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析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研究组成总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 通常采用的结构比率分析法。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运用结构比率分析法来分析金 融结构,并提出了著名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 标。金融相关比率(FIR)用公式表示为: FIR=FT/WT 14-1 FT是指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总量,WT指经济活动总量。这两个指标都可以 进行具体量化,因而金融相关比率(FIR)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的。除此以外, 还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分析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我们将其连同金融相关比率列 在下面: 1.金融相关比率(FIR),即金融资产市价总值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值 与对外资产净值之和)的比例,主要用来衡量一国金融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结构 的关系,是衡量金融结构最基本的指标。 2.主要类型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主要经济部门在 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用来衡量金融上层建筑的构成状况。 3.金融资产总额和各类金融工具余额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及其子部门之间 的分布,这反映了不同金融工具在经济中各个部门的渗透程度,以及各部门对不 同金融工具的偏好。 4.各种金融中介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所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 及其在金融工具总额中的比例,用来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中,各种金融机构的发育 程度及其相对重要性。 5.金融中介率,即所有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份额,是考察一 国金融结构机构化程度的最简单而又最全面的指标。 6.各种金融资产存量在金融工具种类和经济部门种类的分布。 7.对金融结构的流量分析。 8.不同部门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在资金帐户总资产和总负债中所占的比 重,以此测定各个经济部门和子部门之间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情况。 戈德史密斯认为,“在自由企业经济中,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总是与不同类 型的金融结构相关连”。①根据金融相关比率及其他指标,他将金融结构划分为三 种类型。 第一类金融结构的一般特征是:金融相关比率低(约在1/5至1/2之间): 债券凭证远远超过股权凭证,居于主导地位:在全部金融资产余额中金融机构所 ①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4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6 结构分析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研究组成总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 通常采用的结构比率分析法。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运用结构比率分析法来分析金 融结构,并提出了著名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 标。金融相关比率(FIR)用公式表示为: FIR=FT/WT 14-1 FT 是指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总量,WT 指经济活动总量。这两个指标都可以 进行具体量化,因而金融相关比率(FIR)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的。除此以外, 还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分析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我们将其连同金融相关比率列 在下面: 1.金融相关比率(FIR),即金融资产市价总值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值 与对外资产净值之和)的比例,主要用来衡量一国金融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结构 的关系,是衡量金融结构最基本的指标。 2.主要类型的金融工具在金 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主要经济部门在 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用来衡量金融上层建筑的构成状况。 3.金融资产总额和各类金融工具余额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及其子部门之间 的分布,这反映了不同金融工具在经济中各个部门的渗透程度,以及各部门对不 同金融工具的偏好。 4.各种金融中介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所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 及其在金融工具总额中的比例,用来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中,各种金融机构的发育 程度及其相对重要性。 5.金融中介率,即所有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份额,是考察一 国金融结构机构化程度的最简单而又最全面的指标。 6.各种金融资产存量在金融工具种类和经济部门种类的分布。 7.对金融结构的流量分析。 8.不同部门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在资金帐户总资产和总负债中所占的比 重,以此测定各个经济部门和子部门之间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情况。 戈德史密斯认为,“在自由企业经济中,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总是与不同类 型的金融结构相关连”。①根据金融相关比率及其他指标,他将金融结构划分为三 种类型。 第一类金融结构的一般特征是:金融相关比率低(约在 1/5 至 1/2 之间); 债券凭证远远超过股权凭证,居于主导地位;在全部金融资产余额中金融机构所 ①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第 44 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
