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创新设计项目报告 雨伞快速烘干机 小组成员:卢勇来(组长) 陈慧婕 周铭涵 日期:2017年12月19日 1
1 “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创新设计项目报告 雨伞快速烘干机 小组成员:卢勇来(组长) 陈慧婕 周铭涵 日期:2017 年 12 月 19 日
目录 1.优秀设计案例分析3 1.1案例1:卢浮宫的改建(完成人:陈慧婕) 3 1.2案例2:电影技术(完成人:周铭涵) .4 1.3案例3:骨传导耳机(完成人:卢勇来) 5 2.问题/需求发现7 2.1背景… .7 2.2问题/需求… 7 2.3现有的产品/设计及不足分析 .7 2.4初步设想.… 7 3.创新设计实践… .7 3.1功能分析及定义… 7 3.2方案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7 3.3详细设计. 8 3.4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估 11 3.5小组分工. ..11 4.思考和体会… .11 2
2 目 录 1. 优秀设计案例分析....................................................................................................................3 1.1 案例 1:卢浮宫的改建(完成人:陈慧婕)........................................................................3 1.2 案例 2:电影技术(完成人:周铭涵)................................................................................4 1.3 案例 3:骨传导耳机(完成人:卢勇来)............................................................................5 2. 问题/需求发现..........................................................................................................................7 2.1 背景.........................................................................................................................................7 2.2 问题/需求................................................................................................................................7 2.3 现有的产品/设计及不足分析................................................................................................7 2.4 初步设想.................................................................................................................................7 3.创新设计实践.............................................................................................................................7 3.1 功能分析及定义.....................................................................................................................7 3.2 方案提出及可行性分析.........................................................................................................7 3.3 详细设计.................................................................................................................................8 3.4 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估.............................................................................................................11 3.5 小组分工................................................................................................................................11 4.思考和体会................................................................................................................................11
1.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1.1案例1.卢浮宫的改建(完成人:陈慧婕)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 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代表作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等。 卢浮宫到了密特朗时代,就像是“藏匿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部落”,两个洗手间可供大众 使用,入口狭窄、标示不清,卢浮宫每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 里。 不合理的设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正常销售与使用。参观者在卢浮宫里头来回奔波,结果 大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在保护 卢浮宫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体现时代特色,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贝律铭承担了改建了卢浮宫的任务,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对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中庭 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缓解每日数以千计的游客所造成的拥堵:一个新的大厅入口成为独立于 展厅的中央大厅空间,方便游客出入,成为游历博物馆的循环路线中的视觉焦点:设计了一 系列地下空间,包括展廊、仓库和修复实验室,并将博物馆的各个翼楼连接起来。在新增和 重新布置了博物馆的辅助空间后,卢浮宫可以增加自己的馆藏,并展出更多的艺术品:新增 结构使是一座钢玻结构的金字塔,周围地面上环绕着三个较小的三角形,将自然光引入其下 的拿破仑庭院。在贝聿铭看来,玻璃金字塔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口,这个入口在历史方面和 形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突出主入口的作用。 金字塔则成为整个拿破仑3庭院的视觉焦点,外观向卢浮宫的的尺度和设计致敬,按照 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等比例缩放设计的现代结构的金字塔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博 物馆比邻而居,相映生辉,凸出了各自的细节和美感。