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简述秦汉文学的概貌。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6课时) 、学习提示 本章分四节对秦汉政论散文作了全面介绍和分析。第一节:《吕氏 春秋》和李斯的散文。介绍了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此书的过程及 体例,同时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李斯《谏逐客书》的成 书及其艺术特点,对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第二节:贾谊的政论 文。首先,分三类对贾谊作品进行了分析,其中以《过秦论》最具代 表性;其次,对晁错、陆贾政论文也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三节:《淮南 子》及其他散文。介绍了《淮南子》一书及其董伸舒、刘向策对叙录 的成书、内容和艺术成就,并且对西汉散文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第四 节:东汉的政论散文。分别介绍了王充的《论衡》和王符的《潜夫论》, 对《论衡》的写作宗旨、论辩方式及《潜夫论》的批判精神和文风等 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秦汉政论散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要求 对秦汉政论散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
11 4、简述秦汉文学的概貌。 第一章 秦汉政论散文 (6 课时) 一、学习提示 本章分四节对秦汉政论散文作了全面介绍和分析。第一节:《吕氏 春秋》和李斯的散文。介绍了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此书的过程及 体例,同时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李斯《谏逐客书》的成 书及其艺术特点,对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第二节:贾谊的政论 文。首先,分三类对贾谊作品进行了分析,其中以《过秦论》最具代 表性;其次,对晁错、陆贾政论文也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三节:《淮南 子》及其他散文。介绍了《淮南子》一书及其董仲舒、刘向策对叙录 的成书、内容和艺术成就,并且对西汉散文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第四 节:东汉的政论散文。分别介绍了王充的《论衡》和王符的《潜夫论》, 对《论衡》的写作宗旨、论辩方式及《潜夫论》的批判精神和文风等 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秦汉政论散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要求 对秦汉政论散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
求对重点篇目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了 解。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谏逐客书》、*《过秦论》(上 《论贵粟疏》、《论积贮疏》《盐铁论本议》《潜夫论本政》。 二、重点和难点 1、李斯的散文 2、贾谊的政论文 3、西汉散文的演变 4、王充与《论衡》 第一节《吕氏春秋》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鉴 于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不断的历史教训,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又筑长城,修驰道,颁令车同轨,书同文,划一度量衡。这些措施对 于加强政权的统一,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与此同时,秦统治者在 文化文学上采取极其野蛮的政策。一方面他们杀豪强、毁名城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 论》);另一方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不只烧书,又进而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仅始皇三十五年-次 即将“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秦之坑儒,非止一次。秦的文化 专制,因焚书坑儒而发展为文化恐怖,在中国历史上,造成空前的文
12 求对重点篇目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了 解。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 *《谏逐客书》、*《过秦论》(上)、 *《论贵粟疏》、《论积贮疏》、《盐铁论·本议》、《潜夫论·本政》。 二、重点和难点 1、李斯的散文 2、贾谊的政论文 3、西汉散文的演变 4、王充与《论衡》 第一节 《吕氏春秋》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鉴 于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不断的历史教训,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又筑长城,修驰道,颁令车同轨,书同文,划一度量衡。这些措施对 于加强政权的统一,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与此同时,秦统治者在 文化文学上采取极其野蛮的政策。一方面他们“杀豪强、毁名城、收天 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 论》);另一方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不只烧书,又进而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仅始皇三十五年一次 即将“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秦之坑儒,非止一次。秦的文化 专制,因焚书坑儒而发展为文化恐怖,在中国历史上,造成空前的文
化浩劫。此后15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 抒情传统也随之消歇。加之秦代统治时间较短,所以秦代文化、学术 不发达,其文学也很不发达。 当然,说秦代文学是一片沙漠,也不属实。秦代也还有一些文学成 果值得注意、肯定。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 的,全书分《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十二纪》(每 纪5篇),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共二十多万言,以 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日《吕氏春秋》,其实,《吕氏春秋》 的写作目的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 物 《吕氏春秋》的内容较为驳杂,《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其 中道家、儒家、阴阳家的思想更多一些,因而有人说它是新道家,也 有人称其为新儒家或阴阳家。但是《吕氏春秋》一书其实始终在努力 构建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它反映出秦统一前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由 分到合,朝着为大一统王朝构建理论的方向演变。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虽然出于众人,风格不同,但是其中 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另一突出成 就是本书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且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 往点名寓意,一语破的。如《当务》篇的“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 齐人之勇”、“太史据法”,《察今》篇的“荆人涉雍"、“刻舟求剑`
