价值、技术与训练,以及职业生涯路径 李蓉.库恩范式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演变[社会科学论坛,2010(4):25-30 5周超,朱志方.不可通约性与科学合理性一—库恩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4(7):488-493
- 7 - 验性来评判其科学与否,前者认为一个理论得到正面事实的支持就是得到证实, 至少是得到一定的验证度或概率,后者则认为受到反例的反驳则是理论的证伪, 而被证伪的理论必须抛弃。证实或证伪的基本根据是经验事实,其推理方式则是 归纳逻辑或者演绎逻辑。然而,被认为与波普尔“并称近世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 家”的美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库恩则认为①②,在科学革命时期,逻辑和经验不能 是理论之间的仲裁者,科学家接受或否决一个理论不是由逻辑和经验决定的,只 含有逻辑和经验两种因素的方法论规范不可能是科学合理性的标准。库恩从科学 历史观的角度提出了“理论范式”的概念,并用“范式转移”来解释理论的科学 性。在库恩看来,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 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当科学家遇到与现有通行范式有冲突的其他范式时,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根据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或者完全依赖客观数据和观察来决 定是否放弃现有范式,而是在对现有范式的信仰依赖基础上放弃那些不利于现有 范式的观察,直到客观的证据和观察越来越多,以致科学家不得不转移到新的范 式,于是新的范式就会取代旧的范式,从而发生范式转移。库恩所谓的范式是多 要素、多层次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即范式是有特定结构和层次的系统,包括观 念范式、规则范式和操作范式,其承担者是“科学共同体”③。其中,观念范式 是一定时期内科学共同体“看问题的方式”的集合,包括一套根据特有的价值观 念和标准所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形而上的信念,包括共有的世界观、方法论、 信仰和价值标准。规则范式是在观念范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被科学共同体一致 接受的专业学科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规则、学习方法等,包括可以进行逻辑 和数学演算的符号概括系统。而操作范式是一些公认的或具体的科学成就、经典 著作、工具仪器、已解决的难题以及来解决自己明确了解决途径的问题④。 库恩对科学合理性的说明与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大不相同,是一种彻底反传 统的、全新的合理性理论⑤。库恩因其“亚里士多德经历”所触动,逐渐反对逻 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强调不同时代的科学实践有各自的阿基米德平台,科学革 ① David L. Hull, A revolutionary philosopher of science[J]. Nature,Vol. 382,18 July,1996. ②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胡新和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③ 指受到一组共同的规范、行为、态度所约束的一群人,他们共享有关科学的假设、态度和研究技术,或 者共享着一套道德原则、信仰与价值、技术与训练,以及职业生涯路径。 ④ 李 蓉. 库恩范式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演变[J]. 社会科学论坛,2010(4):25-30. ⑤ 周 超,朱志方. 不可通约性与科学合理性——库恩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4(7):488-493
命就是阿基米德平台的转变,科学发展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库恩的范式学说在 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范式”一词逐步突破了科学哲学的界限, 也超出了库恩本人的控制,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库恩 的主张批评者颇多,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其范式转移能否与逻辑经验主义结合。波 普尔的学生拉卡托斯就认为,用波普尔的证伪方法是没有根基的,证伪只能说明 什么理论是错误的,但不能揭示什么才是正确的。拉卡托斯主张,当研究者发现 数据与已知理论不符时,有时并不是理论本身错了,而只是没有界定理论背后的 假设或边界条件。拉卡托斯修正了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他 认为理论有个内核,背后有辅助假设,外部有边界条件,当实证检验发现这个理 论错了时,其理论核心不应该被轻易放弃,可以改变辅助假设或增加限制条件来 重新认知。 上述从哲学及其发展史角度对科学的相关介绍,主要的目标是让读者在看待 研究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视角出发,或者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自己所关注的科学问题。 更为主要的是,当国内管理学的研究似乎越来越热衷于实证研究,诸多管理类期 刊也越来越热衷于选择实证研究文章时,读者们应该明白其中所谓的实证主义的 本质及其历史渊源。并且事实上,国外社会学研究中很多就将科学界定为“以系 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①,以显示其科学研究的属性。而 对于管理学来讲,由于涉及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的信仰、行为、互动、制度等方 面的研究,有不少人并不情愿将其与科学联系在一起,充其量给以“软科学”的 称谓,管理学教科书中也将自己定义为既是技术又是艺术。但是,从方法和技术 的角度来看,管理学研究确实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或者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只是 其研究主体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往往难以观测,不容易使用实验室仪器加以准确 测量。而且,除了实证研究,管理学研究也非常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 与实证研究关注“是什么”的问题相区别,由此决定了管理学研究所采用的技术 和工具将非常丰富,而不仅仅限于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和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 实验方法为基础的观察、实验等 (二)科学的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科学”在英文和法文中为“ Science”,指物 ①杨国枢,文崇一,吴聪贤,李亦园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 8 - 命就是阿基米德平台的转变,科学发展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库恩的范式学说在 20 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范式”一词逐步突破了科学哲学的界限, 也超出了库恩本人的控制,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库恩 的主张批评者颇多,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其范式转移能否与逻辑经验主义结合。波 普尔的学生拉卡托斯就认为,用波普尔的证伪方法是没有根基的,证伪只能说明 什么理论是错误的,但不能揭示什么才是正确的。拉卡托斯主张,当研究者发现 数据与已知理论不符时,有时并不是理论本身错了,而只是没有界定理论背后的 假设或边界条件。