金字塔倾斜的玻璃墙向博物馆的折线 形屋顶致敬,卢浮宫立面非透明、厚重的特质也反衬出金字塔的通透性。 总体来说,贝律铭的设计体现出了创新性:兼容性:时代性的特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如贝律铭一般打破思维定势,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 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 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 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 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 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 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 铭的设计方案。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贝律铭的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密特朗曾言:玻璃金字塔是其 在任期间最自豪的作品他死后,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被评论家赞为: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 煌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巴黎的现代化发展,贝聿铭的设计己经融入巴黎的文化中。在 人们心中,它同埃菲尔铁塔一样重要。对巴黎人和世界各地的人来说,它都成为了一个标志。 世人已在贝聿铭的设计同卢浮宫的形象间画上了等号,使玻璃金字塔成为博物馆甚至巴黎不 3
3 1.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1.1 案例 1.卢浮宫的改建(完成人:陈慧婕)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 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代表作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等。 卢浮宫到了密特朗时代,就像是“藏匿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部落”,两个洗手间可供大众 使用,入口狭窄、标示不清,卢浮宫每年 370 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 224 间昏暗的屋子 里。 不合理的设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正常销售与使用。参观者在卢浮宫里头来回奔波,结果 大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9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在保护 卢浮宫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体现时代特色,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贝律铭承担了改建了卢浮宫的任务,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对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中庭 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缓解每日数以千计的游客所造成的拥堵;一个新的大厅入口成为独立于 展厅的中央大厅空间,方便游客出入,成为游历博物馆的循环路线中的视觉焦点;设计了一 系列地下空间,包括展廊、仓库和修复实验室,并将博物馆的各个翼楼连接起来。在新增和 重新布置了博物馆的辅助空间后,卢浮宫可以增加自己的馆藏,并展出更多的艺术品;新增 结构使是一座钢玻结构的金字塔,周围地面上环绕着三个较小的三角形,将自然光引入其下 的拿破仑庭院。在贝聿铭看来,玻璃金字塔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口,这个入口在历史方面和 形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突出主入口的作用。 金字塔则成为整个拿破仑 3 庭院的视觉焦点,外观向卢浮宫的的尺度和设计致敬,按照 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等比例缩放设计的现代结构的金字塔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博 物馆比邻而居,相映生辉,凸出了各自的细节和美感。金字塔倾斜的玻璃墙向博物馆的折线 形屋顶致敬,卢浮宫立面非透明、厚重的特质也反衬出金字塔的通透性。 总体来说,贝律铭的设计体现出了创新性;兼容性;时代性的特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如贝律铭一般打破思维定势,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 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 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 浮宫扩建的 13 年中,有 2 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 1984 年 1 月 23 日把金字塔方 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 钻石。当时 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 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 铭的设计方案。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贝律铭的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密特朗曾言:玻璃金字塔是其 在任期间最自豪的作品他死后,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被评论家赞为: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 煌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巴黎的现代化发展,贝聿铭的设计已经融入巴黎的文化中。在 人们心中,它同埃菲尔铁塔一样重要。对巴黎人和世界各地的人来说,它都成为了一个标志。 世人已在贝聿铭的设计同卢浮宫的形象间画上了等号,使玻璃金字塔成为博物馆甚至巴黎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或者说一个好的设计需要具有哪些特质?,我认为主要 有以下几点: 1产品以时代和消费者需求为基础。 2敢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势,想他人所不敢想。 3具有前瞻性和继承性,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色。 4优秀的理论及实践技术支撑。 1.2案例二.电影技术(完成人:周铭涵) 从电影的出现到现在,电影放映技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而在这过程中,人的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 电影的发明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为了弄清马在奔跑时是否四脚腾空,一个摄影师设法在 极短时间内拍摄了24张照片,却以为外地发现,当他快速抽动照片带的时候,马“活”了 起来… 第一台“放映机”的形状像长方形柜子,上面装有一只突起的透视镜,里面装着蓄电池 和带动胶卷的设备;胶片绕在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滑车上,以每秒46幅画面的速度移动;影片通 过透视镜的地方,安置一面大倍数的放大镜。