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规范 黄瓜原产于热带森林地区,属喜温、喜光性蔬菜,同时较耐低温、弱光,适宜在设施条件下 栽培,是节能日光温室种植首先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蔬菜。黄瓜座果能力强,膨瓜 快,具有很高的丰产潜力,为了不断提高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规范如 下: 一、品种选择 (一)、原则 越冬茬、早春茬,自然气温由低向高变化,故所选品种要求耐低温、寡光照、丰产、抗 病、商品性好。适合的品种有津春3号、甘丰8号、甘丰11号、新泰密刺等密刺类、山东5 号等:秋冬茬,自然气温由高向低变化,要求品种前期耐热,高抗霜霉病,商品性好。适宜的 品种有津春4号、津优3号、津优4号、津杂2号等。 (二)品种简介 1.津优3号(506):天津黄瓜所最新品种,丰产性好,长势强,回头瓜多,瓜长30cm 左右,单瓜重200g左右,瓜色深绿,瘤刺明显,商品性好,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白粉 病,亩产7500kg左右。 2.津优2号(90-4):天津黄瓜所的新品种,长势强,单性结实力强,瓜条长棒状,深 绿色,刺瘤中等,腰瓜长35cm,单瓜重200g,早熟,耐低温、弱光,高产,抗霜霉病,白粉 病,枯萎病能力强,亩产7000kg以上。 3.甘丰8号: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播种至采收约65天),抗病,丰产,较 耐低温、弱光,长势强,瓜条直,品质佳,单瓜长33Cm以上,亩产5000kg以上。 4.甘丰11号: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耐低温、弱光,耐盐碱能力强,耐瘠 薄。一节双瓜或多瓜,长棒形,绿色,棱刺明显,单瓜长32cm,高抗枯菱病,亩产7500kg左 右。 5.津杂2号:长势较强,瓜条棍棒形,深绿色,瘤刺较明显,瓜条长37.6Cm,单瓜重 300g左右,皮薄甜脆,品质优,抗枯菱病、霜霉病、白粉病等,亩产7500一10000kg。 6.新泰密刺:长势强,瓜棒状,青绿色,刺瘤密,瓜条长20一25cm,单瓜重200-250g, 耐低温、弱光,耐肥水,较抗枯萎病、霜霉病,亩产10000kg左右。 二、茬口安排 (一)越冬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 上旬始收,可收到次年6一7月份。 (二)早春茬:12月上旬至1月上旬播种,1月中旬到2月中旬定植,2月中旬至3月中旬 始收,6一7月份拉秧,主要供应早春市场
节能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规范 黄瓜原产于热带森林地区,属喜温、喜光性蔬菜,同时较耐低温、弱光,适宜在设施条件下 栽培,是节能日光温室种植首先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蔬菜。黄瓜座果能力强,膨瓜 快,具有很高的丰产潜力,为了不断提高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规范如 下: 一、品种选择 (一)、原则 越冬茬、早春茬,自然气温由低向高变化,故所选品种要求耐低温、寡光照、丰产、抗 病、商品性好。适合的品种有津春 3 号、甘丰 8 号、甘丰 11 号、新泰密刺等密刺类、山东 5 号等;秋冬茬,自然气温由高向低变化,要求品种前期耐热,高抗霜霉病,商品性好。适宜的 品种有津春 4 号、津优 3 号、津优 4 号、津杂 2 号等。 (二)品种简介 1.津优 3 号(506):天津黄瓜所最新品种,丰产性好,长势强,回头瓜多,瓜长 30cm 左右,单瓜重 200g 左右,瓜色深绿,瘤刺明显,商品性好,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白粉 病,亩产 7500kg 左右。 2.津优 2 号(90-4):天津黄瓜所的新品种,长势强,单性结实力强,瓜条长棒状,深 绿色,刺瘤中等,腰瓜长 35cm,单瓜重 200g,早熟,耐低温、弱光,高产,抗霜霉病,白粉 病,枯萎病能力强,亩产 7000kg 以上。 3.甘丰 8 号: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播种至采收约 65 天),抗病,丰产,较 耐低温、弱光,长势强,瓜条直,品质佳,单瓜长 33cm 以上, 亩产 5000kg 以上。 