拉卡托斯修正了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他 认为理论有个内核,背后有辅助假设,外部有边界条件,当实证检验发现这个理 论错了时,其理论核心不应该被轻易放弃,可以改变辅助假设或增加限制条件来 重新认知。 上述从哲学及其发展史角度对科学的相关介绍,主要的目标是让读者在看待 研究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视角出发,或者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自己所关注的科学问题。 更为主要的是,当国内管理学的研究似乎越来越热衷于实证研究,诸多管理类期 刊也越来越热衷于选择实证研究文章时,读者们应该明白其中所谓的实证主义的 本质及其历史渊源。并且事实上,国外社会学研究中很多就将科学界定为“以系 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①,以显示其科学研究的属性。而 对于管理学来讲,由于涉及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的信仰、行为、互动、制度等方 面的研究,有不少人并不情愿将其与科学联系在一起,充其量给以“软科学”的 称谓,管理学教科书中也将自己定义为既是技术又是艺术。但是,从方法和技术 的角度来看,管理学研究确实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或者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只是 其研究主体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往往难以观测,不容易使用实验室仪器加以准确 测量。而且,除了实证研究,管理学研究也非常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 与实证研究关注“是什么”的问题相区别,由此决定了管理学研究所采用的技术 和工具将非常丰富,而不仅仅限于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和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 实验方法为基础的观察、实验等。 (二)科学的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呢?“科学”在英文和法文中为“Science”,指物 ① 杨国枢,文崇一,吴聪贤,李亦园.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理、化学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与另一个表示一般意义知识的单词“ Knowledge 相区别。科学在德文中为“ Wissenschaft”,它并不特指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了 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知识。虽然这些定义都来自继承了希腊文“ Episteme”含义的 拉丁文的“ Scientia”,意指知识、学问,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野, 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然而,无论怎样理解,科学是知识的观点仍然是大多数 人的主要看法,今天的现代科学也主要指科学知识,尤其是指经过分类整理的知 识。16世纪中叶随着西方科学传入中国, Science最早被译为“格致”,即格物 致知,用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直到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 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了“格致”。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 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 Science译为“科学”,并在清末时期传入我国,许多 人认为最早的“科学”一词出现在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中所列举的《科学入 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中。比较权威的科学界定体现在著名的《韦伯斯特新 世界大辞典》中,其将“科学”定义为“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 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而《不列颠百科全书》对 Science的解释是“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 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同时,按照1999年修订版的《辞海》中的定 义,“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 规律的知识体系”。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偏向于《辞海》中的科学定义,并认为自 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可通约的,即科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或实证检验以 揭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从而获得并由此积累起来的系统性知识 体系。因此,科学的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个特征是客观性。首先,科学虽然是人或者科学共同体的主观认识行为, 但是其关注的对象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揭示的是隐藏在这些事物或现象背后 的本质特征及运动规律,所展现的是其中复杂的机理或机制。其次,虽然研究者 对同一事物、现象或行为的硏究视角可能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者由于 研究者的“有界理性”可能带来对事物、现象或行为的认知差异,但是其研究对 象、研究内容和研究工具使用一定是客观的、公正的和中立的,研究结论一定是 对事物本质和最原始规律的认识,是不以研究者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结果。再次, ①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博览群书,2007(10):28-31
- 9 - 理、化学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与另一个表示一般意义知识的单词“Knowledge” 相区别。科学在德文中为“Wissenschaft”,它并不特指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了 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知识。虽然这些定义都来自继承了希腊文“Episteme”含义的 拉丁文的“Scientia”,意指知识、学问,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野, 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①。然而,无论怎样理解,科学是知识的观点仍然是大多数 人的主要看法,今天的现代科学也主要指科学知识,尤其是指经过分类整理的知 识。16 世纪中叶随着西方科学传入中国,Science 最早被译为“格致”,即格物 致知,用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直到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 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了“格致”。19 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 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 Science 译为“科学”,并在清末时期传入我国,许多 人认为最早的“科学”一词出现在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中所列举的《科学入 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中。