观众从透视镜的小孔里观看时,急速移动的影 片便在放大镜下构成一幕幕活动的画面。 起初,电影作为兴奋型需求,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第一次能看到能记录他们动 态的东西,然而问题的出现使他们提高了自己的期望,他们希望能看到彩色的以及更逼真的 视频。 早期电影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早期的电影放映机需要有人守在边上看着,否则胶片过热 容易着火引起火灾,同时,胶片的更换也是一个麻烦。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影技术不断革新,后来彩色电影的出现以及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发 明让电影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电影技术的革新远没有结束,如今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设计,如: 1:产生了双摄像头的设计,通过两台酷似人类双眼的摄像机,提供不同视角的画面, 并通过滤镜移除图像不同的部分,从而形成一种视差错觉,这不仅不会让观众因画面深层抖 动而头晕,更让观众有了三维视角。 2:卡梅隆导演专门开发了的虚拟摄影机,其实际是一片空地,但透过它,却有各种虚 拟场景存在。 3:拍摄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演员身穿表演捕捉服,带着有高清摄影设备的帽子, 在距演员脸只有10公分的地方采集面部表情和眼球活动,从而进行CG制作。 4:放映技术出现了较大的进步,IMAX强大的音响系统,极限的观影视野以及双投影系 统的高画面质量。 全新的技术再次唤醒了观众的兴奋型需求,造就了至今无人能破的票房奇迹。 其实电影技术还有很多,比如所谓的4D,水下3D,以及刚刚问世不久的V技术,都 是值得创新的角度 但电影技术的革新并非没有限制,高端技术的革新必将提高消费成本,这对影院和消费 者而言都是不愿意的,尤其是在成本提高远大于消费体验提升的时候。 电影技术的发展经历的几百年的时光,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极致的观影体验,还有创新方 面的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善于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发现潜在的需求。 2创新一定程度上需要技术的支撑,不仅仅是空谈。 4
4 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或者说一个好的设计需要具有哪些特质?,我认为主要 有以下几点: 1 产品以时代和消费者需求为基础。 2 敢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势,想他人所不敢想。 3 具有前瞻性和继承性,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色。 4 优秀的理论及实践技术支撑。 1.2 案例二.电影技术(完成人:周铭涵) 从电影的出现到现在,电影放映技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而在这过程中,人的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 电影的发明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为了弄清马在奔跑时是否四脚腾空,一个摄影师设法在 极短时间内拍摄了 24 张照片,却以为外地发现,当他快速抽动照片带的时候,马“活”了 起来…… 第一台“放映机”的形状像长方形柜子,上面装有一只突起的透视镜,里面装着蓄电池 和带动胶卷的设备;胶片绕在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滑车上,以每秒 46 幅画面的速度移动;影片通 过透视镜的地方,安置一面大倍数的放大镜。观众从透视镜的小孔里观看时,急速移动的影 片便在放大镜下构成一幕幕活动的画面。 起初,电影作为兴奋型需求,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第一次能看到能记录他们动 态的东西,然而问题的出现使他们提高了自己的期望,他们希望能看到彩色的以及更逼真的 视频。 早期电影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早期的电影放映机需要有人守在边上看着,否则胶片过热 容易着火引起火灾,同时,胶片的更换也是一个麻烦。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影技术不断革新,后来彩色电影的出现以及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发 明让电影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电影技术的革新远没有结束,如今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设计,如: 1:产生了双摄像头的设计,通过两台酷似人类双眼的摄像机,提供不同视角的画面, 并通过滤镜移除图像不同的部分,从而形成一种视差错觉,这不仅不会让观众因画面深层抖 动而头晕,更让观众有了三维视角。 2:卡梅隆导演专门开发了的虚拟摄影机,其实际是一片空地,但透过它,却有各种虚 拟场景存在。 3:拍摄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演员身穿表演捕捉服,带着有高清摄影设备的帽子, 在距演员脸只有 10 公分的地方采集面部表情和眼球活动,从而进行 CG 制作。 4:放映技术出现了较大的进步,IMAX 强大的音响系统,极限的观影视野以及双投影系 统的高画面质量。 全新的技术再次唤醒了观众的兴奋型需求,造就了至今无人能破的票房奇迹。 其实电影技术还有很多,比如所谓的 4D,水下 3D,以及刚刚问世不久的 VR 技术,都 是值得创新的角度 但电影技术的革新并非没有限制,高端技术的革新必将提高消费成本,这对影院和消费 者而言都是不愿意的,尤其是在成本提高远大于消费体验提升的时候。 电影技术的发展经历的几百年的时光,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极致的观影体验,还有创新方 面的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善于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发现潜在的需求。 2.创新一定程度上需要技术的支撑,不仅仅是空谈
3.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人的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要有针对的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技 术。 4.从多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将思维发散。 1.3案例3.骨传导耳机(完成人:卢勇来) 耳机可以说是现代年轻人的必备装备,耳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传统耳机却总有 几点让人无法满意,首先,佩戴时堵住声道,无法接收外来信号,对于室外的人来说就会带 来安全隐患,因为佩戴耳机后就无法接受危险的信号。其次,佩戴容易不舒适(尤其是入耳 式),很多人都无法习惯耳机的佩戴,这类人一般佩戴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耳朵痛。最后, 长期佩戴损伤听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少人会提高耳机的音量来屏蔽嘈杂,这样做的后果 就是严重损伤了听力。 但是骨传导耳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这可以从骨传导耳机的原理上得到解释。 在正常情况下,声波通过空气传导、骨传导两条路径传入内耳,然后由内耳的内、外淋巴液 产生振动,螺旋器完成感音过程,随后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呈递给听觉中枢,大脑皮层综 合分析后,最终“听到”声音。