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农垦医学 第32卷 ·论著· 综合超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亚临床血管病变 芦桂林郭坤霞刘诚黄磊'刘奎灿王忠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2心内科,新疆石河子,832008) 【摘要】目的:综合应用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研究。方法:入选研究对象73 例,分为健康组(34例)和高血压组(39例),所有入选对象超声检测升主动脉弹性(僵硬度指数B、动脉可扩张性 AD、升主动脉前壁运动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MD)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T)。结果:高血压 组的升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颈动脉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Q0),升主动脉可扩张性AD升主动脉前壁 收缩期运动速度So以及肱动脉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QO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亚临床血管病变。 超声检测血管的亚临床病变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损害做早期判断和评估。 【关键词】超声技术: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上R5441文献标识码:A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bclinical V as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w ith U Itrasonogra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U Gu+lin,GUO Kun-xia,LU Cheng,HUANG Lei,LU Kui-can,WANG Zhong ('Deparm ent of Func tional Exa nation 'Deparm ent ofCand ibgy the FirstA ffiliated Hospital Sh heziUn iversity School ofM ed ic ne X n jiang Shhezi 832008) Abstracd Objective To nvestgate the subclnical vascu hr pathobgical changes of patients w ith the essental hy- pertension usng ultrasound M ethods Totally 73 persons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d iv ided into 2 groups:EH patents(39 subjects)and matched healhy group(34 subjects).A ll patien ts undew ent the ultrasound exam natin of the ascend nga tr elastic ity(stiffness index beta artery distensb ility ascend ing aortic anteriorw allmoving velociy)brach al artery F bw- M ed iated vasodilatation and Intin amedia th ikness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B.MT n EH goups were s gnificantly h gher than those n the controlgmoup(P<Q 01).w hile AD.Sao FMD in EH goups were s gnificantly lowv er than those n the control goup(P<0 01).Concuson The subelnical pahobgical changes ex ist n the FH patents The changes de- tected by ultrasound contrbu ted to the early pred 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vascu hr in paiment of he EH patients Key words U ltmsonogaphy essentalhypertensin subeln calvacu hr pathological changes 1资料与方法 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严重 心功能不全等疾患。 11研究对象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12方法 医院体检中心及心内科住院患者73例,分为正常对 121升主动脉弹性检测采用美国Philips E33 照组(34例)和高血压病组(39例,1级、2级高血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7~3 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系统查体和有关生化检 MH石检查即刻先测量肱动脉血压(取3次测量的 ·通讯作者:王忠,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 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tp://www.cnki.net
# 论著 # 综合超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亚临床血管病变 * 芦桂林 1 郭坤霞 1 刘 诚 1 黄 磊 1 刘奎灿 1 王 忠 2*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 功能科、 2 心内科, 新疆石河子, 832008) =摘要>目的: 综合应用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研究。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 73 例, 分为健康组 ( 34例 ) 和高血压组 ( 39 例 ), 所有入选对象超声检测升主动脉弹性 (僵硬度指数 B、动脉可扩张性 AD、升主动脉前壁运动速度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 ( FMD) 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IMT )。结果: 高血压 组的升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 B、颈动脉 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1) , 升主动脉可扩张性 AD、升主动脉前壁 收缩期运动速度 Sao以及肱动脉 FMD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1) 。