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园艺栽培设施类型的调查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不同园艺栽培设施的实地调查、测量、分析,结合观看影像资料,掌握本地区主要 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学会园艺设施构件的识别及其合理性的评估。 二、用具及设备 1.室外调查皮尺、钢卷尺、测角仪(坡度仪)等测量用具及铅笔、直尺等记录用具。 2.影像资料及设备不同园艺栽培设施类型和结构的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形象资料以 及幻灯机、放像机、VCD等影像设备。 三、方法和步骤 1,调查和测量分组按以下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和测量,将测量结果和调查资料整理 成报告。要点如下: (1)调查本地温室、大棚及夏季保护设施的类型和特点,观测各种类型园艺栽培设施的 场地选择、设施方位和整体规划情况。分析不同形式园艺栽培设施结构的异同、性能的优劣和 节能措施。 (2)测量并记载不同类型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规格、配套型号、性能特点和应用。 ①日光温室的方位,长、宽、高尺寸,透明屋面及后屋面的角度、长度,墙体厚度和高 度,门的位置和规格,建筑材料和覆盖材料的种类和规格,配套设施、设备和配置方式等。 ②塑料大棚(装配式钢管大棚和竹木大棚)的方位,长、宽、高规格,用材种类与规格 等。 ③大型现代温室或连栋大棚的结构、型号、生产厂家、骨架材料和覆盖材料以及方位、 长、宽、肩高、顶高、跨度、间距与配套设备设施。 ④遮阳网、防虫网、防雨棚的结构类型,覆盖材料和覆盖方式等。 (3)调查记载不同类型园艺栽培设施在本地区的主要栽培季节、裁培作物种类品种、周 年利用情况。 2.观看录像、幻灯、多媒体等影像资料了解我国及国外简易设施、地膜覆盖、大、中 棚、日光温室、连栋大棚、大型温室、夏季保护设施等园艺栽培设施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特 性。 四、作业和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从本地区园艺栽培设施类型、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角度,写出 调查报告,画出主要设施、类型的结构示意图,注明各部位名称和尺寸,并指出优缺点和改进 意见。 2.思考题说明本地区主要园艺栽培设施结构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实验一 园艺栽培设施类型的调查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不同园艺栽培设施的实地调查、测量、分析,结合观看影像资料,掌握本地区主要 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学会园艺设施构件的识别及其合理性的评估。 二、用具及设备 1.室外调查皮尺、钢卷尺、测角仪(坡度仪)等测量用具及铅笔、直尺等记录用具。 2.影像资料及设备不同园艺栽培设施类型和结构的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形象资料以 及幻灯机、放像机、VCD 等影像设备。 三、方法和步骤 1.调查和测量分组按以下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和测量,将测量结果和调查资料整理 成报告。要点如下: (1)调查本地温室、大棚及夏季保护设施的类型和特点,观测各种类型园艺栽培设施的 场地选择、设施方位和整体规划情况。分析不同形式园艺栽培设施结构的异同、性能的优劣和 节能措施。 (2)测量并记载不同类型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规格、配套型号、性能特点和应用。 ①日光温室的方位,长、宽、高尺寸,透明屋面及后屋面的角度、长度,墙体厚度和高 度,门的位置和规格,建筑材料和覆盖材料的种类和规格,配套设施、设备和配置方式等。 ②塑料大棚(装配式钢管大棚和竹木大棚)的方位,长、宽、高规格,用材种类与规格 等。 ③大型现代温室或连栋大棚的结构、型号、生产厂家、骨架材料和覆盖材料以及方位、 长、宽、肩高、顶高、跨度、间距与配套设备设施。 ④遮阳网、防虫网、防雨棚的结构类型,覆盖材料和覆盖方式等。 (3)调查记载不同类型园艺栽培设施在本地区的主要栽培季节、栽培作物种类品种、周 年利用情况。 2.观看录像、幻灯、多媒体等影像资料了解我国及国外简易设施、地膜覆盖、大、中 棚、日光温室、连栋大棚、大型温室、夏季保护设施等园艺栽培设施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特 性。 四、作业和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从本地区园艺栽培设施类型、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角度,写出 调查报告,画出主要设施、类型的结构示意图,注明各部位名称和尺寸,并指出优缺点和改进 意见。 2.思考题说明本地区主要园艺栽培设施结构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实验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 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 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 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 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 征。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 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 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 设施内,一般布置9个观测点,其 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5 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 设施外,它与5点相对应。 图1设施内外水平观测点分布图 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在无作物时,可设20、50、150cm 三个高度:有作物时可设作物冠层上20cm和作物层内1~3个高度。室外是150cm高度,土 壤中设10、15、20cm等深度。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 般在20:00,22:00,0:00,2:00,4:00,6:00,8:00,12:00,14:00,16:00,18:00共测11
实验二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 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 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 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 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 征。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 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 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 1 所示:左边为 设施内,一般布置 9 个观测点,其 中 5 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 5 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 设施外,它与 5 点相对应。 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在无作物时,可设 20、50、150cm 三个高度;有作物时 可设作物冠层上 20cm 和作物层内 1~3 个高度。室外是 150cm 高度,土 壤中设 10、15、20cm 等深度。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 般在 20:00,22:00,0:00,2:00,4:00,6:00,8:00,12:00,14:00,16:00,18:00 共测 11