4.甘丰 11 号: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耐低温、弱光,耐盐碱能力强,耐瘠 薄。一节双瓜或多瓜,长棒形,绿色,棱刺明显,单瓜长 32cm,高抗枯萎病,亩产 7500kg 左 右。 5.津杂 2 号:长势较强,瓜条棍棒形,深绿色,瘤刺较明显,瓜条长 37.6cm,单瓜重 300g 左右,皮薄甜脆,品质优,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亩产 7500-10000kg。 6.新泰密刺:长势强,瓜棒状,青绿色,刺瘤密,瓜条长 20-25cm,单瓜重 200-250g, 耐低温、弱光,耐肥水,较抗枯萎病、霜霉病,亩产 10000kg 左右。 二、茬口安排 (一)越冬茬:9 月下旬到 10 月上旬播种,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定植,11 月下旬至 12 月 上旬始收,可收到次年 6-7 月份。 (二)早春茬:12 月上旬至 1 月上旬播种,1 月中旬到 2 月中旬定植,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 始收,6-7 月份拉秧,主要供应早春市场
(三)秋冬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始收,10月下旬进入产量高峰期,次年2月下旬拉秧,主要供应秋后和春节前后市场。 三、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黄瓜为浅根性蔬菜,根系主要分布于表土下25cm内,10cm内最集中,根系不发达,木质 化较早,再生能力差,抗旱能力较弱,故要求土壤肥沃,浇水频繁。茎五棱、蔓性、中空、有 刚毛,长可达3m以上,早熟种茎短,侧枝少,中晚熟品种茎较长而侧枝多。叶片较大,一般 200一500cm2,有刺毛,叶薄弱易受机械损伤。雌雄异花同株,单性结实能力强。果实为假浆 果,有棱瘤。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千粒重23一42g。 (二)生长发育规律 黄瓜的生育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四个时期。 1、发芽期:种子萌发至破心。约需5一6天,栽培上要予以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要 及时分苗,防止徒长。 2、幼苗期:破心至团棵(真叶4一5片)。约需30天。栽培上要促进根系发育,创造适 宜的条件促进雌花的形成,温度与水肥管理上应“促”“控”结合。 3、初花期:团棵至根瓜座住,约25天。栽培上既要促使根系增强,又要有利于扩大叶面 积,确保花芽的数量与质量,同时做好吊蔓工作。 4、结果期:根瓜座住至拉秧,此期要加强肥水管理,落蔓、摘心、摘叶等植株调整工 作,加强病虫害防治,使瓜秧并茂。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喜温且要求一定的昼夜温差,生长适温为15-32℃,白天20-32℃,夜间15 18℃,极限低温为10℃,-2℃-0℃为致死温度,大于35℃生育不良,超过40℃易化瓜。 2、光照:喜光又较耐荫,光饱和点55000Lx,补偿点1500一2000Lx:为短日照植物,低 温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分化与形成,并可提早开花、结果。 3、水分:根系浅,喜湿而不耐旱,最适宜的湿度为70一90%,在既冷又湿的环境下,常发 生寒根、沤根,应加以注意。 4、土壤与营养:喜疏松肥沃,p5.5一7.6的沙壤土,根系吸收N、P、K的比例为 100:35:170,一般每生产1000kg果实,需吸收N2.8kg、P0.9kg、K3.9kg。 四、栽培技术 (一)有苗 1、播种期:根据所安排的茬口确定播种期。 2、播种量:黄瓜种子150g/亩,黑籽南瓜种子1.5kg/亩。 3、苗床准备:按园田土:腐熟优质有机肥:细砂=6:2:2配成营养土,混匀过筛后用70%