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亚临床血管病变。 超声检测血管的亚临床病变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损害做早期判断和评估。 =关键词>超声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亚临床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445. 1; R544. 1 文献标识码: A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bclinical Vas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w ith U ltrasonography in EssentialHypertension LU Gu-i lin 1 , GUO Kun-x ia 1 , LIU Cheng 1 , HUANG Lei 1 , LIU Ku-i can 1 , WANG Zhong 2 ( 1Departm ent o f Func tiona l Exam ination, 2Departm ent o f C ard io logy, the FirstA ffiliated H ospita ,l Sh iheziUn iversity Schoo l ofM ed ic ine, X in jiang, Shihez,i 832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bclinica l vascu lar patho log ical chang es o f pa tients w ith the essentia l hypertension using ultrasound. M ethods: To tally 73 persons w ere enro lled. They w ere d iv ided into 2 groups: EH patients( 39 subjects) and m atched hea lthy group( 34 subjects) . A ll patien ts underw en t the ultrasound exam ination of the ascend ing ao rtic elastic ity( stiffness index beta, a rtery distensib ility, ascend ing aortic anteriorw a llmov ing veloc ity )、brach ia l a rtery F lowM ed iated vasodilata tion and Intim a-m edia th ickness. Results: The concentra tions o f B、IMT in EH g roups w ere significantly h igher than tho se in the contro l g roup( P< 0. 01), w hile AD, Sao, FMD in EH g roups w ere significantly low er than tho se in the control g roup( P< 0. 01). Conc lusion: The subc linical patho log ical changes ex ist in the EH patients. The chang es detected by ultrasound contribu ted to the early pred iction and assessm ent of vascu la r im pa irm ent of the EH pa tients. =Key words> U ltrasonog raphy; essentia l hype rtension; subclin ica l v ascu la r patho log ica l changes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体检中心及心内科住院患者 73例, 分为正常对 照组 ( 34例 ) 和高血压病组 ( 39 例, 1级、2 级高血 压 )。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系统查体和有关生化检 查,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严重 心功能不全等疾患。 1. 2 方法 1. 2. 1 升主动脉弹性检测 采用美国 Philips iE33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1. 7 ~ 3. 4MH z。检查即刻先测量肱动脉血压 (取 3次测量的 # 8# 第 1期 农 垦 医 学 第 32卷 *通讯作者: 王 忠,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
2010年2月 农垦医学 Feh.2010 第32卷第1期 Joumal of Nongken M edicne Vol 32 Na 1 平均值),然后嘱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取胸骨旁 IMH。同步记录心电图,患者在测试前休息 左心室长轴切面,将M型取样线(尽量与升主动脉 15mim于右臂肘上2~15am探测肱动脉的纵切面, 长轴垂直)置于主动脉瓣上3m处,在主动脉瓣完 获得清晰图像后固定探头位置不变,在舒张末期即 全开放时(相当于心电图T波顶点处)测量升主动 心电图R波顶点处测其内径,每位受试者分别测量 脉收缩期内径,完全关闭时(相当于心电图R波顶 基础状态时、反应性充血期间肱动脉的内径和血流 点处)测量舒张期内径,测量点从升主动脉前壁的 速度。基础状态下内径为Do血流速度Vo。后用血 下缘到后壁的上缘。以上数据均由同一医师检测。 压计袖带绑扎右前臂中段,快速充气加压至 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并取平均值。公式计算:僵 280mmHg(ImmHg=0133kPa)并证实肱动脉血流 硬度指数B=(收缩压舒张压)八(收缩期内径 中断,5min后迅速松开袖带,于放气后60~90s内 -舒张期内径)/舒张期内径]田,动脉扩张性AD 测定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为反应性充血内径 =2(收缩期内径-舒张期内径)[舒张期内径(收 (D1)速度(V,)。由固定专人操作,肱动脉MD= 缩压-舒张压)】×103m2N。 (D1-D0)D0×100%。整个测量过程中超声探头 L22颈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7~1MHz 始终处于固定位置,血管内径测量取同一部位。 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L3统计学处理经SPSS120软件处理,所有计量 内膜一中层厚度测量点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士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 1m处后壁、或内膜-中层厚度最厚处,同时探测内 比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x检验,P<005 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斑块的定义为超声测的局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部内膜-中层厚度值≥120mm以上数据由同一医 2结果 师完成,内膜-中层厚度连续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 123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测定采用 21两侧临床指标比较两组间年龄、各生化指标 celemajer等的方法。