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上次课复习: 1、什么是重点调查?什么是典型调查?各有何特点? 各有什么作用?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含哪几项内容? 3、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各自适用什么场合? 口本次课题:第三章统计整理(2课时) 口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 □讲授内容: 长 引音:通过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即 通过经济生活中的数据来达到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在前一章中 我们学习了统计调查,即如何设计调查方案,选择何种调查方法 去获得资料,获得的原始资料仅仅能够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 是比较零乱的,要把它变成有效的信息,必须经过对其整理加工
1 上次课复习: 1、什么是重点调查?什么是典型调查?各有何特点? 各有什么作用?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含哪几项内容? 3、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各自适用什么场合? 本次课题: 第三章 统计整理(2 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 讲授内容: 引言:通过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即 通过经济生活中的数据来达到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在前一章中 我们学习了统计调查,即如何设计调查方案,选择何种调查方法 去获得资料,获得的原始资料仅仅能够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 是比较零乱的,要把它变成有效的信息,必须经过对其整理加工
本章,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整理统计数据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1、涵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的原 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 过程。 2、意义: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 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指标值的过渡,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 段。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 1、分组:确定应整理的指标和应分的组,将复杂的数据 进行归类,是进行统计整理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汇总: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 数和标志总量,是进行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3、编表:用统计表体现分组和汇总的结果。 在副板上举例:根据对五名同学的情况统计,成绩分别 为:68,87,91,69,72,83 则可以统计出总成绩,平均成绩,并可以编制一张表格 二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定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 2
2 本章,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整理统计数据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1、涵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的原 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 过程。 2、意义: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 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指标值的过渡,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 段。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统计整理工作的步骤) 1、 分组:确定应整理的指标和应分的组,将复杂的数据 进行归类,是进行统计整理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汇总: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 数和标志总量,是进行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3、编表:用统计表体现分组和汇总的结果。 在副板上举例:根据对五名同学的情况统计,成绩分别 为:68,87,91,69 ,72,83 则可以统计出总成绩,平均成绩,并可以编制一张表格 二. 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定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
内在特点,把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 联系的几个部分。如对某班学员可分为男生,女生(按照 品质标志分类),按照成绩(数量标志)可分为:60以下, 60-70,70-80,80-90,90以上。 2、意义:达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特点的手段 3、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按品质标志分组) 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按数量标志分组 分析分组: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的依存关系(原 因与结果标志) 示例: 1994年 1995年 产业类型 增加值 比重% 增加值比重% 第一产业 10876 20.7 11365 19.7 第二产业 24889 47.4 28274 49.0 第三产业 16754 31.9 18094 31.3 合计 52519 100 57733 100 (一)这是类型分组,反映产业结构及起变化 居民人均收入 1994年 1995年 400一500 20 500—600 30 20 600-700 40 700以上 10 30 (二)这是结构分组,反映居民生活水平
3 内在特点,把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 联系的几个部分。如对某班学员可分为男生,女生(按照 品质标志分类),按照成绩(数量标志)可分为:60 以下, 60-70,70-80,80-90,90 以上。 2、意义:达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别,特点的手段 3、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 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按品质标志分组) 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按数量标志分组) 分析分组: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的依存关系(原 因与结果标志) 示例: 产业类型 1994 年 1995 年 增加值 比重% 增加值 比重% 第一产业 10876 20.7 11365 19.7 第二产业 24889 47.4 28274 49.0 第三产业 16754 31.9 18094 31.3 合计 52519 100 57733 100 (一)这是类型分组,反映产业结构及起变化 居民人均收入 1994 年 1995 年 400—500 20 10 500—600 30 20 600—700 40 40 700 以上 10 30 (二)这是结构分组,反映居民生活水平
商品按商品流转 各组商品流 表明流通费 商店数 额分组 通费用% 用与商品销 售额的关系 50以下 25 11.2 50-200 10.4 200一400 130 9.9 分组的目的 400-600 6.7 即是为了说 600-800 40 5.9 明此二者标 800以上 18 5.5 志之间的关 系。 (三)原因标志 分组标志 结果标志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以分为: 简单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且层叠在一起的分组 人数 60分以下 8 男 女 3 60-70 10 男 女 4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划分: 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4
4 商品按商品流转 额分组 商店数 各组商品流 通费用% 表明流通费 用与商品销 售额的关系 分组的目的 即是为了说 明此二者标 志之间的关 系。 50 以下 50—200 200—400 400—600 600—800 800 以上 25 70 130 75 40 18 11.2 10.4 9.9 6.7 5.9 5.5 (三)原因标志————分组标志 结果标志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以分为: 简单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且层叠在一起的分组 人数 60 分以下 男 女 60—70 男 女 . . 8 5 3 10 6 4 . . (3)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划分: 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 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4、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2)分组标志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本质的,能 反映内在联系的标志来进行分组。 5、统计分组方法 (1)品质分组的方法—一按品质标志分组 简单的:组与组之间界限易划分。 如:“性别”“年龄”等 复杂型:各组界限不易,从这一组到另一组存在着各种 过渡状态,边缘不清。如:“工业”“农业” (2)变量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 具体方法: ①单项式分组:适合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离散型变 量,在分组时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如“家庭 人口数” ②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 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这样的分 组称为组距式的分组,适应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 变量。有两种类型: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 ③组限和组中值: a.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下限, 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为上限,开放式组距只有下 限或上限 b.组限的划分:按离散型变量分组是,各组上下限 5
5 4、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1)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2) 分组标志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本质的,能 反映内在联系的标志来进行分组。 5、统计分组方法 (1) 品质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分组 简单的:组与组之间界限易划分。 如:“性别”“年龄”等 复杂型:各组界限不易,从这一组到另一组存在着各种 过渡状态,边缘不清。如:“工业”“农业” (2) 变量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 具体方法: ①单项式分组:适合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离散型变 量,在分组时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如“家庭 人口数” ②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 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这样的分 组称为组距式的分组,适应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 变量。有两种类型: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 ③组限和组中值: a. 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下限, 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为上限,开放式组距只有下 限或上限 b. 组限的划分:按离散型变量分组是,各组上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