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用菌菌种生产 俗话说:“母壮儿肥”,好种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 一、菌种的概念 指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 二、菌种重要性 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 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生产优良的菌种 是食用菌栽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菌种的类型 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 1、母种: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生产上用的母种 实际上是再生母种,又称一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无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木屑、棉籽壳或谷粒等固体培 养基一培养的菌种。又称二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 3、栽培种:将二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 上的菌种。又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一般不用于再扩大繁殖菌种。 5 ※<标题二> 第二节 食用菌制种的条件 一、食用菌制种程序 食用菌生产就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一般食用 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菌种生产流程 菌种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又称 一级种、试管种、 斜面种 二级种、瓶装 种 三级种、袋装 种、生产种 培养容 器 试管 菌种瓶 塑料袋、菌种瓶 培养基 斜面 固体 固体 数量 少 不多 多 转接 1 支30 支(再生 母种) 1 支再生母 种8 瓶 1 瓶20 袋(瓶) 二、制种设备和条件 (一)机械设备
第四章 食用菌菌种生产 俗话说:“母壮儿肥”,好种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 一、菌种的概念 指人工培养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纯菌丝体。 二、菌种重要性 菌种:食用菌生产中的“种子”,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 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生产优良的菌种 是食用菌栽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二、菌种的类型 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 1、母种: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生产上用的母种 实际上是再生母种,又称一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又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无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木屑、棉籽壳或谷粒等固体培 养基一培养的菌种。又称二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 3、栽培种:将二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 上的菌种。又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一般不用于再扩大繁殖菌种。 5 ※<标题二> 第二节 食用菌制种的条件 一、食用菌制种程序 食用菌生产就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大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一般食用 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菌种生产流程 菌种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又称 一级种、试管种、 斜面种 二级种、瓶装 种 三级种、袋装 种、生产种 培养容 器 试管 菌种瓶 塑料袋、菌种瓶 培养基 斜面 固体 固体 数量 少 不多 多 转接 1 支30 支(再生 母种) 1 支再生母 种8 瓶 1 瓶20 袋(瓶) 二、制种设备和条件 (一)机械设备
1、原料加工设备 枝材切片机、木片粉碎机 2、拌料分装设备 搅拌机、装瓶机 or 装袋机 (二)灭菌设备 1、灭菌设备 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 2、消毒条件 药剂、紫外灯、电子灭菌器等 (三)接种设备 1、接种条件 接种室——无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 2、接种设备 超净工作台 or 接种箱、接种工具、酒精灯 (四)培养设备 1、培养条件 菌种培养室 2、培养设备 恒温培养箱 (五)保藏设备 1、冰箱冷藏室 2、冷藏恒温库 5 ※<标题三> 第三节 食用菌菌种培养基 一、培养基 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 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含有该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 第三: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一)物理状态 1、液体培养基:是指把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加水配 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分布均匀,有利于食用菌充分接触和吸收养料, 因而菌丝体生长迅速而粗壮,同时这种液体菌种便于接种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是要发酵设备,成本较高,也较复杂。液体培养基常用来观察菌种的
1、原料加工设备 枝材切片机、木片粉碎机 2、拌料分装设备 搅拌机、装瓶机 or 装袋机 (二)灭菌设备 1、灭菌设备 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 2、消毒条件 药剂、紫外灯、电子灭菌器等 (三)接种设备 1、接种条件 接种室——无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 2、接种设备 超净工作台 or 接种箱、接种工具、酒精灯 (四)培养设备 1、培养条件 菌种培养室 2、培养设备 恒温培养箱 (五)保藏设备 1、冰箱冷藏室 2、冷藏恒温库 5 ※<标题三> 第三节 食用菌菌种培养基 一、培养基 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食用菌生长繁 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含有该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 第三: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一)物理状态 1、液体培养基:是指把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加水配 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分布均匀,有利于食用菌充分接触和吸收养料, 因而菌丝体生长迅速而粗壮,同时这种液体菌种便于接种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是要发酵设备,成本较高,也较复杂。液体培养基常用来观察菌种的