占比例较低,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突出地位。这类金融结构大约存在于 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洲,当时社会生产主要由小企业和家庭所有 制的企业来经营。 第二类金融结构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其特征是, 金融相关比率仍然较低,债权凭证仍然大大超过股权凭证,银行在金融机构中仍 占支配地位。与第一类金融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和政府金融机构发挥更大 作用,体现了经济的混合型特点,同时具有较低的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率,与此 相对应的是存在较高的金融中介率,另外有些国家已存在大型股份公司,当然其 对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仍然很微弱。 第三类金融结构的特征是金融相关比率较高,约在1左右:股票的比率有所 上升,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较大提高,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这 导致银行业地位的下降以及储蓄机构及公共保险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 上升,这类机构在20世纪初期以来在工业化国家较为常见。对金融结构进行了 初步划分后,戈德史密斯认为每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都是渐进的,金融结构从 一种类型转入另一种类型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差异 决定了其金融结构各异,有些国家现实经济生活的特点,使其金融结构可能类于 三种类型之间。 二、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一)决定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戈德史密斯进行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时主要运用的指标是金融 相关比率。他认为一国的金融相关比率基本可以衡量和反映该国的金融发展状 况。金融相关比率包含的因素有两个: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的总量(Ft)和该期 经济活动的总量(Wt)。因此决定金融活动总量和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就是影响 一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活动总量可以直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表示,但是 GNP只考虑产品的最终销售,忽略了中间交易,尤其是资本形成引起的交易,因 此在考虑金融活动的现实基础时还要考虑到各产业部门之间的交易量。假设产业 部门之间的销售占全部GNP的比重为w,那么,Wt就等于Y(1+w),Y代表GNP 指标的量。 决定金融活动总量的因素相当复杂,不能用任何现成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表 示。为了全面的反映Ft的性质及其变化,戈德史密斯从众多因素中选择了5个 个
7 占比例较低,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突出地位。这类金融结构大约存在于 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和北美洲,当时社会生产主要由小企业和家庭所有 制的企业来经营。 第二类金融结构出现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其特征是, 金融相关比率仍然较低,债权凭证仍然大大超过股权凭证,银行在金融机构中仍 占支配地位。与第一类金融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和政府金融机构发挥更大 作用,体现了经济的混合型特点,同时具有较低的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率,与此 相对应的是存在较高的金融中介率,另外有些国家已存在大型股份公司,当然其 对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仍然很微弱。 第三类金融结构的特征是金融相关比率较高,约在 1 左右;股票的比率有所 上升,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有较大提高,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这 导致银行业地位的下降以及储蓄机构及公共保险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 上升,这类机构在 20 世纪初期以来在工业化国家较为常见。对金融结构进行了 初步划分后,戈德史密斯认为每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都是渐进的,金融结构从 一种类型转入另一种类型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差异 决定了其金融结构各异,有些国家现实经济生活的特点,使其金融结构可能类于 三种类型之间。 二、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一)决定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戈德史密斯进行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时主要运用的指标是金融 相关比率。他认为一国的金融相关比率基本可以衡量和反映该国的金融发展状 况。金融相关比率包含的因素有两个:一定时期内金融活动的总量(Ft)和该期 经济活动的总量(Wt)。因此决定金融活动总量和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就是影响 一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活动总量可以直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表示,但是 GNP 只考虑产品的最终销售,忽略了中间交易,尤其是资本形成引起的交易,因 此在考虑金融活动的现实基础时还要考虑到各产业部门之间的交易量。假设产业 部门之间的销售占全部 GNP 的比重为 w,那么,Wt 就等于 Y(1+w),Y 代表 GNP 指标的量。 决定金融活动总量的因素相当复杂,不能用任何现成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表 示。为了全面的反映 Ft 的性质及其变化,戈德史密斯从众多因素中选择了 5 个
专栏14-1 中国的金融结构特征 (一)金融机构多元化:“全套金融机构”己经形成 过去20年中,体现中国金融结构多元化发展成就的最重要事实是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全 套的金融机构”,而“全套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中国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线索 是:(1)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银行体系的建立。(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保险机构开 始发展。(3)支撑证券市场运行的机构体系,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 是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组建。(④)2000年以后,信托机构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 务模式回归。信托机构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在近两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二)金融工具结构:间接金融工具为主,直接金融工具比例上升 金融工具结构分析有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的差别。存量考察的是未清偿的金融工具 数量,流量考察的是金融工具新发行额。分析中,间接金融工具计算银行贷款,直接金融工具 计算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三类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结构:流量分析 20世纪90年代,直接金融工具的新发行额稳定增长,其增长速度快于银行贷款的增加 额。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31.85%的水平。 2.金融工具结构:存量分析 从存量角度考察,目前直接金融工具的比例略低于流量考察的结果。需要说明的 是:由于股票存量可以累积增加,即使保持直接金融工具新增发行额的比例不变,直接金融 工具的存量比例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流量比例。 (三)直接金融工具发展不平衡 1.直接金融工具结构:流量分析 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新发行中,国债在大多数年份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股票新 增发行量的比例自1997年以后维持在20%左右:企业债券的比例从1992年57%的历史最高 水平逐年下降。 2.直接金融工具结构:存量分析 对直接金融工具结构进行存量分析,股票所占的比例显著上升,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的 余额总量中,股票自1996年以后己在直接金融工具余额总量中占到40%以上的比例。 (四)非金融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融资结构分析 1.非金融企业部门外源融资结构 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外源融资结构有以下特点:(1)贷款所占比例呈现出了有波 动的下降趋势:(2)国际资本所占比例高于大多数国家:(3)股票融资整体上保持了增长势 头:(4)债券融资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政府部门融资结构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和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政府部门融资结构显著变化,开始转向 主要依靠国债发行。从1997年开始,国债发行几乎成为政府融资唯一的手段。 (五)居民户的金融资产选择结构的变化 (1)储蓄存款在居民户金融投资组合中比例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可以把握的显著趋势。 (2)通货持有比例的下降趋势是可以确认的,下降可归因于支付结算体系的改变和支付结算 效率的提高:(3)股票、保险(主要是人寿保险)持有比例呈上升势头:(4)债券(主要是国债) 持有比例1999年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开始大幅度下降。 (六)证券市场的分层结构没有展开 过去的10余年中,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线是规模扩张和适度的多元化,纵向的分 层化没有展开。20世纪90年代初,STAQ、NET的出现可以被理解为分层的尝试,但这两个市
8 专栏 14-1 中国的金融结构特征 (一)金融机构多元化:“全套金融机构”已经形成 过去 20 年中,体现中国金融结构多元化发展成就的最重要事实是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全 套的金融机构”,而“全套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中国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线索 是:(1)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的银行体系的建立。(2)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保险机构开 始发展。(3)支撑证券市场运行的机构体系,大规模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最重要的 是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组建。(4)2000 年以后,信托机构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 务模式回归。信托机构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在近两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二)金融工具结构:间接金融工具为主,直接金融工具比例上升 金融工具结构分析有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的差别。存量考察的是未清偿的金融工具 数量,流量考察的是金融工具新发行额。分析中,间接金融工具计算银行贷款,直接金融工具 计算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三类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结构:流量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直接金融工具的新发行额稳定增长,其增长速度快于银行贷款的增加 额。到了 2000 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 31.85%的水平。 2.金融工具结构:存量分析 从存量角度考察,目前直接金融工具的比例略低于流量考察的结果。需要说明的 是:由于股票存量可以累积增加,即使保持直接金融工具新增发行额的比例不变,直接金融 工具的存量比例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流量比例。 (三)直接金融工具发展不平衡 1. 直接金融工具结构:流量分析 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新发行中,国债在大多数年份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股票新 增发行量的比例自 1997 年以后维持在 20%左右;企业债券的比例从 1992 年 57%的历史最高 水平逐年下降。 2. 直接金融工具结构:存量分析 对直接金融工具结构进行存量分析,股票所占的比例显著上升,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的 余额总量中,股票自 1996 年以后已在直接金融工具余额总量中占到 40%以上的比例。 (四)非金融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融资结构分析 1.非金融企业部门外源融资结构 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外源融资结构有以下特点:(1)贷款所占比例呈现出了有波 动的下降趋势;(2)国际资本所占比例高于大多数国家;(3)股票融资整体上保持了增长势 头;(4)债券融资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政府部门融资结构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和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政府部门融资结构显著变化,开始转向 主要依靠国债发行。从 1997 年开始,国债发行几乎成为政府融资唯一的手段。 (五)居民户的金融资产选择结构的变化 (1)储蓄存款在居民户金融投资组合中比例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可以把握的显著趋势。 (2)通货持有比例的下降趋势是可以确认的,下降可归因于支付结算体系的改变和支付结算 效率的提高;(3)股票、保险(主要是人寿保险)持有比例呈上升势头;(4)债券(主要是国债) 持有比例 1999 年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开始大幅度下降。 (六)证券市场的分层结构没有展开 过去的 10 余年中,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线是规模扩张和适度的多元化,纵向的分 层化没有展开。20 世纪 90 年代初,STAQ、NET 的出现可以被理解为分层的尝试,但这两个市
场最 9
9 场最