(三)秋冬茬: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播种,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定植,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 始收,10 月下旬进入产量高峰期,次年 2 月下旬拉秧,主要供应秋后和春节前后市场。 三、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黄瓜为浅根性蔬菜,根系主要分布于表土下 25cm 内,10cm 内最集中,根系不发达,木质 化较早,再生能力差,抗旱能力较弱,故要求土壤肥沃,浇水频繁。茎五棱、蔓性、中空、有 刚毛,长可达 3m 以上,早熟种茎短,侧枝少,中晚熟品种茎较长而侧枝多。叶片较大,一般 200-500cm2,有刺毛,叶薄弱易受机械损伤。雌雄异花同株,单性结实能力强。果实为假浆 果,有棱瘤。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千粒重 23-42g。 (二)生长发育规律 黄瓜的生育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四个时期。 1、发芽期:种子萌发至破心。约需 5-6 天,栽培上要予以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要 及时分苗,防止徒长。 2、幼苗期:破心至团棵(真叶 4-5 片)。约需 30 天。栽培上要促进根系发育,创造适 宜的条件促进雌花的形成,温度与水肥管理上应“促”“控”结合。 3、初花期:团棵至根瓜座住,约 25 天。栽培上既要促使根系增强,又要有利于扩大叶面 积,确保花芽的数量与质量,同时做好吊蔓工作。 4、结果期:根瓜座住至拉秧,此期要加强肥水管理,落蔓、摘心、摘叶等植株调整工 作,加强病虫害防治,使瓜秧并茂。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喜温且要求一定的昼夜温差,生长适温为 15-32℃,白天 20-32℃,夜间 15- 18℃,极限低温为 10℃,-2℃-0℃为致死温度,大于 35℃生育不良,超过 40℃易化瓜。 2、光照:喜光又较耐荫,光饱和点 55000Lx,补偿点 1500-2000Lx;为短日照植物,低 温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分化与形成,并可提早开花、结果。 3、水分:根系浅,喜湿而不耐旱,最适宜的湿度为 70-90%,在既冷又湿的环境下,常发 生寒根、沤根,应加以注意。 4、土壤与营养:喜疏松肥沃,pH5.5-7.6 的沙壤土,根系吸收 N、P、K 的比例为 100:35:170,一般每生产 1000kg 果实,需吸收 N 2.8kg、P 0.9kg、K3.9kg。 四、栽培技术 (一)育苗 1、播种期:根据所安排的茬口确定播种期。 2、播种量:黄瓜种子 150g/亩,黑籽南瓜种子 1.5kg/亩。 3、苗床准备:按园田土∶腐熟优质有机肥∶细砂=6:2:2 配成营养土,混匀过筛后用 70%
甲醛100倍液消毒,然后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消毒后薄膜封严,密闭5 一7天备用,苗床一般做成宽1.2m、厚0.1m的平畦,亦可用容器育苗。 4、种子处理 (1)浸种催芽 ①黄瓜种子:选饱满种子,于55℃温水中加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烫种,不断搅拌, 至水温降至30℃时,捞出种子清洗,再置于0.02%的硫酸锌溶液中浸4一6小时。于28-30℃催 芽,每隔6小时用30℃温水淘洗一次,一般18-24小时出芽。 ②黑籽南瓜种子:根据嫁接方式确定黑籽南瓜的浸种时期,一般靠接的较黄瓜迟5一7 天,插接、劈接的黑籽南瓜提前3一4天播种。用60一65℃温水烫种,边烫边搅拌,当水温降 至30℃时停止搅拌,搓洗种子表面的粘液,再浸种6一8小时,捞出后于弱光下晾晒16一18小 时,然后置于28一30℃下催芽,每隔6一8小时,用清水淘洗一次,一般48小时可出芽。 5、播种 一般靠接的接穗和砧木,插接、劈接的接穗直接播于苗床中,插接、劈接的砧木播于营养 钵中。苗床做为沙床,铺8℃m细沙,刮平,浇透水(冬季可浇温水),将催出芽的种子均匀撒 在沙上,再覆盖2cm厚细沙,浇水后上面覆盖地膜。 6、嫁接 (1)嫁接的作用:可以减轻或避免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增强生长势,延长供应期:增加 产量,一般增产30一50%:提高适应性,耐低温性提高1一2℃。 (2)嫁接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靠接、插接和劈接。靠接的接后管理要求较宽松,生产上 应用较多,但其嫁接程序繁杂、效率低,应逐渐淘汰。黑籽南瓜第一片真叶核桃大小,黄瓜真 叶初展时为嫁接适期(即黄瓜播后10一15天左右)。 ①靠接:用刀片挑去南瓜的真叶及生长点,在子叶下0.8一1cm处向下斜切一刀,角度35 一40°,深度为茎粗1/2,然后在黄瓜苗子叶下1.2一1.5cm处向上斜切一刀,角度30°左右, 深度为茎粗的3/5,把两口结合,使黄瓜子叶压在黑籽南瓜子叶上面用嫁接夹固定,栽到10cm ×10cm见方的营养钵中,立即摆入准备好的小拱棚中。 ②插接:先将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挖掉,用竹签从一侧子叶的主叶脉基部向另一侧子叶方 向朝下斜插5一7mm深:再选适当的接穗,在子叶下8一10mm处下刀斜切至胚轴的2/3处,切 口长约5mm左右,再从对面下刀,将接穗削成楔形,拔出竹签,插入接穗,夹好嫁接夹,栽入 10×10cm的营养钵中,摆入扣了拱棚的苗床中。 ③劈接:用刀片挑出砧木的真叶及生长点,顺两子叶的连接线的一半处向下直切8mm,接 穗削法同插接,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夹固定,栽入营养钵中,放入扣了拱 棚的苗床中。 7、嫁接后的管理
甲醛 100 倍液消毒,然后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消毒,消毒后薄膜封严,密闭 5 -7 天备用,苗床一般做成宽 1.2m、厚 0.1m 的平畦,亦可用容器育苗。 4、种子处理 (1)浸种催芽 ①黄瓜种子:选饱满种子,于 55℃温水中加 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烫种,不断搅拌, 至水温降至 30℃时,捞出种子清洗,再置于 0.02%的硫酸锌溶液中浸 4-6 小时。于 28-30℃催 芽,每隔 6 小时用 30℃温水淘洗一次,一般 18-24 小时出芽。 ②黑籽南瓜种子:根据嫁接方式确定黑籽南瓜的浸种时期,一般靠接的较黄瓜迟 5-7 天,插接、劈接的黑籽南瓜提前 3-4 天播种。用 60-65℃温水烫种,边烫边搅拌,当水温降 至 30℃时停止搅拌,搓洗种子表面的粘液,再浸种 6-8 小时,捞出后于弱光下晾晒 16-18 小 时,然后置于 28-30℃下催芽,每隔 6-8 小时,用清水淘洗一次,一般 48 小时可出芽。 5、播种 一般靠接的接穗和砧木,插接、劈接的接穗直接播于苗床中, 插接、劈接的砧木播于营养 钵中。苗床做为沙床,铺 8cm 细沙,刮平,浇透水(冬季可浇温水),将催出芽的种子均匀撒 在沙上,再覆盖 2cm 厚细沙,浇水后上面覆盖地膜 。 6、嫁接 (1)嫁接的作用:可以减轻或避免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增强生长势,延长供应期;增加 产量,一般增产 30-50%;提高适应性,耐低温性提高 1-2℃。 (2)嫁接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靠接、插接和劈接。靠接的接后管理要求较宽松,生产上 应用较多,但其嫁接程序繁杂、效率低,应逐渐淘汰。黑籽南瓜第一片真叶核桃大小,黄瓜真 叶初展时为嫁接适期(即黄瓜播后 10-15 天左右)。 ①靠接:用刀片挑去南瓜的真叶及生长点,在子叶下 0.8-1cm 处向下斜切一刀, 角度 35 -40°,深度为茎粗 1/2,然后在黄瓜苗子叶下 1.2-1.5cm 处向上斜切一刀,角度 30°左右, 深度为茎粗的 3/5,把两口结合,使黄瓜子叶压在黑籽南瓜子叶上面用嫁接夹固定,栽到 10cm ×10cm 见方的营养钵中,立即摆入准备好的小拱棚中。 ②插接:先将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挖掉,用竹签从一侧子叶的主叶脉基部向另一侧子叶方 向朝下斜插 5-7mm 深;再选适当的接穗,在子叶下 8-10mm 处下刀斜切至胚轴的 2/3 处,切 口长约 5mm 左右,再从对面下刀,将接穗削成楔形,拔出竹签,插入接穗,夹好嫁接夹,栽入 10×10cm 的营养钵中,摆入扣了拱棚的苗床中。 ③劈接:用刀片挑出砧木的真叶及生长点,顺两子叶的连接线的一半处向下直切 8mm,接 穗削法同插接,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夹固定,栽入营养钵中,放入扣了拱 棚的苗床中。 