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杀菌剂发展简史及开发状况 1. 简史 植物病害防治发展史就是杀菌剂的研发和应用史 第一时期:为上古时期至19世纪80年代以前(主 要以元素硫为主的古代天然药物时代) 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其著 作中就描述了硫磺的防病作用; 公元前470年德莫克里图介绍用橄榄浸出液洒在 植物上防治疫病; 约公元60年蒲林尼介绍用酒和捣碎的柏叶混合物 浸种防治小麦霉病;
二、杀菌剂发展简史及开发状况 1. 简史 植物病害防治发展史就是杀菌剂的研发和应用史 第一时期: 为上古时期至19世纪80年代以前(主 要以元素硫为主的古代天然药物时代) 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其著 作中就描述了硫磺的防病作用; 公元前470年德莫克里图介绍用橄榄浸出液洒在 植物上防治疫病; 约公元60年蒲林尼介绍用酒和捣碎的柏叶混合物 浸种防治小麦霉病;
公元900年左右,中国民间开始使用砷制剂防治 蔬菜病虫害。 1705年,升汞(HgCl2)开始用于木材防腐和种 子消毒。 随着植物病害病原学理论的形成,1761年 Schulthess首次将硫酸铜用于防治小麦黑穗病; 1802年,William Forsyth首次研制出石灰-硫磺 合剂,并应用于防治果树白粉病,此后各种元素硫 和石硫合剂在欧洲和美国进一步得到应用
公元900年左右,中国民间开始使用砷制剂防治 蔬菜病虫害。 1705年,升汞(HgCl2)开始用于木材防腐和种 子消毒。 随着植物病害病原学理论的形成,1761年 Schulthess首次将硫酸铜用于防治小麦黑穗病; 1802年,William Forsyth首次研制出石灰-硫磺 合剂,并应用于防治果树白粉病,此后各种元素硫 和石硫合剂在欧洲和美国进一步得到应用
第二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主要以波尔多液为代表的无机合成杀菌剂时代) 1874年,法国爆发葡萄霜霉病。1882年,法国波尔 多大学Millardet发现波尔多液,开创了铜制剂时代。被 称为“杀菌大王”,是一个里程碑。 1930年我国浙江省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中国最早 的农药研究机构,研发出铜制剂、硫制剂、砷制剂和汞 制剂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早期品种:硫酸铜、王铜(碱式氯化铜)、波尔多液, 存在安全性问题(药害); 当前:美国固信公司,可杀得(氢氧化铜)WP:日 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加瑞农(氢氧化铜、春雷霉素) WP:诺华:靠山(氧化亚铜)水分散剂
第二时期: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主要以波尔多液为代表的无机合成杀菌剂时代) 1874年,法国爆发葡萄霜霉病。1882年,法国波尔 多大学 Millardet发现波尔多液,开创了铜制剂时代。被 称为“杀菌大王”,是一个里程碑。 1930年我国浙江省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中国最早 的农药研究机构,研发出铜制剂、硫制剂、砷制剂和汞 制剂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早期品种:硫酸铜、王铜(碱式氯化铜)、波尔多液, 存在安全性问题(药害); 当前:美国固信公司,可杀得(氢氧化铜)WP; 日 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加瑞农(氢氧化铜、春雷霉素) WP;诺华:靠山(氧化亚铜)水分散剂
第三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主要是 以福美类和代森类为代表的有机合成保护性杀菌剂 时代。 1934年Tisdale和Villiams与Martin同时发现 并各自报道了对植物相对比较安全、而对植物病害 具有显著控制作用的一类有机硫保护性杀菌剂,即 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标志着人类进 入人工合成有机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新纪元。 主要品种有:代森锰、代森锌、代森锰锌、代森 铵; 该类药剂具广谱性,对大部分病害有较好的防治 作用
第三时期: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主要是 以福美类和代森类为代表的有机合成保护性杀菌剂 时代。 1934年Tisdale和Williams与Martin同时发现 并各自报道了对植物相对比较安全、而对植物病害 具有显著控制作用的一类有机硫保护性杀菌剂,即 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标志着人类进 入人工合成有机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新纪元。 主要品种有:代森锰、代森锌、代森锰锌、代森 铵; 该类药剂具广谱性,对大部分病害有较好的防治 作用
第四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以萎锈灵, 苯菌灵、甲霜灵、三唑酮和嘧菌酯为代表的内吸性 有机杀菌剂的涌现和广泛应用时代。 早在50年代初,就进行了以威菌磷为代表的有 机内吸性杀菌剂研究 60年代中期,以萎锈灵为代表的丁烯酰胺类和以 苯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研究成功,标 志着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取得重大突破。随后 ,涌现出的200多种内吸性杀菌剂和10多种抗菌素
第四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以萎锈灵, 苯菌灵、甲霜灵、三唑酮和嘧菌酯为代表的内吸性 有机杀菌剂的涌现和广泛应用时代。 早在50年代初,就进行了以威菌磷为代表的有 机内吸性杀菌剂研究 60年代中期,以萎锈灵为代表的丁烯酰胺类和以 苯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研究成功,标 志着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取得重大突破。随后 ,涌现出的200多种内吸性杀菌剂和10多种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