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察氏培养基( Capak agar,CA) 蔗糖 ugar 30 NaNO3 30g K2HPO4 1 MgSo4 7H20 0. 5g KCl 0. 5g FeSO. 7H20 0. 01g 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边搅拌边煮沸至全部溶解成透明状,调节pH为44~4.6。15磅灭菌20 (2)麦牙汁琼脂培养基(低渗培养基, Beer wort) 麦牙浸膏20g葡萄糖20g蛋白胨1g 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将各种成分溶解水中,边加热边搅拌至培养基透明,10磅灭菌20min。 鉴定镰刀菌、根幂、毛霉和未知菌类的标准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3~25℃,培养3~4天镜检,7~8天肉眼观 察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干净新鲜去皮的马铃薯200~300g葡萄糖20g 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将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15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加葡萄糖 和琼脂各20g,边加热边搅拌至琼脂溶化,加水补足至液体1000m,并调节pH 至5.5。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成分和配制方法与PDA相似,只需将葡萄糖改为蔗糖 其它霉菌多用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 有些霉菌要求特殊培养时,也可采用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 二、培养方法 6
6 ⑴ 察氏培养基(Capak agar,CA) 蔗糖 Sugar 30g NaNO3 30g K2HPO4 1g MgSO4.7H2O 0.5g KCl 0.5g FeSO4.7H2O 0.01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边搅拌边煮沸至全部溶解成透明状,调节 pH 为 4.4~4.6。15磅灭菌20 min。 ⑵ 麦牙汁琼脂培养基(低渗培养基,Beer wort) 麦牙浸膏 20g 葡萄糖 20g 蛋白胨 1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将各种成分溶解水中,边加热边搅拌至培养基透明,10 磅灭菌 20min。 鉴定镰刀菌、根霉、毛霉和未知菌类的标准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培养温度为 23~25℃,培养 3~4 天镜检,7~8 天肉眼观 察。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干净新鲜去皮的马铃薯 200~300g 葡萄糖 20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将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 1000ml 煮沸 15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加葡萄糖 和琼脂各 20g,边加热边搅拌至琼脂溶化,加水补足至液体 1000ml,并调节 pH 至 5.5。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成分和配制方法与 PDA 相似,只需将葡萄糖改为蔗糖 即可。 其它霉菌多用察氏培养基和 PDA 培养基。 有些霉菌要求特殊培养时,也可采用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 二、培养方法
霉菌鉴定时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平板培养法和载片培养法两种。 1、平板培养法系将纯化的霉菌接种于标准培养基平板,然后用一定的条 件培养、制片观察。制片方法是滴一滴乳酸苯酚液于干洁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 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典型材料(近菌落边缘包括菌丝和孢子的材料)置于液滴中, 并将材料小心撕开,全部润湿,然后盖上盖玻片并轻轻按压,即成。 乳酸苯酚液的组成和配制方法如下 苯酚10g乳酸10ml甘油20ml蒸馏水10ml 先将苯酚加入10m水中,加热至溶解后,再加入乳酸和甘油,混匀,即可。 对于产生极小而易碎孢子梗的真菌,制片观察很难看到完整而清楚的分生 孢子头,为此可采用载片培养法。 2、载片培养法 系于培养皿底铺一圆形滤纸,纸上放一“U”型玻棒,其上再放一载玻片, 培养皿内加入5m左右水,盖好后灭菌。以无菌操作法切取lcm2平板培养基, 并移至载玻片中央,培养基四周接种霉菌材料,盖上已灭菌的盖玻片,再盖好培 养皿,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在培养适当时间后取出,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此法不仅能解决制片困难,而且对菌丝分枝、着生状态和分生孢子头等观 察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三、莓菌鉴定的主要项目 霉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因此,其鉴定的主要项目包 括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察。 1、肉眼观察 接种的平板,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进行肉眼观察(必要时,可 借助放大镜),并详细地记录菌落的外观。 (1)生长速度:记录菌落生长的快、中、慢、极慢,一般用培养两周时菌落 的直径(cm)表示。 (2)菌落的颜色:这是霉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霉菌菌落本身的 颜色和培养基的颜色。菌落本身的颜色是指菌丝、分生孢子梗、顶囊或分生孢子、 7
7 霉菌鉴定时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平板培养法和载片培养法两种。 1、平板培养法 系将纯化的霉菌接种于标准培养基平板,然后用一定的条 件培养、制片观察。制片方法是滴一滴乳酸苯酚液于干洁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 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典型材料(近菌落边缘包括菌丝和孢子的材料)置于液滴中, 并将材料小心撕开,全部润湿,然后盖上盖玻片并轻轻按压,即成。 乳酸苯酚液的组成和配制方法如下: 苯酚 10g 乳酸 10ml 甘油 20ml 蒸馏水 10ml 先将苯酚加入 10ml 水中,加热至溶解后,再加入乳酸和甘油,混匀,即可。 对于产生极小而易碎孢子梗的真菌,制片观察很难看到完整而清楚的分生 孢子头,为此可采用载片培养法。 2、载片培养法 系于培养皿底铺一圆形滤纸,纸上放一“U”型玻棒,其上再放一载玻片, 培养皿内加入 5ml 左右水,盖好后灭菌。以无菌操作法切取 1cm2 平板培养基, 并移至载玻片中央,培养基四周接种霉菌材料,盖上已灭菌的盖玻片,再盖好培 养皿,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在培养适当时间后取出,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此法不仅能解决制片困难,而且对菌丝分枝、着生状态和分生孢子头等观 察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三、霉菌鉴定的主要项目 霉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因此,其鉴定的主要项目包 括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察。 1、肉眼观察 接种的平板,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进行肉眼观察(必要时,可 借助放大镜),并详细地记录菌落的外观。 ⑴ 生长速度:记录菌落生长的快、中、慢、极慢,一般用培养两周时菌落 的直径(cm)表示。 ⑵ 菌落的颜色:这是霉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霉菌菌落本身的 颜色和培养基的颜色。