周围血管探头频率为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x士) 组别例数(男女) 年龄GU(mmol/L) TG (mmol/L)TC(mmol/L)LDL(mmol/L)HDL(mmol/L) 正常对照组34(18/16 5371±1030539±101 261±176 348±145 286±092 114±018 高血压组 39(22117) 5531±1141554±132 270±152 3g±120 295±094 108±023 22两组超声检测参数比较高血压组MD扩 05):Sa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张性AD、So较正常对照组低,MT、僵硬度指数B 2. 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表2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检测参数比较(x±) 组别 例数 MD(%) MT 僵硬度指数B 扩张性AD Sao 正常对照组 34 1044±647 079±023 5071±105.90187.59±21836 945±139 高血压组 39 629±5.34 1.06±018 18161±33496 11.31±1317 815±223 F值 234 1.16 729 79.85 459 P值 0004 0001 Q (B 0.000 0005 3讨论 管病变。本研究日的是通过几种超声方法综合应用 无创检测高血压患者的亚临床血管病变,指导临床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损伤血管壁的结 早期治疗,逆转或延缓亚临床病变,避免发展到明显 构和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动脉粥 靶器官损害,甚至临床相关疾病。 样硬化临床上常表现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但是,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前状态多不为人所知,而一半 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 以上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尚不十分严重的动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 脉粥样硬化引起,这种临床前状态的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长期血 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状态一亚临床血 压增高有关系。而且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中颈动脉发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et
平均值 ), 然后嘱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取胸骨旁 左心室长轴切面, 将 M-型取样线 (尽量与升主动脉 长轴垂直 )置于主动脉瓣上 3 cm 处, 在主动脉瓣完 全开放时 (相当于心电图 T 波顶点处 ) 测量升主动 脉收缩期内径, 完全关闭时 (相当于心电图 R 波顶 点处 )测量舒张期内径, 测量点从升主动脉前壁的 下缘到后壁的上缘。以上数据均由同一医师检测。 连续测量 3个心动周期并取平均值。公式计算: 僵 硬度指数 B= In (收缩压 /舒张压 ) /[ ( 收缩期内径 - 舒张期内径 ) / 舒张期内径 ] [ 1] , 动脉扩张性 AD = 2(收缩期内径 - 舒张期内径 ) /[舒张期内径 (收 缩压 - 舒张压 ) ] @ 10 - 3 m 2 /N [ 2]。 1. 2. 2 颈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为 7 ~ 11MHz, 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内膜 - 中层厚度测量点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1cm处后壁、或内膜 - 中层厚度最厚处, 同时探测内 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斑块的定义为超声测的局 部内膜 - 中层厚度值 \ .l 20mm, 以上数据由同一医 师完成, 内膜 -中层厚度连续测量 3次并取平均值。 1. 2. 3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测定 采用 celerma jer等 [ 3 ]的方法。周围血管探头频率为 7 ~ 11MHz。同步 记录 心电 图, 患者 在测试 前休 息 15m in, 于右臂肘上 2~ 15cm 探测肱动脉的纵切面, 获得清晰图像后固定探头位置不变, 在舒张末期即 心电图 R 波顶点处测其内径, 每位受试者分别测量 基础状态时、反应性充血期间肱动脉的内径和血流 速度。基础状态下内径为 D0, 血流速度 V0。后用血 压计袖 带 绑扎 右前 臂 中段, 快速 充 气加 压 至 280mmH g( 1mmHg= 0. 133kPa) 并证实肱动脉血流 中断, 5m in后迅速松开袖带, 于放气后 60~ 90s内 测定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为反应性充血内径 ( D1 )、速度 ( V1 )。由固定专人操作, 肱动脉 FMD = ( D1 - D0 ) /D0 @ 100%。整个测量过程中超声探头 始终处于固定位置, 血管内径测量取同一部位。 1. 3 统计学处理 经 SPSS12. 0软件处理, 所有计量 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 - ? s)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 比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 t检验或 V 2 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侧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间年龄、各生化指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 1。 表 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 x - ? s) 组别 例数 (男 /女 ) 年龄 G IU (mm ol/L) TG (mm ol/L ) TC (mm ol/L) LDL(mm ol/L) HDL( mm ol/L) 正常对照组 34 ( 18 /16) 53. 71 ? 10. 30 5. 39 ? 1. 01 2. 61 ? 1. 76 3. 48 ? 1. 45 2. 86 ? 0. 92 1. 14 ? 0. 18 高血压组 39 ( 22 /17) 55. 31 ? 11. 41 5. 54 ? 1. 32 2. 70 ? 1. 52 3. 93 ? 1. 20 2. 95 ? 0. 94 1. 08 ? 0. 23 2. 