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将磁性原子核放入强磁场后,用适 宜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它们会吸收能量, 发生原子核能级跃迁,同时产生核磁共 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测定,定 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 法。简称NMR。 在有机化合物中,经常研究的是H 和3C的共振吸收谱,重点介绍H核共 振的原理及应用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测定,定 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 法。简称 NMR。 将磁性原子核放入强磁场后,用适 宜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它们会吸收能量, 发生原子核能级跃迁,同时产生核磁共 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 在有机化合物中,经常研究的是1H 和13C的共振吸收谱,重点介绍H核共 振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 ·第二节核磁共振仪 ·第三节化学位移 ·第四节偶合常数 ·第五节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 •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 • 第三节 化学位移 • 第四节 偶合常数 •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第一节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 一、原子核的自旋 1、自旋分类: (1)=0即质量数与电荷数都为偶数的核,不产生核磁共振 信号,如12℃6,32S16,1608. (2)为半整数即质量数为奇数,电荷数可为奇数或偶数的 核,核磁矩不为0,其中=0.5的核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对象。 如1H1,13C619Fg,31P15. (3)为整数即质量数为偶数,电荷数为奇数的核,有自旋 现象,研究较少。如14N2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 一、原子核的自旋 1、自旋分类: (1)I=0即质量数与电荷数都为偶数的核,不产生核磁共振 信号,如12C6 , 32S16, 16O8 。 (2)I为半整数即质量数为奇数,电荷数可为奇数或偶数的 核,核磁矩不为0,其中I=0.5的核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对象。 如1H1 , 13C6 19F9 , 31P15 。 (3)I为整数即质量数为偶数,电荷数为奇数的核,有自旋 现象,研究较少。如14N7
实践证明,核自旋与核的质量数,质 子数和中子数有关 质量数为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 无自旋 32S1 12C 偶数 为偶数 数为0 1608 6 质量数为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 有自旋 14N7 偶数 为奇数 数为1,2,3 质量数为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 1H1,13C6 数为 19Fg,31P1 奇数 为奇或偶 112,312,5/ 有自旋 数 5 2
实践证明,核自旋与核的质量数,质 子数和中子数有关 质量数为 偶数 原子序数 为偶数 自旋量子 数为0 无自旋 12C6 , 32S1 6 , 16O8 质量数为 偶数 原子序数 为奇数 自旋量子 数为1,2,3 有自旋 14N7 质量数为 奇数 原子序数 为奇或偶 数 自旋量子 数为 1/2,3/2,5/ 2 有自旋 1H1 , 13C6 19F9 , 31P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