终都失败了。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即汉柜市场)、成都红庙子市场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性证券 市场的出现,是分层化发展的表现,但这批市场最终在治理整顿中停业。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4年1月8日) 要素作为决定Ft的指标,即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 工具、国际金融活动发行的金融工具三个流量指标和新发行乘数及价格调整系数 两个存量指标。从上述金融相关比率的构成指标可以看出,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 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对几十个国家近百年的资料研究,戈德史 密斯认为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正相关关系,金融相 关比率大体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水平。 (二)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 根据对世界上35个国家近二百年金融发展历史的考察,戈德史密斯认为就 基本发展趋势而言,各国金融发展道路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不仅发达国家的金融 发展过程非常相似,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迟早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戈德史密斯 认为各国都会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这包括12条规律: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作为上层建筑其增长速度要大大快 于国民生产与国民财富这些物质部门的增长速度,因此金融相关比率的基本趋势 是不断上升,期间甚至可能发生迅速提高的“暴发”运动,从这方面看,金融发 展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金融相关比率并不会无 限制的提高,当一国金融结构发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金融相关比率达到1.5 左右时,就会趋向稳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差别很大,发展 中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决定一国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主 要因素是不同经济单位和不同经济集团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分离程度,因此归根结 底,金融相关率是由一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在大多数国家,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发行和拥有的金融资产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储蓄及金 融资产持有的“机构化”倾向,必然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一般而言,债券的机构化比股权的机构化要迅速,长期债券的机构化发展水平要 高于短期债券的机构化发展水平;现代意义的金融发展一般始于银行体系的建立 及法定货币的发行:随着经济发展,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将 会下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比重会大大提高,甚至会超过前者,这说明经济 越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越发显得重要;国际融资作为国内资金不足的补充手段, 或作为国内剩余资金的出路,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甚至在某 些历史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超过国内融资的增长速度;与引入国际资金同等重 要的是发达国家金融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融 10
10 终都失败了。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即汉柜市场)、成都红庙子市场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性证券 市场的出现,是分层化发展的表现,但这批市场最终在治理整顿中停业。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4 年 1 月 8 日) 要素作为决定 Ft 的指标,即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 工具、国际金融活动发行的金融工具三个流量指标和新发行乘数及价格调整系数 两个存量指标。从上述金融相关比率的构成指标可以看出,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 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对几十个国家近百年的资料研究,戈德史 密斯认为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正相关关系,金融相 关比率大体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水平。 (二)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 根据对世界上 35 个国家近二百年金融发展历史的考察,戈德史密斯认为就 基本发展趋势而言,各国金融发展道路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不仅发达国家的金融 发展过程非常相似,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迟早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戈德史密斯 认为各国都会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这包括 12 条规律: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作为上层建筑其增长速度要大大快 于国民生产与国民财富这些物质部门的增长速度,因此金融相关比率的基本趋势 是不断上升,期间甚至可能发生迅速提高的“暴发”运动,从这方面看,金融发 展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金融相关比率并不会无 限制的提高,当一国金融结构发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金融相关比率达到 1.5 左右时,就会趋向稳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差别很大,发展 中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决定一国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主 要因素是不同经济单位和不同经济集团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分离程度,因此归根结 底,金融相关率是由一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在大多数国家,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发行和拥有的金融资产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储蓄及金 融资产持有的“机构化”倾向,必然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一般而言,债券的机构化比股权的机构化要迅速,长期债券的机构化发展水平要 高于短期债券的机构化发展水平;现代意义的金融发展一般始于银行体系的建立 及法定货币的发行;随着经济发展,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将 会下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比重会大大提高,甚至会超过前者,这说明经济 越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越发显得重要;国际融资作为国内资金不足的补充手段, 或作为国内剩余资金的出路,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甚至在某 些历史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超过国内融资的增长速度;与引入国际资金同等重 要的是发达国家金融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