次,但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 段内每隔1h测一次,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3.观测值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 两次,取两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②测量仪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 水平,不能与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 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次,但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 段内每隔 1h 测一次,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3.观测值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 两次,取两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②测量仪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 水平,不能与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 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 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实验三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一、目的和要求 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防止土传病害侵染,提高植株抗性,是现代设施园艺的一项主要 技术,在设施瓜类和茄果类栽培中广泛使用。本实验通过对黄瓜苗的嫁接操作和嫁接苗的培 育,了解嫁接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及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掌握瓜类蔬菜常用的嫁接 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材料培育好的黄瓜接穗幼苗和砧木幼苗。 2.工具刀片、竹签、纱布或酒精棉、塑料夹、小喷雾器、嫁接台等。嫁接场所要求没有 阳光直射、空气湿度80%以上。 三、方法和步骤 1.嫁接前的准备 (1)接穗和砧木苗的准备黄瓜嫁接苗一般以黑籽南瓜为砧木。不同的嫁接方法,接穗和 砧木苗的播种期有差别,插接法砧木比接穗早播3一5d,靠接法砧木比接穗迟播3一5d,,种子 处理的方法、播种方法和管理等与常规做法一样,待幼苗长至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后可进行嫁 接,具体要求如下:插接法嫁接砧木要求下胚轴粗壮,接穗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前较适宜:靠接 法嫁接接穗比砧木的下胚轴要稍长。 (2)嫁接苗床准备采用保湿、保温性能较好的温床或小棚,嫁接前一天浇足底水备用。 2.嫁接方法嫁接顺序是:砧木处理一接穗处理一砧木与接穗结合(靠接法要用嫁接夹固 定)一栽于营养钵内并用小喷雾器对子叶进行喷雾一马上放于嫁接苗床内。每种嫁接方法在砧 木处理和接穗处理上有如下差别: (1)插接法 ①砧木处理:去生长点和真叶,用竹签从子叶一侧斜插向另一侧,深达0.5一0.6Cm。注 意不要插穿胚轴表皮。 ②接穗处理:在子叶下0.5cm处宽面(两子叶正下方是窄面,另外两侧是宽面)向下斜 切,把胚轴切断,刀口长0.5一0.6cm。 (2)靠接法 ①砧木处理:去生长点和真叶,在子叶下0.5Cm处宽面下刀,向下斜切,深达胚轴横径 1/2左右(不超1/3),刀口长0.7-1.0cm,。 ②接穗处理:在子叶下1.5-2.0cm处窄面下刀,向上斜切,深达胚轴横径3/5一2/3 处,刀口长0.7-1.0cm。 3.注意事项
实验三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一、目的和要求 蔬菜嫁接育苗可以有效防止土传病害侵染,提高植株抗性,是现代设施园艺的一项主要 技术,在设施瓜类和茄果类栽培中广泛使用。本实验通过对黄瓜苗的嫁接操作和嫁接苗的培 育,了解嫁接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及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掌握瓜类蔬菜常用的嫁接 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材料培育好的黄瓜接穗幼苗和砧木幼苗。 2.工具刀片、竹签、纱布或酒精棉、塑料夹、小喷雾器、嫁接台等。嫁接场所要求没有 阳光直射、空气湿度 80%以上。 三、方法和步骤 1.嫁接前的准备 (1)接穗和砧木苗的准备黄瓜嫁接苗一般以黑籽南瓜为砧木。不同的嫁接方法,接穗和 砧木苗的播种期有差别,插接法砧木比接穗早播 3-5d,靠接法砧木比接穗迟播 3-5d,,种子 处理的方法、播种方法和管理等与常规做法一样,待幼苗长至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后可进行嫁 接,具体要求如下:插接法嫁接砧木要求下胚轴粗壮,接穗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前较适宜;靠接 法嫁接接穗比砧木的下胚轴要稍长。 (2)嫁接苗床准备采用保湿、保温性能较好的温床或小棚,嫁接前一天浇足底水备用。 2.嫁接方法嫁接顺序是:砧木处理一接穗处理一砧木与接穗结合(靠接法要用嫁接夹固 定)一栽于营养钵内并用小喷雾器对子叶进行喷雾一马上放于嫁接苗床内。每种嫁接方法在砧 木处理和接穗处理上有如下差别: (1)插接法 ①砧木处理:去生长点和真叶,用竹签从子叶一侧斜插向另一侧,深达 0.5-0.6cm。注 意不要插穿胚轴表皮。 ②接穗处理:在子叶下 0.5cm 处宽面(两子叶正下方是窄面,另外两侧是宽面)向下斜 切,把胚轴切断,刀口长 0.5-0.6cm。 (2)靠接法 ①砧木处理:去生长点和真叶,在子叶下 0.5cm 处宽面下刀,向下斜切,深达胚轴横径 1/2 左右(不超 1/3),刀口长 0.7-1.0cm,。 ②接穗处理:在子叶下 1.5-2.0cm 处窄面下刀,向上斜切,深达胚轴横径 3/5-2/3 处,刀口长 0.7-1.0cm。 3.注意事项
①嫁接苗的四片子叶必须呈“十”字交叉。 ②靠接苗不能栽得过深,以防嫁接口长根,靠接苗定植时,使砧木根系处于营养钵中 心,栽好后再把接穗根系置于边上并稍加覆土即可。 ③手和嫁接工具注意经常消毒。 四、作业和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记载嫁接苗嫁接及管理要点,统计嫁接苗成活率。 2.思考题蔬菜嫁接技术还有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①嫁接苗的四片子叶必须呈“十”字交叉。 ②靠接苗不能栽得过深,以防嫁接口长根,靠接苗定植时,使砧木根系处于营养钵中 心,栽好后再把接穗根系置于边上并稍加覆土即可。 ③手和嫁接工具注意经常消毒。 四、作业和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记载嫁接苗嫁接及管理要点,统计嫁接苗成活率。 2.思考题蔬菜嫁接技术还有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