13 化浩劫。此后 15 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 抒情传统也随之消歇。加之秦代统治时间较短,所以秦代文化、学术 不发达,其文学也很不发达。 当然,说秦代文学是一片沙漠,也不属实。秦代也还有一些文学成 果值得注意、肯定。 一、《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 的,全书分《八览》(每览 8 篇)、《六论》(每论 6 篇)、《十二纪》(每 纪 5 篇),加一篇序文,共 161 篇(今存 160 篇)共二十多万言,以 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曰《吕氏春秋》,其实,《吕氏春秋》 的写作目的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 物。 《吕氏春秋》的内容较为驳杂,《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其 中道家、儒家、阴阳家的思想更多一些,因而有人说它是新道家,也 有人称其为新儒家或阴阳家。但是《吕氏春秋》一书其实始终在努力 构建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它反映出秦统一前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由 分到合,朝着为大一统王朝构建理论的方向演变。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虽然出于众人,风格不同,但是其中 一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另一突出成 就是本书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且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 往点名寓意,一语破的。如《当务》篇的“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 “齐人之勇”、“太史据法”,《察今》篇的“荆人涉雍”、“刻舟求剑
“引婴儿投江”等 二、李斯的散文 李斯是秦时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散文以《谏逐客书》为 代表。【鲁迅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 《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文章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以下作者 紧紧抓住秦王心理,从“跨海内、制诸侯"”的远大政治目标出发,说 明用客之利、逐客之害,批驳逐客的错误主张。文章首先铺陈秦国历 史上四位著名国君重用客卿使秦富強的史实,说明任用客卿于秦有利。 接着,铺陈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对异国色乐珠玉唯美是用的事实 以小喻大,说明为实现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对于比色乐珠玉宝贵得 多的客卿更应唯贤是用。最后,指出逐客之害。文章末尾,对上述三 层内容加以概括。 讲解:《谏逐客书》(文选P66) 本文的写作缘起是因韩国人郑国说秦开凿水渠以消耗秦国国力,事 发而驱逐客卿引起的。李斯上书陈述秦国不该驱逐客卿的道理。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论证方法的高超。文章主要采用了以事实 说理的方法。(1)以历史史实论证。(2)以秦国的现实来论证。(3) 以陈说利害关系来论证。(4)以正反对比来论证 文章辞采华美,气势宏放,善用排比对偶句式进行铺排渲染。排偶句 与散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流利畅达而又富于气 势,被后人称为骈文之祖。文章颇具战国纵横家的论辩技巧和语言风
14 “引婴儿投江”等。 二、李斯的散文 李斯是秦时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散文以《谏逐客书》为 代表。【鲁迅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 《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 237)。文章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以下作者 紧紧抓住秦王心理,从“跨海内、制诸侯”的远大政治目标出发,说 明用客之利、逐客之害,批驳逐客的错误主张。文章首先铺陈秦国历 史上四位著名国君重用客卿使秦富强的史实,说明任用客卿于秦有利。 接着,铺陈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对异国色乐珠玉唯美是用的事实, 以小喻大,说明为实现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对于比色乐珠玉宝贵得 多的客卿更应唯贤是用。最后,指出逐客之害。文章末尾,对上述三 层内容加以概括。 讲解:《谏逐客书》(文选 P66) 本文的写作缘起是因韩国人郑国说秦开凿水渠以消耗秦国国力,事 发而驱逐客卿引起的。李斯上书陈述秦国不该驱逐客卿的道理。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论证方法的高超。文章主要采用了以事实 说理的方法。(1)以历史史实论证。(2)以秦国的现实来论证。(3) 以陈说利害关系来论证。(4)以正反对比来论证。 文章辞采华美,气势宏放,善用排比对偶句式进行铺排渲染。排偶句 与散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流利畅达而又富于气 势,被后人称为骈文之祖。文章颇具战国纵横家的论辩技巧和语言风
格。 第二节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贾谊是汉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也是位杰出的思想家。贾谊的思 想主以儒家,兼有道家、法家。贾谊著有《新书》58篇,大体上可分 为三类:一是专题性政论文;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三是 一些杂论文章。 二、贾谊的作品 1、政论散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过秦 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2、疏牍文。以《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为代表。 贾谊的论说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它分上、 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 灭亡之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上篇总论秦攻取天下 的形势及其灭亡的原因,中篇具体剖析秦统一后政策上的错误和秦二 世仍奉行高诈力错误政策,下篇指陈农民起义爆发,子婴无救亡扶倾 才力。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 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赪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 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 推翻秦朝。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 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 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此文
15 格。 第二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贾谊是汉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贾谊的思 想主以儒家,兼有道家、法家。贾谊著有《新书》58 篇,大体上可分 为三类:一是专题性政论文;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三是 一些杂论文章。 二、贾谊的作品 1、政论散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过秦 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2、疏牍文。以《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为代表。 贾谊的论说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它分上、 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 灭亡之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上篇总论秦攻取天下 的形势及其灭亡的原因,中篇具体剖析秦统一后政策上的错误和秦二 世仍奉行高诈力错误政策,下篇指陈农民起义爆发,子婴无救亡扶倾 才力。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 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 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 推翻秦朝。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 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 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