比较权威的科学界定体现在著名的《韦伯斯特新 世界大辞典》中,其将“科学”定义为“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 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而《不列颠百科全书》对 Science 的解释是“任何涉及真实世界和它的现象的知识系统,这一知识系统需 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化的实验。同时,按照 1999 年修订版的《辞海》中的定 义,“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 规律的知识体系”。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偏向于《辞海》中的科学定义,并认为自 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可通约的,即科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或实证检验以 揭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从而获得并由此积累起来的系统性知识 体系。因此,科学的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个特征是客观性。首先,科学虽然是人或者科学共同体的主观认识行为, 但是其关注的对象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揭示的是隐藏在这些事物或现象背后 的本质特征及运动规律,所展现的是其中复杂的机理或机制。其次,虽然研究者 对同一事物、现象或行为的研究视角可能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者由于 研究者的“有界理性”可能带来对事物、现象或行为的认知差异,但是其研究对 象、研究内容和研究工具使用一定是客观的、公正的和中立的,研究结论一定是 对事物本质和最原始规律的认识,是不以研究者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结果。再次, ① 吴国盛. 什么是科学[J]. 博览群书,2007(10):28-31
科学应该反映共性的知识,适用于更广的范围才能体现科学的价值,尽管研究者 观测事物的时空和环境是受限的,更不能把个别现象或偶发事件作为共性来推广。 第二个特征是严谨性。科学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命题 的确立,再到研究工具和方法的选择,直至研究假设的推演或实证检验,都必须 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之上,因此,科学是基于概念、范畴和逻辑体系的知 识系统,或者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概括有关事实及其关系而形成 的概念系统。并且,由科学所导出的结论或者预言的现象应该具有内洽性和可重 复检验性,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并且通常能够通过适当的 实验手段或试验来证实或证伪。一般来讲,自然科学由于其所研究的对象比较简 单,过程比较确定,可逆性、可重复性强,因而更多地依赖实验事实,而社会科 学由于所研究的对象极其庞大复杂,变化过程反复无常,具有不可逆性,因而更 多地依赖观察事实,但在一些领域也可开展实验。无论如何,理性认识要经过验、 论证来确立,其中实验观察方法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才使得科学具有了确定性和 精确性。 第三个特征是方法论特征。科学的本质特征是获取知识用以解释、预测和控 制自然或社会的方法,其中的解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种行为的现状表现、运动规 律,以及决定或影响其现状和运动规律的因素、动因等作出说明,预测则是对事 物或行为发展的趋势或未来状态进行估计,而控制是操纵某一因素或条件,推动 事物或行为朝着既定方向运动或变化。与获取知识的惯常法、权威法、直觉法、 推理法等其他方类型的方法不同,科学方法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并排除了主 观性,因而通过科学获取的知识更加可靠、稳定和有价值。但是,提倡科学的方 法,也需要注意非科学方法的应用,其中依赖于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的思辨方 法尤其显得重要,对于科学问题的探寻、理解和把握,对于相关概念和研究假设 的提出,以及研究框架的初步确定等,思辨的方法都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其目标是获取真知以解释并预 测自然和社会现象。经由科学研究,人类的知识领域极大地得到扩展,无论在自 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及行为科学领域。科学研究之所以如此卓有成效,主要 G C. Hemstadter Research concepts human behavior: Education, Psychology, Socio-Logy[M].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70 2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0
- 10 - 科学应该反映共性的知识,适用于更广的范围才能体现科学的价值,尽管研究者 观测事物的时空和环境是受限的,更不能把个别现象或偶发事件作为共性来推广。 第二个特征是严谨性。科学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命题 的确立,再到研究工具和方法的选择,直至研究假设的推演或实证检验,都必须 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之上,因此,科学是基于概念、范畴和逻辑体系的知 识系统,或者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概括有关事实及其关系而形成 的概念系统。并且,由科学所导出的结论或者预言的现象应该具有内洽性和可重 复检验性,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并且通常能够通过适当的 实验手段或试验来证实或证伪。一般来讲,自然科学由于其所研究的对象比较简 单,过程比较确定,可逆性、可重复性强,因而更多地依赖实验事实,而社会科 学由于所研究的对象极其庞大复杂,变化过程反复无常,具有不可逆性,因而更 多地依赖观察事实,但在一些领域也可开展实验。无论如何,理性认识要经过验、 论证来确立,其中实验观察方法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才使得科学具有了确定性和 精确性。 第三个特征是方法论特征。科学的本质特征是获取知识用以解释、预测和控 制自然或社会的方法,其中的解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种行为的现状表现、运动规 律,以及决定或影响其现状和运动规律的因素、动因等作出说明,预测则是对事 物或行为发展的趋势或未来状态进行估计,而控制是操纵某一因素或条件,推动 事物或行为朝着既定方向运动或变化。与获取知识的惯常法、权威法、直觉法、 推理法等①其他方类型的方法不同,科学方法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并排除了主 观性,因而通过科学获取的知识更加可靠、稳定和有价值。但是,提倡科学的方 法,也需要注意非科学方法的应用,其中依赖于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的思辨方 法尤其显得重要,对于科学问题的探寻、理解和把握,对于相关概念和研究假设 的提出,以及研究框架的初步确定等,思辨的方法都起到重要作用②。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其目标是获取真知以解释并预 测自然和社会现象。经由科学研究,人类的知识领域极大地得到扩展,无论在自 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及行为科学领域。科学研究之所以如此卓有成效,主要 ① G. C. Hemstadter. Research concepts human behavior: Education, Psychology, Socio-Logy[M].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70. ② 李怀祖. 管理研究方法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