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3.1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2分布分数δ的计算 3.3质子条件与H浓度pH的计算 3.4酸碱缓冲溶液 3.5酸碱指示剂 3.6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3.7终点误差 3.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9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不要求)
1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2 分布分数δ的计算 3.3 质子条件与H +浓度pH的计算 3.4 酸碱缓冲溶液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3.7 终点误差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9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不要求)
31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11酸碱反应 酸—共轭碱+质子 Proton donor Proton acceptor Proton HAc Ac- H NH NH H HCO CO, 2- 酸碱半反应 HY2+ HsY H 通式:HA≈A 共轭酸 碱+质子
2 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1.1 酸碱反应 酸 共轭碱 + 质子 Proton donor Proton acceptor Proton HAc Ac- + H+ NH4 + NH3 + H+ HCO3 - CO3 2- + H+ H6Y2+ H5Y+ + H+ 通式: HA A + H+ 共轭酸 碱 + 质子 酸 碱 半 反 应
例:HAc在水中的离解反应 半反应1:HAc Ac+正 半反应2:H+H2O=H3O++AC 总反应:HAc+H2O=Ac+H3O 简写为:HAc=Ac+H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3 例: HAc在水中的离解反应 半反应1: HAc Ac- + H+ 半反应2: H+ + H2O H3O+ + Ac- 总反应: HAc + H2O Ac- + H3O+ 简写为: HAc Ac- + H+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H H 252pm H t 102pm ■ H410H.∠H O 172pm H1O0(H10·3H1)水合质子pm=10m
4 O H O H H O H H H H H H O 0 110 172pm 252pm 102pm + + H O (H O 3H O) 9 4 3 2 水合质子 12 1pm 10 m − = +
H O H 229pm O H H H H′lpm=10 HO4OH3H2O)水合氢氧根
5 H O H H O O O H H H H 229pm - - H O (OH 3H O) 7 4 2 水合氢氧根 12 1pm 10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