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 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 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体系。如欧洲的一些语言,形态变化比较 丰富。例如,英语里绝大多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词形变化;俄 语里则用词形变化表示词的句法关系,语序比较自由。所以吕叔湘先 生曾说:“在某些语言里,形态即使不是语法的一切,至少也是语 法的根本。有了它,次序大可通融,分段也受到限制,哪个字跟哪 个字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也差不多扣死了。”吕叔湘《语文常 谈》,三联书店,1980年第1版,第50页。汉语里缺乏严格意义的形 态变化,词与词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表示什么意义,词 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等,主要是靠特定的语序和虚词来表示的。另 外,汉语里有助词和丰富的量词,英语则没有这两类词;英语里有 冠词,汉语则没有。即使同是运用语序,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所 用的语法格式也可能不同,例如汉语说“我吃饭”,藏语则说成 “我饭吃”。因此,我们学习汉语语法,就要重视汉语语法的特点, 不要用别的民族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11 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 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 体系。如欧洲的一些语言,形态变化比较 丰富。例如,英语里绝大多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 的词形变化;俄 语里则用词形变化表示词的句法关系,语序比较自由。所以吕叔湘先 生曾 说: “在某些语言里,形态即使不是语法的一切,至少也是语 法的根本。有了它,次序大可通融 ,分段也受到限制,哪个字跟哪 个字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也差不多扣死了。”吕 叔湘《语文常 谈》,三联书店,1980年第1版,第50页。汉语里缺乏严格意义的形 态变化,词与词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表示什么意义,词 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等 ,主要是靠特定的语序和虚词来表示的。另 外,汉语里有助词和丰富的量词,英语则没有这 两类词;英语里有 冠词,汉语则没有。即使同是运用语序,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所 用的 语法格式也可能不同,例如汉语说“我吃饭”,藏语则说成 “我饭吃”。因此,我们学习汉 语语法,就要重视汉语语法的特点
第四章语法 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 “语法”作为一个术语,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的结构规 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也叫语法体系),如“说话、写文章要合乎语 法”中的“语法”,就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即指的是语法规则本 身;二是指研究、描写语言结构规律的语法学说或语法著作——即语法学体 系,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也简称为语法,如平时常 说的“学点语法、修辞”中的“语法”,实际上指的是语法学知识。 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 特点。一种语言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语法学家在研究的过程 中,由于搜集材料的范围、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 致,于是对同一语言事实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语法学体系就是语法学家根 据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所作出的描写,是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的观点及其根 据这些观点所作出的一切阐述,它是个人或少数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所以, 对客观存在的一个语法系统,不同的语法学家、不同的语法著作讲的会很不 样。所谓“语法体系分歧”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语言的语法 系统本身有什么分歧(只有一个系统,说不上有什么分歧),而是讲语法的讲 法有分歧。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存在的同一硏究对象,不同的学派有不同 的认识和说法,这种分歧是难免的。语法学说的分歧,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 在广泛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会逐步趋于统
12 “语法”作为一个术语,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的结构规 律 ——即客观存在 的语法系统(也叫语法体系),如“说话、写文章要合乎语 法”中的“语法”,就是指 客观存 在的语言结构规律,即指的是语法规则本 身;二是指研究、描写语言结构规律的语 法学说或 语法著作——即语法学体 系,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也简称为 语法,如平时常 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 特点。一 种语言客 观存在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语法学家在研究的过程 中,由于搜集材料的范围、 观察问 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 致,于是对同一语言事实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语 法学体系就是语法学家根 据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所作出的描写,是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的观 点及其根 据这些观点所作出的一切阐述,它是个人或少数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所以, 对客 观存在的一个语法系统,不同的语法学家、不同的语法著作讲的会很不 一样。所谓“语法体 系分歧”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语言的语法 系统本身有什么分歧(只有一 个系统 ,说不上有什么分歧),而是讲语法的讲 法有分歧。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存在的同一研究 对象,不同的学派有不同 的认识和说法,这种分歧是难免的。语法学说的分歧,在深入研究 的过程中
第四章语法 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这部分内容供老师和同学个 参考,可以不安排讲授) )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 语法现象都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 切语法现象,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这两个名词术 语 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一般是指语言单位组合时所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句子中词 与词之间的关系、短语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词里的语素与语素之间 的关系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语义中按照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抽象 意义(包括句子的语气)、各语言单位用途的功能意义也都属于语法意 义(还有人给“语法意义”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 〔或结构体)由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的内部结构意义和外部功能意 义”,“句法、语义、语用的意义都是语法意义”(范晓、胡裕树《有 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 语法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汉语里的语法意义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3
13 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这部分内容供老师和同学们 (一) 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 语法现象都必须从 这两个 方面来说明。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 一切语法现象,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语法意义和语 法手段这两个名词术 1 语法意义一般是指语言单位组合时所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句子中词 与词之间的关系 、短语 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词里的语素与语素之间 的关系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语义中 按照语 法特点概括而成的抽象 意义(包括句子的语气)、各语言单位用途的功能意义也都属于语法意 义(还有人给“语法意义”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 〔或结构体〕 由一定 的语法形式表示的内部结构意义和外部功能意 义”,“句法、语义、语用的意义都是语法意 义”(范晓、胡裕树《有 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 语法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汉语里的语法意义类型,大体有以下 几种:
第四章语法 (1)关系意义关系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 所显示出来的意义。例如: ①客人来了。(主谓关系 ②来客人了。(动宾关系 ③我和朋友(联合关系 ④我的友(偏正关系 ⑤年青(主谓式合成词 ⑥青年(偏正式合成词 例①、②中的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是句子中的词与词在组 时显示出来的语法意义;例③④中的联合关系、偏正关系是短 语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意义;例⑤⑥中的主谓、 偏正是构成词的语素与语素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关系。 14
14 (1)关系意义关系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 ①客人来了。(主谓关系) ②来客人了。(动宾关系) ③我和朋友 (联合关系) ④我的朋友 (偏正关系) ⑤年青 (主谓式合成词) ⑥青年 (偏正式合成词) 例①、②中的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是句子中的词与词在组合 时显示出来的语法 意义;例③④中 的联合关系、偏正关系是短 语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意义;例⑤⑥中的主谓
第四章语法 (2)抽象意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词义、句义 中按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语法意义 例如“走”“看”“学习”“讨论”“研究”等词 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词义,但在语法里却不管它们 各自具体的词义,而认为它们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的语法特点把它们概括 成“动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美丽的北 京”、“无限的温暖”、“惊人的毅力”等短语也 都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不讨论这些短语的具体语义, 而根据它们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偏正短 语”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你去过北京 吗?”他到哪里去了?今天是星期几?”等句子都有具 体的、不同的句义,语法也不讨论这些句子的具体 语义,而认为这些句子都是表示疑问的,都有一个高 升的语调,根据这些句子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 概括成“疑问句”型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
15 (2)抽象意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词义、句义 中按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语法意义。 例如“走”“看”“学习”“讨论”“研究”等词 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词义,但在语法里却 不管它们 各自具体的词义,而认为它们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的 语法特点把它们概括 成“动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美丽的北 京”、“无限的温暖 ”、“惊人的毅力”等短语也 都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不讨论这些短语的具体语义, 而根据它 们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偏正短 语”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你去过北京 吗? ”“他到哪里去了?”“今天是星期几?”等句子都有具 体的、不同的句义,语法也不讨论这 些句子的具体 语义,而认为这些句子都是表示疑问的,都有一个高 升的语调,根据这些句子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