对于空气传导路径为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 ,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而骨传导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方式,二者 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其具体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 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当我们吃饼干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到饼干碎裂的声音就是因 为,振动通过我们的牙齿和骨头传递到我们的内耳。当我们日常吃东西、喝水或者挠头的时 候,都可以听到骨传导的声音。 骨传导耳机有几点天生的优势: 1佩戴于耳朵前方或上方,耳朵不会有不适感。 2开方双耳,更加安全,骨传导与常规声音的传导用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径,可以将干扰 降至最低。 3保护听力,一方面骨传导不用借助耳道传声,另一方面使用骨传导耳机不必提高的音 量来达到听清的目的,有效保护了听力。 4声音清晰,不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噪音干扰) 但世上没有完美之物,有优势,就会有劣势: 1音质是最大的劣势,因为是通过肌肤、骨颅骨再传导到耳小骨,而不同的人皮肤骨质 都有很大不同,声音穿过这些障碍时,会不可避免得造成音质受损。造成的结果是,音质无 法跟普通耳机相比,低频几乎感受不到。 2骨传导耳机还有较严重的漏音问题,有些用户甚至表示跟外放差不多。 3有些人无法适应骨传导耳机,因为在听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时,模块的振动频率会变得 很快,耳朵振的痒痒的。 骨传导耳机的产品不少,但较为成熟的产品不多,邵音公司算是较好的一个,接下来就 以邵音公司的产品为例介绍骨传导耳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 AfterShokzLLC是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美国注册的子公司。AfterShokz 具备纯正的中国血统,AfterShokz骨传导耳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均由其母公司韶音科技完 成。韶音科技将军警专业骨传导耳机领域做出的技术积累充分转化应用到了民用消费电子领 域,其颠覆性的用户体验和独创性的科技元素吸引了全球重量级媒体的关注,并在各类电子 展上屡获大奖。2014年7月中旬Bluez2全球同步登陆苹果AppleStore,并在苹果亚太及欧洲 的直营店发售,8月中旬在苹果北美地区直营店发售[6)。2016年,新款钛合金骨传导耳 机Trekz Titanium发布。专利的AfterShokz骨传导扬声器,可以很好地把音乐转换成振动信 号。当我们戴上耳机,把扬声器放置在耳朵前方合适位置,音乐的振动就会通过面部骨骼传 5
5 3.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人的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要有针对的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技 术。 4.从多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将思维发散。 1.3 案例 3.骨传导耳机(完成人:卢勇来) 耳机可以说是现代年轻人的必备装备,耳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传统耳机却总有 几点让人无法满意,首先,佩戴时堵住声道,无法接收外来信号,对于室外的人来说就会带 来安全隐患,因为佩戴耳机后就无法接受危险的信号。其次,佩戴容易不舒适(尤其是入耳 式),很多人都无法习惯耳机的佩戴,这类人一般佩戴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耳朵痛。最后, 长期佩戴损伤听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少人会提高耳机的音量来屏蔽嘈杂,这样做的后果 就是严重损伤了听力。 但是骨传导耳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这可以从骨传导耳机的原理上得到解释。 在正常情况下,声波通过空气传导、骨传导两条路径传入内耳,然后由内耳的内、外淋巴液 产生振动,螺旋器完成感音过程,随后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呈递给听觉中枢,大脑皮层综 合分析后,最终“听到”声音。对于空气传导路径为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 -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而骨传导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方式,二者 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其具体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 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当我们吃饼干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到饼干碎裂的声音就是因 为,振动通过我们的牙齿和骨头传递到我们的内耳。当我们日常吃东西、喝水或者挠头的时 候,都可以听到骨传导的声音。 骨传导耳机有几点天生的优势: 1 佩戴于耳朵前方或上方,耳朵不会有不适感。 2 开方双耳,更加安全,骨传导与常规声音的传导用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径,可以将干扰 降至最低。 3 保护听力,一方面骨传导不用借助耳道传声,另一方面使用骨传导耳机不必提高的音 量来达到听清的目的,有效保护了听力。 4 声音清晰,不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噪音干扰) 但世上没有完美之物,有优势,就会有劣势: 1 音质是最大的劣势,因为是通过肌肤、骨颅骨再传导到耳小骨,而不同的人皮肤骨质 都有很大不同,声音穿过这些障碍时,会不可避免得造成音质受损。造成的结果是,音质无 法跟普通耳机相比,低频几乎感受不到。 2 骨传导耳机还有较严重的漏音问题,有些用户甚至表示跟外放差不多。 3 有些人无法适应骨传导耳机,因为在听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时,模块的振动频率会变得 很快,耳朵振的痒痒的。 骨传导耳机的产品不少,但较为成熟的产品不多,邵音公司算是较好的一个,接下来就 以邵音公司的产品为例介绍骨传导耳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 AfterShokzLLC 是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1 年在美国注册的子公司。AfterShokz 具备纯正的中国血统,AfterShokz 骨传导耳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均由其母公司韶音科技完 成。韶音科技将军警专业骨传导耳机领域做出的技术积累充分转化应用到了民用消费电子领 域,其颠覆性的用户体验和独创性的科技元素吸引了全球重量级媒体的关注,并在各类电子 展上屡获大奖。2014 年 7 月中旬 Bluez2 全球同步登陆苹果 AppleStore,并在苹果亚太及欧洲 的直营店发售,8 月中旬在苹果北美地区直营店发售[6] 。2016 年,新款钛合金骨传导耳 机 Trekz Titanium 发布。专利的 AfterShokz 骨传导扬声器,可以很好地把音乐转换成振动信 号。当我们戴上耳机,把扬声器放置在耳朵前方合适位置,音乐的振动就会通过面部骨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