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喾彐标亩了解际工的感因、答。作用幕握种 和 及商品的国别价值和 值以及国际价格的主要形式,了解 国际贸易利益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现象。 2.1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及其发展过程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是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 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过程 1)国际分工萌芽阶段 直到15世纪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国际分工才进入到萌芽时 期。 2)国际分工初步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代表 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正是国际分工初步形成的标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学习目标:了解国际分工的成因、发展、形式及作用,掌握各种国际贸 易理论,理解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发展的同步性,熟悉世界市场的类型 和特点以及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以及国际价格的主要形式,了解 国际贸易利益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现象。 2.1 国际分工 ◼ 国际分工及其发展过程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是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 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过程 1)国际分工萌芽阶段 直到15世纪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国际分工才进入到萌芽时 期。 2)国际分工初步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代表 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正是国际分工初步形成的标志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3)国际分工形成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国际分工最 终形成的阶段。 4)国际分工深化阶段 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 科技革命后,国际分工进入到深化的阶段。其突出特点为: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加细化 (2)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成因 1.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 素 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3.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4.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有推进或阻碍两方面的作用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3)国际分工形成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国际分工最 终形成的阶段。 4)国际分工深化阶段 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 科技革命后,国际分工进入到深化的阶段。其突出特点为: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加细化。 (2)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 国际分工的成因 1.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 素 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3.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4.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有推进或阻碍两方面的作用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分工的形式 垂直型是指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和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的国家之间 的分工形式。发达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多为这种 形式。它实际上是传统的工业国与农矿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的延续。 既有部门之间的 分;匙宥部的分工。发送国家之間的分上多为此种头型 混合型指和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垂直型,和另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 工是水平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属 这种类型,发达国家之间是水平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垂直 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1)有利于调剂余缺,节约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2)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生产能力 3)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和按比例发展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国际分工的形式 垂直型是指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和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的国家之间 的分工形式。发达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多为这种 形式。它实际上是传统的工业国与农矿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的延续。 水平型是指经济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既有部门之间的 分工,也有部门内部的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多为此种类型。 混合型指和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垂直型,和另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 工是水平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属于 这种类型,发达国家之间是水平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垂直 型。 ◼ 国际分工的作用 1.国际分工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1) 有利于调剂余缺,节约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生产能力 3)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和按比例发展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使国际贸易总量迅速增加 2)提高了各国的外贸依存度 3)引起国际贸易地理的变化 4)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相关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学说 重商主义学说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经济思想,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根本观点为金 银为社会的惟一财富,主张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持贸易中的顺差。 1)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期) 2)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2.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成本理论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 2.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使国际贸易总量迅速增加 2)提高了各国的外贸依存度 3)引起国际贸易地理的变化 4)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相关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学说 重商主义学说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经济思想,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根本观点为金 银为社会的惟一财富,主张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持贸易中的顺差。 1)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期) 2)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2.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1) 绝对成本理论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是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从生产的 绝对成本的差别为出发点,认为各国应按照各自在绝对成本方面上的优 势进行分工,生产并出口绝对成本低的商品,进口绝对成本高的商品 “以己之所长,换己之所需” 2)比较成本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在其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书中,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 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有某一商品的生产绝对成 本低,只要各自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获利, 即“两优取其最优,两略取其次略”。李嘉图以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 论述其思想, 3)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18061873)在《政治经济学 原理》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回 答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是国际交换比例的基础,而国际交换比例最终由两国相互对商品的需求 关系来决定
第2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是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从生产的 绝对成本的差别为出发点,认为各国应按照各自在绝对成本方面上的优 势进行分工,生产并出口绝对成本低的商品,进口绝对成本高的商品, 即“以己之所长,换己之所需”。 2) 比较成本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在其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一书中,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 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有某一商品的生产绝对成 本低,只要各自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获利, 即“两优取其最优,两略取其次略”。李嘉图以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 论述其思想, 3)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1806—1873)在《政治经济学 原理》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回 答了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的问题。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是国际交换比例的基础,而国际交换比例最终由两国相互对商品的需求 关系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