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转换(外部猝灭):激发态分子与溶剂 分子及其他溶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 能量,常以热能形式放出。可以降低荧光 强度(由于激发态分子减少)。 体系间跨越:分子由激发单线态跨越到三线 态后,荧光强度减弱甚至熄灭。 磷光发射:分子由三线态返回到基态的各个 振动能级而发出光辐射。 激发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比激发单 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能量低,磷光辐射的 能量比荧光更小,磷光的波长长于荧光
外部转换(外部猝灭):激发态分子与溶剂 分子及其他溶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 能量,常以热能形式放出。可以降低荧光 强度(由于激发态分子减少)。 体系间跨越:分子由激发单线态跨越到三线 态后,荧光强度减弱甚至熄灭。 磷光发射:分子由三线态返回到基态的各个 振动能级而发出光辐射。 激发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比激发单 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能量低,磷光辐射的 能量比荧光更小,磷光的波长长于荧光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 质,产生的荧光通过固定在某一波长的 发射单色器检测的荧光强度。 发射光谱: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让 荧光物质产生的荧光通过发射器照射到 检测器上,检测各种波长下相应的荧光 强度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 质,产生的荧光通过固定在某一波长的 发射单色器检测的荧光强度。 发射光谱: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让 荧光物质产生的荧光通过发射器照射到 检测器上,检测各种波长下相应的荧光 强度
色氨酸的激发光谱、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 200 400 600 Wavelength(nm) H C00
色氨酸的激发光谱、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
荧光光谱的特征 1、斯托克斯位移:1852年发现 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 激发与发射之间存在能量损失。 产生原因: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与振动 弛豫过程而迅速到达第一激发单线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
荧光光谱的特征 1、斯托克斯位移:1852年发现 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 激发与发射之间存在能量损失。 产生原因: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与振动 弛豫过程而迅速到达第一激发单线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
v-3 1 w=0 v=3 2 w=1 v-0 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损失能量
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损失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