2 两组超声检测参数比较 高血压组 FMD、扩 张性 AD、Sao较正常对照组低, IMT、僵硬度指数 B 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Sa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 2。 表 2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检测参数比较 ( x - ? s) 组别 例数 FMD(% ) IMT 僵硬度指数 B 扩张性 AD S ao 正常对照组 34 10. 44 ? 6. 47 0. 79 ? 0. 23 50. 71 ? 105. 90 187. 59 ? 218. 36 9. 45 ? 1. 39 高血压组 39 6. 29 ? 5. 34 1. 06 ? 0. 18 181. 61 ? 334. 96 11. 31 ? 13. 17 8. 15 ? 2. 23 F值 2. 34 1. 16 7. 29 79. 85 4. 59 P值 0. 004 0. 001 0. 03 0. 000 0. 005 3 讨论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损伤血管壁的结 构和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动脉粥 样硬化临床上常表现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但是,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前状态多不为人所知, 而一半 以上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尚不十分严重的动 脉粥样硬化引起, 这种临床前状态的动脉粥样硬化 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状态 ))) 亚临床血 管病变。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几种超声方法综合应用 无创检测高血压患者的亚临床血管病变, 指导临床 早期治疗, 逆转或延缓亚临床病变, 避免发展到明显 靶器官损害, 甚至临床相关疾病。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¹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 动脉内 - 中膜厚度增加,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说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长期血 压增高有关系。而且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中颈动脉发 # 9# 2010年 2月 第 32卷 第 1期 农 垦 医 学 Journa l of Nongken M ed icine Feb. 2010 Vo.l 32 No. 1
第1期 农垦医学 第32卷 生硬化斑块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粥样斑块硬化发生 相关的新的危险因素,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僵 率分别为高血压组(20/39)5128%,对照组(5/34) 硬度改变等的检测和干预,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采 147%。粥样斑块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 取综合防治,即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器械干预相 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少见。对照组 结合的方针,才能最终达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 中有少数有粥样斑块形成,其年龄都在55岁以上, 的全面防治。早期对亚临床血管病变进行评价和保 可以解释为健康人随年龄增大亦有动脉硬化的表 护血管功能: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高危患者 现。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降低,即 的处理:评估心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及动 升主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动脉壁运动速 脉壁的病变程度,对早期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指 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导意义。 01)。当左室射血时,血流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升主 参考文献: 动脉产生一个压力波扩张升主动脉壁,引起动脉管 径的改变,而管径的改变主要与动脉壁的僵硬度、顺 [1]Pandian N G Kreis A,W eintraub A.et al Reabtie ntravascular 应性以及动脉壁的运动有关,所以通过动脉管径的 ultrasound in agng n hum ans Am J].Canol 1990 65(20 13921396 变化可以计算出动脉壁的僵硬度和顺应性,而动脉 [2]PearsonA C.Guo R.OrsnelliD A,et al T mansesophageal echocar 壁的低速运动可以用DT技术来测量,它反映的 digraph ic assessent of he effects of age gender and hyperter 是弹性动脉的机械特征,与动脉壁的弹性直接相关。 sin on horaci aortic wall sin:thickness and stiffness Am Heart ③源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 [J月.1994128(2):344-351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动物实验, [3]Celmair D S Sorensen K E Gooch V M.et al N on-nvasive de tect in of endothelil dysfunction 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 athersleros is[J].JLan cet 1992 340:1 111-1 115 碍5,我们利用超声技术所检测的肱动脉MD就 「4)黄品同.黄福光,杨鹏麟,等.多普勒组织显像对正常中年人腹 是一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是唯一无创检测 主动脉壁运动的初步研究[月.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 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管内皮损伤是一种全身性 (2):115 的病理改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早 [5)赵勇,张书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期最为突出的病理生理改变,并在病变的整个过程 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 疗杂志,2008.2210):728730 中持续存在。