培养特征以及检查菌种的污染情况。 用途:实验室,用于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生产上,用于培养液体菌种或生 产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 2、固体培养基:是以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各种碳源物质为主, 添加适量有机氮源、无机盐等,含有一定水分呈现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优点: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配制容易,营养丰富。 缺点:菌丝体生长较慢。 用途:是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主要培养基。 3、固化培养基:是指将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后,再加入适量的 凝固剂,如 2%左右的琼脂,加热至 60℃以上是液体,冷却到 40℃以下时则为固 体。 用途:主要用于母种的分离和保藏。 (二)营养来源 (1)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 (2)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3)半合成培养基(由部分纯化学物质和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三)表面形式 (1)斜面培养基 (2)平面培养基 (3)高层培养基 (四)用途 (1)母种培养基 (2)原种培养基 (3)栽培种培养基 二、母种常用培养基 (一)母种培养基常用物质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维生素 B1等。 马铃薯 葡萄糖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琼脂 (二)常见的母种培养基 1、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培养基):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18-20g、 水 1000ml。 2、马铃薯综合培养基: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g、琼脂 18-20g、维生素 B110mg、水 1000ml。 3、木屑浸出汁培养基 4、棉籽壳煮汁培养基 5、豆芽汁培养基等等 (三)母种斜面培养基的制作
培养特征以及检查菌种的污染情况。 用途:实验室,用于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生产上,用于培养液体菌种或生 产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 2、固体培养基:是以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各种碳源物质为主, 添加适量有机氮源、无机盐等,含有一定水分呈现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优点: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配制容易,营养丰富。 缺点:菌丝体生长较慢。 用途:是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主要培养基。 3、固化培养基:是指将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后,再加入适量的 凝固剂,如 2%左右的琼脂,加热至 60℃以上是液体,冷却到 40℃以下时则为固 体。 用途:主要用于母种的分离和保藏。 (二)营养来源 (1)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 (2)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3)半合成培养基(由部分纯化学物质和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三)表面形式 (1)斜面培养基 (2)平面培养基 (3)高层培养基 (四)用途 (1)母种培养基 (2)原种培养基 (3)栽培种培养基 二、母种常用培养基 (一)母种培养基常用物质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维生素 B1等。 马铃薯 葡萄糖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琼脂 (二)常见的母种培养基 1、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培养基):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18-20g、 水 1000ml。 2、马铃薯综合培养基:马铃薯 200g、葡萄糖 20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g、琼脂 18-20g、维生素 B110mg、水 1000ml。 3、木屑浸出汁培养基 4、棉籽壳煮汁培养基 5、豆芽汁培养基等等 (三)母种斜面培养基的制作
1、称取 用天平称取培养基各种成分的用量。2、配制溶液 为避免发生沉淀,加入的顺序一般是先加缓冲化合物,溶解后加入主要元素, 然后是微量元素,再加入维生素等。最好是每种成分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营养 成分。若各种成分均不发生沉淀,也可以一起加入。 若用马铃薯、玉米粉、苹果、米粉、木屑等原料时,应先制取这些原料的煮 汁,然后再把煮汁与其它成分混合。 例如:PDA 培养基的配制 把选好的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或 1 厘米大小的方块,称取 200 克放在容器中,加水 1000 毫升,加热煮沸 20~30 分钟,至软而不烂的程度, 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小火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防溢出或焦底,至琼脂全部溶化,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最后加水至 1000 毫升即成。3、调 pH 一般用 10%HCl 或 10%NaOH 调 pH,用 pH 试纸(或 pH 计)进行测试。 4、分装 培养基配制好后,趁热倒入大的玻璃漏斗中,打开弹簧夹,按需要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瓶 内。 注意事项: (1)将漏斗导管插入试管中下部,以防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 (2)分装体积:以试管总长的 1/4~1/5 为宜,三角瓶容量 1/3 为宜。 5、塞棉塞 这样既可过滤空气,避免杂菌侵入,又可减缓培养基水分的蒸发。制棉塞的方法多种, 形状各异,总原则如下: (1)用普通棉花制作。 (2)松紧适合。 (3)塞头不要太大,一般为球状。 (1)制作斜面培养基。一般斜面长度达试管长度的 1/2~2/3 为宜,待冷却后即成斜面 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倒入 15~ 20 毫升),凝固后即成平板培养基。 8、无菌检查 取数支斜面培养基放人 28℃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2~3 天,若无杂菌生长便 可使用。若暂时用不完,用纸包好放人 4℃冰箱保存。 6、灭菌 将包扎好的试管直立放人手提高压灭菌锅内,盖上牛皮纸,在 1.05kg/cm2 压力下,灭菌 30 分钟。 7、摆斜面 灭菌后冷却到 60℃左右,从锅内取出,趁热摆成斜面。(1)制作斜面培养基。 一般斜面长度达试管长度的 1/2~2/3 为宜,待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倒入 15~ 20 毫升),凝固后即成平板培养基
