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分析。 (1)压缩机理论排气量O由 2n= Asa, a,aa n (m/min) (6) 式中:A一第一级各个气缸活塞面积的总和,m2 S一行程,m n一转速,转/分 1 λ,一容积系数, 1=1-a(Em-1) a一相对余隙容积,a=0.06; 压力比 m一气体多变指数m=1.20 第一级压力系数:p=0.950.98 λ—第一级温度系数:1=090-095 λ一第一级泄漏系数;4=092-096 (2)理论功率计算 N=1667P(1-,)A,V,,[( 1]n 式中:P_名义吸气压力,MPa 6 一进气时的压力损失系数,δ,=0040.06 P,P一实际吸、排气压力,MPa:P=P(-03),P=P(+) P2-名义排气压力,MPa; 6 一排气时的压力损失系数,O4=0.08-0.2。 k一气体绝热指数,空气以k=14 Ih行程容积,Vh=AS —转速,RPM:其余符号同上 10
10 较,分析。 (1) 压缩机理论排气量Qth Q AS n th v pT l (m3 /min) (6) 式中: A —第一级各个气缸活塞面积的总和,m2 S —行程,m n —转速,转/分 v —容积系数, 1 ( 1) 1 m v —相对余隙容积, 0.06; —压力比, m —气体多变指数 m 1.20 p —第一级压力系数; p 0.95~0.98 T —第一级温度系数; T 0.90~0.95 l —第一级泄漏系数; l 0.92~0.96 (2)理论功率计算 n P P k k N P V k k sd i s v h [( ) 1] 1 16.67 (1 ) 1 ' ' 1 (Kw) (7) 式中: P1—名义吸气压力,MPa; s—进气时的压力损失系数, s 0.04~0.06 ; ' ' , Ps Pd -实际吸、排气压力,MPa; (1 ) 1 ' Ps P S , (1 ) 2 ' Pd P d P2 名义排气压力,MPa; d —排气时的压力损失系数, d 0.08~0.12。 k -气体绝热指数,空气以k =1.4; Vh—行程容积,Vh= AS ; n —转速,RPM;其余符号同上
将实测指示功率,理论计算指示功率及电测功率计算结果列表并比较之 三、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实验的两部分实验。内容应有以下方面: (1)实验目的 (2)实验装置 (3)实验原理 (4)简明写出实验步骤 (5)实验记录表 (6)采用理论公式分别计算压缩机指示功率和排气量与实验值比较,并分析原 因。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听从老师指导。 (2)严格按规定操作。 (3)开机前用手盘动皮带轮。 (4)气罐出口阀开至最大位置后,慢慢调小。 (5)注意安全,开车时不要过分靠近机器。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打扫现场
11 将实测指示功率,理论计算指示功率及电测功率计算结果列表并比较之。 三、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实验的两部分实验。内容应有以下方面: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装置 (3) 实验原理 (4) 简明写出实验步骤 (5) 实验记录表 (6) 采用理论公式分别计算压缩机指示功率和排气量与实验值比较,并分析原 因。 四、注意事项 (1)严格听从老师指导。 (2)严格按规定操作。 (3)开机前用手盘动皮带轮。 (4)气罐出口阀开至最大位置后,慢慢调小。 (5)注意安全,开车时不要过分靠近机器。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打扫现场
离心泵性能测试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流体机械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H-Q曲线,N-Q曲线,η-Q曲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装置 图1实验装置 1.计量水箱2.回流阀3.储水箱4.放水阀5.孔板流量计6.万向漏斗 、实验原理和方法 1.H-Q曲线 利用阀门1、2调节流量,测定H、O的数值。O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定;H可由 下式要求测试和计算。 H=M+v+z+ (均化成水柱高(m)) 2 式中:M一压力表读数(MPa) V一真空表读数(MPa) Z一压力表至真空表接出点之间的高度(m)
