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教 案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系部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 教研室(实验室) 公差实验 课程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业班级 机械电子工程 授课教师 朱冬云 称 副教授 教材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3月10日
海南大学 教 案 2008 ~2009 学年第 二 学期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8 年 3 月 10 日 教学系部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 教研室(实验室) 公差实验 课 程 名 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 业 班 级 机械电子工程 授 课 教 师 朱冬云 职 称 副教授 教 材 名 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案 课程 课程编号 总计 名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学时:36 学分 2.5 讲课 学时: 类别 必修课(是)选修课()理论课(是) 实验课( 30 实验 任课 学时:6 教师 朱冬云 职称 讲师 上 学时: 专业班级:机械与电子 基本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廖念钊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空哈指导书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料 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实验报告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使学生获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互 教学 换性和测量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 识,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要求,去进行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 目的 及检测,以便为顺利地过波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机械设计制造、维修、质量 要求 控制管理、开发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重点:1,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2.形位公差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 3.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1.形位公差: 重点 2.齿轮公差 难点
教 案 课程 名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编号 总计 学时:36 讲课 学时:30 实验 学时:6 上机 学时: 学 分 2.5 类别 必修课( 是 ) 选修课( ) 理论课( 是 ) 实验课( ) 任课 教师 朱冬云 职称 讲师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机械与电子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廖念钊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1 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实验指导书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实验报告 朱冬云 海南大学 2006.1 教学 目的 要求 使学生获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互 换性和测量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 识, 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要求, 去进行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 及检测, 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机械设计制造、维修、质量 控制管理、开发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2. 形位公差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3. 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1. 形位公差; 2. 齿轮公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1周周2第5-6节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请打√)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0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学习方法与要求。了解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 越性及基本理论:明确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明确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了解优 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0绪论 1.讲述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越性及基本理论: 举例讲解 2.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 3.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绘图讲解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作业和思考题: 0.1、0.2、0.3 教学后记: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生产实际举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1 周 周 2 第 5-6 节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0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学习方法与要求。了解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 越性及基本理论;明确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明确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了解优 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0 绪论 1. 讲述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越性及基本理论; 2. 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 面的关系; 3. 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标准化中的作用。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0.1、0.2、0.3 教学后记: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的基本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生产实际举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1周周4第1-2节 课次2 授课方式 课时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安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1.1概述 1.2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 教学目的、要求: 圆柱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定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类配合的性质及特征。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定义 1.尺寸偏差 2 尺寸公差 举例讲解 3.公差带图 4.标淮公差 5。基本偏差 绘图讲解 三、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1.孔与轴 2配合 挂图讲解 3.间隙与间隙配合 4.过盈与过盈配合 5.过渡配合 6.配合公差带图 作业和思考题:习题0.1、0.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1 周 周 4 第 1-2 节 课次 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1 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1.1概述 1.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 教学目的、要求: 圆柱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定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类配合的性质及特征。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二、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定义 1. 尺寸偏差 2. 尺寸公差 3. 公差带图 4. 标准公差 5. 基本偏差 三、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1. 孔与轴 2. 配合 3. 间隙与间隙配合 4. 过盈与过盈配合 5. 过渡配合 6.配合公差带图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习题 0.1、0.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2周周2第5-6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 (请打√)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第3节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标准制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查表。 重点:表1-10、表1-11。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1.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一、基准制 举例讲解 1基孔制 2.基轴制 绘图讲解 二、标准公差系列 1.公差等级 挂图讲解 2.公差单位 3.标准公差的计算及规律 4.基本尺寸分段 三、基本偏差系列 1.基本偏差代号及其规律 2.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 3.轴、孔基本偏差数值 作业和思考题: 1.1、1.2、 教学后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 2 周 周 2 第 5-6 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 1 章 第 3 节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标准制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查表 。 重点:表 1-10、表 1-11。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一、基准制 1. 基孔制 2. 基轴制 二、标准公差系列 1. 公差等级 2. 公差单位 3. 标准公差的计算及规律 4. 基本尺寸分段 三、基本偏差系列 1. 基本偏差代号及其规律 2. 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 3. 轴、孔基本偏差数值 举例讲解 绘图讲解 挂图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1.1、1.2、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