7、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前2天白天温度保持在25一30℃,夜间18一22℃,棚内湿度95%以上(棚棚上时常 有水珠),全天遮荫。第2一5天,白天温度20一25℃,夜间15一18℃,湿度70一80%,逐渐 加大通风量及见光时间。第6天可以揭除遮荫物,洒一次水,不见萎蔫不遮荫。第7天开始全 天通风见光,夜温降至12一18℃。10天左右伤口愈合后转入正常管理,一般不发生徒长不控 水,浇水时要浇透,以防根系缺水死亡。靠接的12一15天后试断根,若断根后出现萎蔫可再 过几天断根(断根前先将嫁接部位的胚茎轻捏一下,使之断后基本不缓苗)。 (二)定植 1、整地、施肥、作畦 定植前15天灌足底水,待地表发白时,亩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10000一12000kg、油渣 200一300kg、磷肥250kg、磷二铵50kg、硝酸铵15kg、硫酸钾50kg,深翻30cm,南北作畦, 畦宽80cm、高20cm左右,沟宽40cm。采用膜下暗灌时,在畦中间开深15cm、宽25cm的小 沟:采用滴灌时,在中间铺设滴灌毛管。畦作好后覆地膜或定植后覆膜。 2、定植 定植前2一3天,亩用硫磺粉6一9kg,加等量锯末点燃熏烟,闷棚1天。三叶一心时,选 晴天定植,株距25一30cm,每亩栽3700一3900株,每畦于距畦边15cm处开2条定植沟 (穴),浇水,水渗下后放苗(大小最好一致),然后壅土封沟(穴),以土坨低于地面0.5 一1cm为宜。 (三)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缓苗时应以促早发根为原则,昼温25一30℃,夜温15一20℃,地温17℃以 上:初花期加大昼夜温差,实行变温管理:昼温20一25℃,夜温11一18℃,应尽早揭帘,经 常清扫棚膜以使温室内气温尽快提高:结果期实行四段变温管理:10时一14时28一32℃,超 过32℃放风,14时一17时控制在20一24℃,前半夜15一18℃,后半夜至早晨13一11℃。 2、肥水管理:定植时浇足水,不追肥:缓苗期不浇水、追肥:当植株长出一片新叶时, 浇一水后蹲苗:根瓜座住浇一次清水(浇透),每亩约12一15m3(滴灌水量小),根瓜采收后 再浇一水,随浇水每亩追尿素20kg或硝酸铵15一20kg:以后每7一10天灌一水,两次水追一 次肥,实行配方施肥,肥料总量配比为N:P:K=5:3:7,以磷二铵、硫酸钾、尿素为主(注意浇 水应在采瓜前3一4天浇为宜,寒冷干旱时可喷糖、醋混合液以提高植株抗寒抗旱能力)。 3、植株调整 目前日光温室内黄瓜栽培均采用吊蔓,室内南北行拉铁丝,用聚丙烯扎货带或缝麻包绳吊 蔓,黄瓜甩蔓时开始引蔓:及时摘除根瓜下的侧芽、砧木的不定芽、卷须和多余的雄花,注意 留花柄和2©m卷须:及时打掉下部的病、老叶,根瓜以上的侧蔓可根据情况适当保留,在瓜后 留2叶摘心;当植株长到2.0m以上后打掉下部老叶进行落蔓(以维持13一15片功能叶为 宜),可提高产量20一30%
嫁接后前 2 天白天温度保持在 25-30℃,夜间 18-22℃,棚内湿度 95%以上(棚棚上时常 有水珠),全天遮荫。第 2-5 天,白天温度 20-25℃,夜间 15-18℃,湿度 70-80%,逐渐 加大通风量及见光时间。第 6 天可以揭除遮荫物,洒一次水,不见萎蔫不遮荫。第 7 天开始全 天通风见光,夜温降至 12-18℃。10 天左右伤口愈合后转入正常管理,一般不发生徒长不控 水,浇水时要浇透,以防根系缺水死亡。靠接的 12-15 天后试断根,若断根后出现萎蔫可再 过几天断根(断根前先将嫁接部位的胚茎轻捏一下,使之断后基本不缓苗)。 (二)定植 1、整地、施肥、作畦 定植前 15 天灌足底水,待地表发白时,亩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 10000-12000kg、油渣 200-300kg、磷肥 250kg、磷二铵 50kg、硝酸铵 15kg、硫酸钾 50kg,深翻 30cm,南北作畦, 畦宽 80cm、高 20cm 左右,沟宽 40cm。采用膜下暗灌时,在畦中间开深 15cm、宽 25cm 的小 沟;采用滴灌时,在中间铺设滴灌毛管。畦作好后覆地膜或定植后覆膜。 2、定植 定植前 2-3 天,亩用硫磺粉 6-9kg,加等量锯末点燃熏烟,闷棚 1 天。