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 分类 第十二章 二、 玻璃(非晶体膜) 电位分析法 电极 三、晶体膜电极(氟电 极) 四、流动载体膜电极 (液膜电极) 五、敏化电极 下一页 00:45:15
00:45:15 第十二章 电位分析法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 分类 二、玻璃(非晶体膜) 电极 三、晶体膜电极(氟电 极) 四、流动载体膜电极 (液膜电极) 五、敏化电极
电位分析原理 电位分析实验室 电位分析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 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池电动势)所 进行的分析测定。 △E=E,-E.+E液接电位 装置: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 差计; 当测定时,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保 批 持不变,电池电动势随指示电极的电极 器 电位而变,而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 液中待测离子活度而变。 00:45:15
00:45:15 电位分析原理 电位分析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 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池电动势)所 进行的分析测定。 ΔE = E+ - E- + E液接电位 装置: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 差计; 当测定时,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保 持不变,电池电动势随指示电极的电极 电位而变,而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 液中待测离子活度而变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 的定量关系)。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ne=Red E=E8Rd十 RT n aRed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RT E=+ nF In am" 00:45:15
00:45:15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 的定量关系)。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 ne- = Red dRe O Ox Ox/Red ln a a nF RT EE +=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n+ += n+ M O /MM ln a nFRT EE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1975年IUPAC基于膜的特征,推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原电极 晶体膜电极 均相膜电极 非均相膜电极 非晶体膜电极 刚性基质电极 流动载体电极 敏化电极 气敏电极 酶电极 00:45:15
00:45:15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1975年IUPAC基于膜的特征,推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原电极 晶体膜电极 均相膜电极 非均相膜电极 非晶体膜电极 刚性基质电极 流动载体电极 敏化电极 气敏电极 酶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膜电极的关键:是一个称为选择膜的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 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将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插到被测溶液中,则电池结构为: 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a未知)|内充溶液(,一定)|内参比电极 (敏感膜)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也一 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E=E'士 RT nF 00:45:15
00:45:1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膜电极的关键:是一个称为选择膜的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 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将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插到被测溶液中,则电池结构为: 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 ai未知)∣ 内充溶液( ai一定)∣ 内参比电极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也一 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ai nF RT = EE ′ ± ln (敏感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