它常先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甚至暴 「6杨海芸,曹国良.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 露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因而对于心血管疾 质水平的影响[.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202 病的早期预防和药物治疗,应将恢复内皮功能作为 [7刀童晓明,葛志明.肱动脉超声扫描评价内皮功能碎碍[刀.心血 目标。 管病学进展,200526(3):238-241 参与血管病变发展过程并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收稿日期:2009-12-30] 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因此,急需进一步加强对与血压 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p://www.cnki.net
生硬化斑块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粥样斑块硬化发生 率分别为高血压组 ( 20 /39) 51. 28% , 对照组 ( 5 /34) 14. 71% 。粥样斑块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 其次 为颈内动脉起始段, 颈外动脉起始段少见。对照组 中有少数有粥样斑块形成, 其年龄都在 55岁以上, 可以解释为健康人随年龄增大亦有动脉硬化的表 现。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降低, 即 升主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 动脉壁运动速 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当左室射血时, 血流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升主 动脉产生一个压力波扩张升主动脉壁, 引起动脉管 径的改变, 而管径的改变主要与动脉壁的僵硬度、顺 应性以及动脉壁的运动有关, 所以通过动脉管径的 变化可以计算出动脉壁的僵硬度和顺应性, 而动脉 壁的低速运动可以用 DT I技术来测量 [ 4] , 它反映的 是弹性动脉的机械特征, 与动脉壁的弹性直接相关。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 FMD 明显低于对照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经动物实验, 高 血压患者存 在内皮依 赖性血管舒 张功能障 碍 [ 5~ 6] , 我们利用超声技术所检测的肱动脉 FMD就 是一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是唯一无创检测 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管内皮损伤是一种全身性 的病理改变,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早 期最为突出的病理生理改变, 并在病变的整个过程 中持续存在。它常先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甚至暴 露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 因而对于心血管疾 病的早期预防和药物治疗, 应将恢复内皮功能作为 目标 [ 7]。 参与血管病变发展过程并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 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因此, 急需进一步加强对与血压 相关的新的危险因素, 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僵 硬度改变等的检测和干预, 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采 取综合防治, 即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器械干预相 结合的方针, 才能最终达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 的全面防治。早期对亚临床血管病变进行评价和保 护血管功能; 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高危患者 的处理; 评估心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及动 脉壁的病变程度, 对早期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 Pand ian N G, Kreis A, W eintraub A, et a.l Rea-l tim e intravascu lar u ltrasound im ag ing in hum an s. Am [ J]. C ard io l 1990, 65 ( 20 ): 1 392-1 396 [ 2] PearsonA C, Guo R, Orsin elliD A, et a.l T ran sesophageal echocard iograph ic assessm ent of the effects of age, gender, and hypertension on thoracic aortic w all size, th ickness, and stiffness. Am H eart [ J]. 1994, 128 ( 2): 344-351 [ 3] C elerm ajar D S, Sorensen K E, Gooch V M, et a.l N on- 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 l dysfunction in ch ildren and adu lts at risk of ath eroslerosis[ J]. JLan cet, 1992, 340: 1 111-1 115 [ 4] 黄品同, 黄福光, 杨鹏麟, 等. 多普勒组织显像对正常中年人腹 主动脉壁运动的初步研究 [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 2 ): 115 [ 5] 赵 勇, 张书富.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 - 中层厚 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 疗杂志, 2008, 22( 10 ): 728-730 [ 6] 杨海芸, 曹国良.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 质水平的影响 [ 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1): 20-22 [ 7] 童晓明, 葛志明. 肱动脉超声扫描评价内皮功能障碍 [ J]. 心血 管病学进展, 2005, 26 ( 3): 238-241 [收稿日期: 2009- 12- 30] # 10# 第 1期 农 垦 医 学 第 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