三叶一心时,选 晴天定植,株距 25-30cm,每亩栽 3700-3900 株,每畦于距畦边 15cm 处开 2 条定植沟 (穴),浇水,水渗下后放苗(大小最好一致),然后壅土封沟(穴),以土坨低于地面 0.5 -1cm 为宜。 (三)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缓苗时应以促早发根为原则,昼温 25-30℃,夜温 15-20℃,地温 17℃以 上;初花期加大昼夜温差,实行变温管理:昼温 20-25℃,夜温 11-18℃,应尽早揭帘,经 常清扫棚膜以使温室内气温尽快提高;结果期实行四段变温管理:10 时-14 时 28-32℃,超 过 32℃放风,14 时-17 时控制在 20-24℃,前半夜 15-18℃,后半夜至早晨 13-11℃。 2、肥水管理:定植时浇足水,不追肥;缓苗期不浇水、追肥;当植株长出一片新叶时, 浇一水后蹲苗;根瓜座住浇一次清水(浇透),每亩约 12-15m3(滴灌水量小),根瓜采收后 再浇一水,随浇水每亩追尿素 20kg 或硝酸铵 15-20kg;以后每 7-10 天灌一水,两次水追一 次肥,实行配方施肥,肥料总量配比为 N:P:K=5:3:7,以磷二铵、硫酸钾、尿素为主(注意浇 水应在采瓜前 3-4 天浇为宜,寒冷干旱时可喷糖、醋混合液以提高植株抗寒抗旱能力)。 3、植株调整 目前日光温室内黄瓜栽培均采用吊蔓,室内南北行拉铁丝,用聚丙烯扎货带或缝麻包绳吊 蔓,黄瓜甩蔓时开始引蔓;及时摘除根瓜下的侧芽、砧木的不定芽、卷须和多余的雄花,注意 留花柄和 2cm 卷须;及时打掉下部的病、老叶,根瓜以上的侧蔓可根据情况适当保留,在瓜后 留 2 叶摘心;当植株长到 2.0m 以上后打掉下部老叶进行落蔓(以维持 13-15 片功能叶为 宜),可提高产量 20-30%
4、采收 为了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根瓜应早采收,不超过150g:一般应在200一250g左右采 收:低温、连阴天应适当早采收。 五、黄瓜病虫害 (一)生理病害 1、畸形瓜:包括大肚瓜、蜂腰瓜、曲形瓜等,主要是因为授粉不良,营养和水分供应不 均衡,温度不适宜等原因造成。 2、花打顶及化瓜:花打顶是因为营养不良,植株生长势弱,植株上部节间密集,花密生 的现象。化瓜是因为营养生长不良或营养生长过旺,使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脱落的现象。 防止生理病害要从改善生态条件入手,通过平衡施肥、合理灌水、及时植株调整等措施来加以 防止。 (二)病理病害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病害较多,主要有枯萎病、猝倒病、灰霉病、黑星病、细菌性角斑 病、霜霉病、白粉病等。栽培上应从轮作倒茬,土壤、温室消毒,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 嫁接换根入手,综合防治,一旦发病可用下列药剂防治: 1.枯菱病:一般4一5叶时出现,故2一3叶时要预防,一般用多菌灵500一800倍液灌 根,每株100mL: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灌根。 2.猝倒病:苗期病害。58%瑞毒霉500倍液:72.2%普力克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一10天喷一次,连续1一2次。 3.霜霉病:普力克加白糖,25%瑞毒霉或25%甲霜灵600倍液:64%杀毒矾M8:或甲霜灵锰 锌400倍液,交替使用。 4.白粉病:20%敌菌酮胶悬剂600倍液:或农抗“120”100ppm:75%甲基托布津1000一 1500倍液: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一4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30%特富灵可 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以上农药交替使用。 5.灰霉病:50%扑海因1500倍液:万霉灵及其复配剂1000一1500倍液喷洒,每14天一 次,连续2一4次:速克灵烟剂每亩400克熏烟。 6.细菌性角斑病:DT杀菌剂400一500倍液:百菌通加农用链霉素: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 剂4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温性粉剂500倍液。 7.黑星病:40%福星乳油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800倍液:2%武夷菌素(B0-10)水剂150倍液加50%多菌灵: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7一10天1次,连续3-4次。 (三)虫害 1、蚜虫:黄板诱蚜,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威敌可湿性粉剂1500一2000倍液:
