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北农林科教大学 North w est A&F U niv e r sit y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植物生长促进剂 ·第二节植物生长延缓剂 。第三节 植物生长抑制剂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植物生长促进剂 ⚫ 第二节 植物生长延缓剂 ⚫ 第三节 植物生长抑制剂
西北农林升教大学 N o r t h w e s t A F U n i v e r s i t y 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和各种营养物质 外,还需要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的调节和控制, 同时,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湿度等变 化的影响。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在低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使植物产生明显的 生理生化和形态反应。目前已发现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六 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甾醇、脱 落酸和乙烯
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和各种营养物质 外,还需要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的调节和控制, 同时,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湿度等变 化的影响。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在低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使植物产生明显的 生理生化和形态反应。目前已发现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六 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甾醇、脱 落酸和乙烯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简写为PGR)是人工 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较低的浓度 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 进展之一。1928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P.W.Went)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生长活 性物质,1934年柯格尔(E.Kog)和哈根一史密特(A.T.Haagen-Smit)、1939年西 曼(K.V.Thimann)分别从人尿和根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吲l哚乙酸(CAA),后不久又人 工合成了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波尔斯 -汤姆生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从大量的苯氧类化合物中筛选出了2,4-D,它具 有比IAA、萘乙酸的生理活性大许多倍的效应。后来相继发现了其它内源植物激素: 乙烯(1962年),细胞分裂素(1964年),脱落酸(1965年)。20世纪末,新 发现了很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其中主要的有多胺(polyamine)、芸苔素内酯 (brassinolide)、茉莉酸(jasmonic acid)等,均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及应用 前景。Moore已把芸苔素内酯列为第六类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简写为PGR)是人工 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较低的浓度 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 进展之一。1928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P. W. Went)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生长活 性物质,1934年柯格尔(F.Kogl)和哈根一史密特(A.T.Haagen-Smit)、1939年西 曼(K.V.Thimann)分别从人尿和根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吲哚乙酸(IAA),后不久又人 工合成了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波尔斯 -汤姆生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从大量的苯氧类化合物中筛选出了2,4-D,它具 有比IAA、萘乙酸的生理活性大许多倍的效应。后来相继发现了其它内源植物激素: 乙烯(1962年),细胞分裂素(1964年),脱落酸(1965年)。20世纪末,新 发现了很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其中主要的有多胺(polyamine)、芸苔素内酯 (brassinolide)、茉莉酸(jasmonic acid)等,均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及应用 前景。Moore已把芸苔素内酯列为第六类激素
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与植物激素作用的相似性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 细 胞分裂素类、脱落酸类、乙烯释放剂、乙烯抑制剂、油菜素甾 醇类; 根据对植物茎尖的作用方式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 抑制剂、植物生长延缓剂; 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分类,可分为:矮化剂、生根剂、催熟剂、 脱叶剂、保鲜剂、抑芽剂、疏花疏果剂、抗旱剂、干操剂、杀 雄剂等; 根据来源分为:天然或生物源调节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 酸)、仿生和半合成调节剂(油菜素内酯)、化学合成调节剂
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与植物激素作用的相似性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 胞分裂素类、脱落酸类、乙烯释放剂、乙烯抑制剂、油菜素甾 醇类; 根据对植物茎尖的作用方式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 抑制剂、植物生长延缓剂; 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分类,可分为:矮化剂、生根剂、催熟剂、 脱叶剂、保鲜剂、抑芽剂、疏花疏果剂、抗旱剂、干燥剂、杀 雄剂等; 根据来源分为:天然或生物源调节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 酸)、仿生和半合成调节剂(油菜素内酯)、化学合成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