12 离心泵性能测试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流体机械 计划学时: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 H Q 曲线, N Q 曲线, Q曲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装置 泵1泵2 阀4 阀3 5 阀1.阀2 1 6 3 4 2 MPa 压力真空表 MPa 压力表 V A 真力压 表 空 MPa 表力压 MPa 图 1 实验装置 1. 计量水箱 2. 回流阀 3. 储水箱 4. 放水阀 5. 孔板流量计 6. 万向漏斗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 H Q 曲线 利用阀门 1、2 调节流量,测定 H、Q 的数值。Q 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定;H 可由 下式要求测试和计算。 g v v H M V Z 2 2 1 2 2 (均化成水柱高(m)) 式中:M —压力表读数(MPa) V —真空表读数(MPa) Z —压力表至真空表接出点之间的高度(m)
v1、n2一泵进、出口流速,一般进口和出口管径相同,d2=d1,v2=v1,所 以 2 逐次改变阀门1、2的开度,测得不同的O值和其相应的水头H值,在H-O坐标 系中得出相应的若干测点,将这些点光滑的连接起来,即得水泵H-Q的曲线。 2.N-Q曲线 测定泵在不同流量Q时的泵输入功率N,(为电机的输出功率),绘制N-Q曲线。 水泵电机轴功率由下式计算 Ul coson 1000 式中:I—电流表读数(A) U—电压表读数(V) cosφ一功率因数,取077 7n电机效率,取065 从Q=0开始,逐次改变阀门1、2的开度,测得不同的Q值和其相应的泵轴功率N 值,在N-O坐标系中得出相应的若干测点,将这些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即为泵的N-O 曲线。 3.-Q曲线 N 有效功率 轴功率 求出不同流量时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即可求出效率值。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 (1)记录装置的常数:Z值 (2)接上电源 (3)为水箱加水
13 1 v 、 2 v —泵进、出口流速,一般进口和出口管径相同, 2 1 d d , 2 1 v v ,所 以 0 2 2 1 2 2 g v v 逐次改变阀门 1、2 的开度,测得不同的Q值和其相应的水头 H 值,在 H Q 坐标 系中得出相应的若干测点,将这些点光滑的连接起来,即得水泵 H Q 的曲线。 2. N Q 曲线 测定泵在不同流量Q时的泵输入功率 N ,(为电机的输出功率),绘制 N Q 曲线。 水泵电机轴功率由下式计算: 1000 cos U m I N (Kw) 式中: I —电流表读数(A) U —电压表读数(V) cos —功率因数,取 0.77 m —电机效率,取 0.65 从Q 0 开始,逐次改变阀门 1、2 的开度,测得不同的Q值和其相应的泵轴功率 N 值,在 N Q 坐标系中得出相应的若干测点,将这些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即为泵的 N Q 曲线。 3. Q曲线 轴功率 有效功率 N N 求出不同流量时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即可求出效率值。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1) 记录装置的常数:Z 值 (2) 接上电源 (3) 为水箱加水
2.进行实验 (1)开动电机,使水泵运转,此时阀门1、2关闭,为空载状态,测读压力表读 数M,真空表读数V、电流I、和电压V。 (2)略开阀门1、2水泵开始给水,并利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量并计算在此工况 下的流量Q(m3s) (3)逐次调节阀门1、2,重复上述步骤,测读相应的M、V、G、Ⅰ、U和O。 实验数据可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表1实验数据 M 备注 (MPa) (MPa) 分) (4)根据测试数据,在坐标系中点出实验点,最后光滑的绘制出H-Q、N-Q和 n-Q曲线(可以在一张图上绘出)
14 2. 进行实验 (1) 开动电机,使水泵运转,此时阀门 1、2 关闭,为空载状态,测读压力表读 数M 0,真空表读数V0 、电流 I 、和电压V 。 (2) 略开阀门 1、2 水泵开始给水,并利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量并计算在此工况 下的流量Q (m3 /s)。 (3) 逐次调节阀门 1、2,重复上述步骤,测读相应的 M 、V 、G 、I 、U 和Q。 实验数据可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表 1 实验数据 No. M (MPa) V (MPa) I U N (转/ 分) t W Q ( m3 /s) 备注 1 2 3 4 5 6 (4) 根据测试数据,在坐标系中点出实验点,最后光滑的绘制出 H Q 、N Q 和 Q曲线(可以在一张图上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