1、称取 用天平称取培养基各种成分的用量。2、配制溶液 为避免发生沉淀,加入的顺序一般是先加缓冲化合物,溶解后加入主要元素, 然后是微量元素,再加入维生素等。最好是每种成分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营养 成分。若各种成分均不发生沉淀,也可以一起加入。 若用马铃薯、玉米粉、苹果、米粉、木屑等原料时,应先制取这些原料的煮 汁,然后再把煮汁与其它成分混合。 例如:PDA 培养基的配制 把选好的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或 1 厘米大小的方块,称取 200 克放在容器中,加水 1000 毫升,加热煮沸 20~30 分钟,至软而不烂的程度, 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琼脂,小火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防溢出或焦底,至琼脂全部溶化,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最后加水至 1000 毫升即成。3、调 pH 一般用 10%HCl 或 10%NaOH 调 pH,用 pH 试纸(或 pH 计)进行测试。 4、分装 培养基配制好后,趁热倒入大的玻璃漏斗中,打开弹簧夹,按需要分装于试管或三角瓶 内。 注意事项: (1)将漏斗导管插入试管中下部,以防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 (2)分装体积:以试管总长的 1/4~1/5 为宜,三角瓶容量 1/3 为宜。 5、塞棉塞 这样既可过滤空气,避免杂菌侵入,又可减缓培养基水分的蒸发。制棉塞的方法多种, 形状各异,总原则如下: (1)用普通棉花制作。 (2)松紧适合。 (3)塞头不要太大,一般为球状。 (1)制作斜面培养基。一般斜面长度达试管长度的 1/2~2/3 为宜,待冷却后即成斜面 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倒入 15~ 20 毫升),凝固后即成平板培养基。 8、无菌检查 取数支斜面培养基放人 28℃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2~3 天,若无杂菌生长便 可使用。若暂时用不完,用纸包好放人 4℃冰箱保存。 6、灭菌 将包扎好的试管直立放人手提高压灭菌锅内,盖上牛皮纸,在 1.05kg/cm2 压力下,灭菌 30 分钟。 7、摆斜面 灭菌后冷却到 60℃左右,从锅内取出,趁热摆成斜面。(1)制作斜面培养基。 一般斜面长度达试管长度的 1/2~2/3 为宜,待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倒入 15~ 20 毫升),凝固后即成平板培养基
8、无菌检查 取数支斜面培养基放人 28℃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2~3 天,若无杂菌生长便 可使用。若暂时用不完,用纸包好放人 4℃冰箱保存。 三、原种和栽培种常用的培养基 (一)常用的培养基 P42 1、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 98%、蔗糖 1%、石膏粉 1%、加水调至 65%左右。 2、木屑培养基 木屑 78%、米糠或麸皮 20%、蔗糖 1%、石膏粉 1%、加水调至 50%~60%左右。 3、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4、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制作 1、称料 先称主料,再称辅料 2、拌料 3、调 pH 4、分装培养料 5、清洁瓶、袋外壁。 6、封口 7、灭菌 5 ※<标题四> 第四节 食用菌菌种分离 一、菌种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法(最常用的方法) 孢子分离法(不常用的方法) 基质分离法(没办法的办法) (一)组织分离法 1、概念 将食用菌的部分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部分组织:子实体或菌核、菌索的任何一部分组织 2、特点: 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原有菌株的优良种性。 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所有伞菌及猴头菌。 若种菇感染病毒,不易脱毒。 (1)子实体组织分离法:他是采用子实体的任何一部分如菌盖、菌柄、菌褶、 菌肉进行组织培养,而形成菌丝体的方法。尽管子实体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分离培 养出菌种,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选用菌柄和菌褶交接处的菌肉最好。 子实体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种菇的选择-→种菇的消毒-→切块接种-→ 培养纯化-→出菇试验→母种
8、无菌检查 取数支斜面培养基放人 28℃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2~3 天,若无杂菌生长便 可使用。若暂时用不完,用纸包好放人 4℃冰箱保存。 三、原种和栽培种常用的培养基 (一)常用的培养基 P42 1、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 98%、蔗糖 1%、石膏粉 1%、加水调至 65%左右。 2、木屑培养基 木屑 78%、米糠或麸皮 20%、蔗糖 1%、石膏粉 1%、加水调至 50%~60%左右。 3、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4、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制作 1、称料 先称主料,再称辅料 2、拌料 3、调 pH 4、分装培养料 5、清洁瓶、袋外壁。 6、封口 7、灭菌 5 ※<标题四> 第四节 食用菌菌种分离 一、菌种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法(最常用的方法) 孢子分离法(不常用的方法) 基质分离法(没办法的办法) (一)组织分离法 1、概念 将食用菌的部分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部分组织:子实体或菌核、菌索的任何一部分组织 2、特点: 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原有菌株的优良种性。 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所有伞菌及猴头菌。 若种菇感染病毒,不易脱毒。 (1)子实体组织分离法:他是采用子实体的任何一部分如菌盖、菌柄、菌褶、 菌肉进行组织培养,而形成菌丝体的方法。尽管子实体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分离培 养出菌种,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选用菌柄和菌褶交接处的菌肉最好。 子实体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种菇的选择-→种菇的消毒-→切块接种-→ 培养纯化-→出菇试验→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