4、采收 为了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根瓜应早采收,不超过 150g;一般应在 200-250g 左右采 收;低温、连阴天应适当早采收。 五、黄瓜病虫害 (一) 生理病害 1、畸形瓜:包括大肚瓜、蜂腰瓜、曲形瓜等,主要是因为授粉不良,营养和水分供应不 均衡,温度不适宜等原因造成。 2、花打顶及化瓜:花打顶是因为营养不良,植株生长势弱,植株上部节间密集,花密生 的现象。化瓜是因为营养生长不良或营养生长过旺,使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脱落的现象。 防止生理病害要从改善生态条件入手,通过平衡施肥、合理灌水、及时植株调整等措施来加以 防止。 (二)病理病害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病害较多,主要有枯萎病、猝倒病、灰霉病、黑星病、细菌性角斑 病、霜霉病、白粉病等。栽培上应从轮作倒茬,土壤、温室消毒,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 嫁接换根入手,综合防治,一旦发病可用下列药剂防治: 1.枯萎病:一般 4-5 叶时出现,故 2-3 叶时要预防,一般用多菌灵 500-800 倍液灌 根,每株 100mL;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灌根。 2.猝倒病:苗期病害。58%瑞毒霉 500 倍液;72.2%普力克 400 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 剂 500 倍液,交替使用,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 1-2 次。 3.霜霉病:普力克加白糖,25%瑞毒霉或 25%甲霜灵 600 倍液;64%杀毒矾 M8;或甲霜灵锰 锌 400 倍液,交替使用。 4.白粉病:20%敌菌酮胶悬剂 600 倍液;或农抗“120”100ppm;75%甲基托布津 1000- 1500 倍液;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 3000-40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30%特富灵可 湿性粉剂 2500-3000 倍液,以上农药交替使用。 5.灰霉病:50%扑海因 1500 倍液;万霉灵及其复配剂 1000-1500 倍液喷洒,每 14 天一 次,连续 2-4 次;速克灵烟剂每亩 400 克熏烟。 6.细菌性角斑病:DT 杀菌剂 400-500 倍液;百菌通加农用链霉素;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 剂 400 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温性粉剂 500 倍液 。 7.黑星病: 40%福星乳油 8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加 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 800 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 150 倍液加 50%多菌灵;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7-10 天 1 次,连续 3-4 次。 (三)虫害 1、蚜虫:黄板诱蚜,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威敌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