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本章教学时数:2学时(第1-一2讲) 第一节种子的涵义及作用 一、种子的涵义 (一)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包括种皮 胚乳和胚三部分, (二)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指各种播种材料的总称。可以归纳为以 下五类。 1.真种子。就是植物学上所称的种子。包括农作物中的豆类、油 菜、棉花、黄麻、亚麻、芝麻、烟草等:蔬菜作物中的瓜类、茄子、 番茄、辣椒、萝卜等:林木种子中的银杏、松柏类、苹果、柑桔等。 2.类似种子的果实。在植物学上称为果实,是由子房甚而包括花 器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来。包括禾本科的颖果,如小麦、大麦、水稻 玉米等:属于瘦果的大麻、向日葵、荞麦、苎麻等:属于双悬果的胡艺 卜、芹菜:属于小坚果的甜菜:属于核果的核桃、李、杏、枣等:属于 坚果的板栗、榛子、麻栎等
3.营养器官。包括植物学上的各种器官,如马铃薯、菊芋的块茎: 甘薯、山药的块根;葱、蒜、百合的鳞茎:慈菇、芋艿的球茎:甘蔗、 木薯的地上茎:杨柳的嫩枝;莲的根茎和兰麻的吸收枝等。 4.繁殖孢子。这类均系低等植物,依靠菌丝或孢子繁殖,如蘑菇 香菇、猴头、木耳等。 5.人工种子。又称生物技术种子,植物种子类似物等,是将组织培 养得到的胚状体包埋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形成的,在 适宜条件下能发芽出苗,类似植物种子的播种材料。目前,人工种子尚 处于研究阶段。 二、种子的重要作用 种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种子与植物
种子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这是由于种子,这种植 物最高形式的繁殖器官对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具有的适应能力。种子, 作为植物生活历程中一个特定阶段,既是上一代发育的结果,又是新 一代生活的开端,是植物世代交替的“中转站”。因此,在植物的传播、 繁殖与种族延续上,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 形成了许多难以想象的适应力。 首先,种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忍耐极端的低温:可以在无氧 条件下不室息,在许多毒气中不受损害;在低温、干燥和缺氧条件下, 可以安全贮藏几十年、上百年、甚而数千年。 其次,种子在传播方面有许多无与伦比的适应性状。靠风力传播 的种子,或细小似粉尘(如兰花),或轻柔如棉絮(如杨柳),或双翅如翼 (如榆、白蜡),或冠毛如伞(如蒲公英)等;靠动物传播的种子,有的果 实鲜艳而味美(如樱桃、李、杏),有的附生锐刺或钩针(如鬼针草、苍 耳),有的粘着如胶似漆(如雀麦、槲寄生)等。 无论在形态上,解剖上,生理上和遗传上,形形色色的种子都有先 天的合理性和巨大适应性。 (二)种子与农业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最经济的增产措施,是科学 技术的载体。良种推广应用,能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能增强作物抗 逆性,实现稳产;能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类需要:能促进种 植业结构调整以及种植区域的广大,提高社会效益。 良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作物优良品种,另一是作物的优良种 子。因此,良种必须是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所谓优良品种,就是该品 种具有新颖性、区别性、均匀性、稳定性,且能符合农业生产要求, 而优良种子是指种子本身具有良好的播种品质而言。 (三)种子与人类 民以食为天。种子是人类衣食的主要来源。 种子及其加工品是饲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作为食品工业、轻工业
医用工业等的原料,对人类生活也有重要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种子在 国计民生和科学发展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种子学的发展 种子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指在许多古代的农书上都有种子方面的记载,如后 魏的《齐民要术》,宋朝的《农桑辑要》,汉朝的《范胜之书》,元朝 的《农书》,明朝的《农政全书》等:欧州亦早在公元前372年就有 关于种子萌发、生长、成熟的记载。 说它年青,是指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只不过100多 年的历史: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农业发展迅速,种子贸易增多,奠定了种 子学创立的社会基础: 1869年F.Nobbe在德国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种子实验站 1876年F.Nobbe编著出版《种子学手册》 1880年Detmer编著出版《种子萌发过程的比较生理学》 20世纪以来是种子学科迅速发展的时期: 1922年,Wittmeek编著出版《农林种子学》: 1924年,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成立: 1931年,《国际种子检验规程》颁布: 1934年,日本的近腾万太朗编著出版《农林种子学》: 1952年,Crocker、Barton合著《种子生理学》: 1953年,国际种子检验协会成立活力委员会: 1960年,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编著《种子工作手册》 1977年,通过种子活力定义: 1978年,美国Murashige首次提出人工种子。 我国的种子学科起步较晚: 1953年,浙江农学院首开种子学课程: 957年,农业部在北京双桥举办全国种子培训班
1958年,浙农大开设种子培训班: 1961年,叶常丰主持编写《种子学》《种子贮藏与检验》: 1964年,浙江农业大学开设种子专业: 1978年,我国颁布实施新的种子工作方针:浙农大重开种子培 训班: 1978年,国务院确定农业部全国种子人才三大培训基地:浙江 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1985年,我校为农学专业开设作物种子学: 1996年,我校开设种子专业(专科): 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种子工程: 2000年,我国颁布实施《种子法》。 2003年,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2004年,开设种子工程硕士、博士专业。 国内的专门期刊有《种子》、《种子世界》、《种子科技》、《现代种 业》等。 第三节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 种子学是种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 规律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与管理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种子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作物种子。其理论基础是以种子特征、 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为内容的种子生物学。其实用技术包括种子生 产、加工、贮藏、检验等内容。 种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以种子生物学的基础 理论为指导,探索在保持良种优良种性前提下,实现各类种子田稳产 高产的种子生产技术,阐明以提高种子种用品质、贮藏品质和商品品 质为目的的各种加工原理与方法,揭示经济、有效地保持种子活力的 技术条件、贮藏技术,掌握正确评价种子品质优劣的技术与标准,根据 以法治种的原则,加强对种子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实现为农业生产 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良种种子的最终月标。 种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学好种子学,需要学习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