菌落本身的颜色是指菌丝、分生孢子梗、顶囊或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头的颜色;培养基颜色是指霉菌产生的色素使培养基出现的变化,与培 养基的成分也有一定的关系。 (3)菌落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平坦、隆起、凹陷或有皱,有 无同心环或放射沟纹;边缘是否整齐,是全缘的、锯齿状的,还是树枝状和纤毛 状等。 (4)菌落的质地:指菌落的外观似毡状、绒状、棉絮状、羊毛状、束状、粉 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等 (5)渗出液:有些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带颜色的液滴。观察时应注意其 色调和分泌的数量。 (6)气味:许多菌株在培养过程中有明显的气味,如霉味、土气味和芳香 味等,有时可作诶鉴定的参考 2、显微镜检査 霉菌的显微镜检查时主要须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菌丝:菌丝的宽度、有无横隔、色泽、特殊的菌丝器官如假根、足细胞 菌丝是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 的直径一般为几十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 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两 种类型。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 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 类型。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 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至多个小孔, 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 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8 分生孢子头的颜色;培养基颜色是指霉菌产生的色素使培养基出现的变化,与培 养基的成分也有一定的关系。 ⑶ 菌落的表面:气生菌丝生长疏松或致密;平坦、隆起、凹陷或有皱,有 无同心环或放射沟纹;边缘是否整齐,是全缘的、锯齿状的,还是树枝状和纤毛 状等。 ⑷ 菌落的质地:指菌落的外观似毡状、绒状、棉絮状、羊毛状、束状、粉 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等。 ⑸ 渗出液:有些菌种常常在菌落表面出现带颜色的液滴。观察时应注意其 色调和分泌的数量。 ⑹ 气味:许多菌株在培养过程中有明显的 气味,如霉味、土气味和芳香 味等,有时可作诶鉴定的参考。 2、显微镜检查 霉菌的显微镜检查时主要须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⑴ 菌丝:菌丝的宽度、有无横隔、色泽、特殊的菌丝器官如假根、足细胞 等。 菌丝是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 的直径一般为几十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 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两 种类型。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 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 类型。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 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至多个小孔, 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 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图2-16霉菌菌丝 4,无丝B,有核苗 霉菌菌丝的变态: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 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 为菌丝变态。 假根: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 收养料的功能 子囊 一轴 篇枝 菌网和菌环: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其它小生 物如线虫、草履虫等。 左图:霉菌的菌环和菌网a菌环;b.简单菌网:c.复杂菌网 菌核:大量菌丝集聚成的紧密组织,是一种休眠体,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
9 霉菌菌丝的变态: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 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 为菌丝变态。 假根: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 收养料的功能。 菌网和菌环: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其它小生 物如线虫、草履虫等。 左图:霉菌的菌环和菌网 a.菌环;b.简单菌网;c.复杂菌网 菌核:大量菌丝集聚成的紧密组织,是一种休眠体,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
件。其外层组织坚硬,颜色较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如药用的茯苓、麦角 都是菌核 左图:麦角菌的菌核 子实体:是由大量气生菌丝体特化而成,子实体是指在里面或上面可产生 孢子的、有一定形状的任何构造。例如有三类能产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分别称为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 (2)繁殖体:各种孢子的大小、形态、色泽及产孢子结构如分生孢子、后壁 孢子、包囊孢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头、子囊、子座等。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霉菌菌丝 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 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 特别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节孢子: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横隔膜,然后从隔膜处断裂而形成的 细胞称为节孢子。如产生的节孢子。 白地霉的节孢子
10 件。其外层组织坚硬,颜色较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如药用的茯苓、麦角 都是菌核。. 左图:麦角菌的菌核 子实体:是由大量气生菌丝体特化而成,子实体是指在里面或上面可产生 孢子的、有一定形状的任何构造。例如有三类能产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分别称为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 ⑵ 繁殖体:各种孢子的大小、形态、色泽及产孢子结构如分生孢子、后壁 孢子、包囊孢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头、子囊、子座等。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霉菌菌丝 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 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 特别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节孢子: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横隔膜,然后从隔膜处断裂而形成的 细胞称为节孢子。如产生的节孢子。 白地霉的节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