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模式为理生复种。其特点是:单一作物、单一结构,多熟制,具有时间上的集约化,适于生长季 节长,水肥劳力充足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三)多作一熟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种收同时或基本同时的作物所组成的复合群体,一年内同一块地上 只种收一次,习惯上仍称为一熟。通常的间、混作即为多作一熟型。其特点是:毁有种内竞争,又 有种间竞争,种管收不太方便,是空间的集约化。 混作是在同一块地里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没有明显的行与列。如小麦与 豌豆混作、亚麻与芸芥混作等。 间作是在同一块田里成行或成带的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如玉米与大豆间 作、玉米花生间作等。 (四)多作多熟型 在同一块地上, 一年内种植两次或两次以上,而且每次又是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模 式。其特点是: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组成复合群体,又是多熟制:既有空间上的集约化,又 有时间上的集约化。适合于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水肥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采用。 二、复种 (一)复种及其有关概念 复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收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根据一年内在同一块 地进而种收作物茬数的多少,可分为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等熟制。耕地复种程度的高 低,通常用复种指数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或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经。在地多人少 土地没有完全利用时,一般用种植指数来判断土地利用程度的高低,计算方法同计算复种指数 样。当耕地利用程度大于100%时,表示有复种,用复种指数表示:当耕地利用程度等于或小于100% 时,表示没有复种,用种植指数表示 与复种完全不同的是休闲,它是指耕地在可耕种作物的季节或全年不耕不种,或只耕不种的方 式。这是西北半干旱地区常用的一种恢复地力的手段,因为在休闲期间,一方面是使土地得以休养 生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另一方面结合土壤耕作,蓄积雨水,消灭草荒,促进土壤潜在养分 有效化。根据土壤休闲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年休闲与季节休闲两种形式。 (二)复种增产的原因 合理复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是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共同提高的结果。实行复种后,可以将 原来的一亩当作二亩甚至三亩地来使用,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配合下,产量无疑将有所提高。然 而,农业生产的实质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能的过程,所以产量的提高本质上是提高了 光能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的高低与光合强度、光合叶面积和光合时间关系密切。因而提高光能利用率要从这三 个因素入手。通过提高光合强度来提高光能利用率,目前还没有重大突破,通过提高叶面积来提高 光能利用率的研究,曾在中低产水平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平均叶面积系数不高的前提 下,叶面积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呈直线相关,而在高水肥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已经较大,如再继续 增叶面积,不仅照光叶面积相对下降,而且叶面积相互遮阴加剧,净光合速率也迅速下降,此时的 叶面积和产量则呈明显的负相关。显然,在作物营养体不够大的情况下,增加叶面积是提高光合利 用率的有效途径。而在作物群体足够大的情况下,继续依靠增加叶面积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将适得 其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复种等种植措施从延长光合时间来挖掘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潜力。 据北京农业大学试验表明,一年一季小麦,亩产307.5公斤:一年一季玉米,亩产300.5公斤: 年内小麦复种玉米两熟,亩产613.5公斤,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47%、0.44和0.79%。两熟比一熟提高
产模式为理生复种。其特点是:单一作物、单一结构,多熟制,具有时间上的集约化,适于生长季 节长,水肥劳力充足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三)多作一熟型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种收同时或基本同时的作物所组成的复合群体,一年内同一块地上 只种收一次,习惯上仍称为一熟。通常的间、混作即为多作一熟型。其特点是:毁有种内竞争,又 有种间竞争,种管收不太方便,是空间的集约化。 混作是在同一块地里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没有明显的行与列。如小麦与 豌豆混作、亚麻与芸芥混作等。 间作是在同一块田里成行或成带的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如玉米与大豆间 作、玉米花生间作等。 (四)多作多熟型 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种植两次或两次以上,而且每次又是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模 式。其特点是: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组成复合群体,又是多熟制;既有空间上的集约化,又 有时间上的集约化。适合于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水肥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采用。 二、复种 (一)复种及其有关概念 复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收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根据一年内在同一块 地进而种收作物茬数的多少,可分为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等熟制。耕地复种程度的高 低,通常用复种指数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或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经。在地多人少, 土地没有完全利用时,一般用种植指数来判断土地利用程度的高低,计算方法同计算复种指数一 样。当耕地利用程度大于100%时,表示有复种,用复种指数表示;当耕地利用程度等于或小于100% 时,表示没有复种,用种植指数表示。 与复种完全不同的是休闲,它是指耕地在可耕种作物的季节或全年不耕不种,或只耕不种的方 式。这是西北半干旱地区常用的一种恢复地力的手段,因为在休闲期间,一方面是使土地得以休养 生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另一方面结合土壤耕作,蓄积雨水,消灭草荒,促进土壤潜在养分 有效化。根据土壤休闲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年休闲与季节休闲两种形式。 (二)复种增产的原因 合理复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是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共同提高的结果。实行复种后,可以将 原来的一亩当作二亩甚至三亩地来使用,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配合下,产量无疑将有所提高。然 而,农业生产的实质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能的过程,所以产量的提高本质上是提高了 光能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的高低与光合强度、光合叶面积和光合时间关系密切。因而提高光能利用率要从这三 个因素入手。通过提高光合强度来提高光能利用率,目前还没有重大突破,通过提高叶面积来提高 光能利用率的研究,曾在中低产水平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平均叶面积系数不高的前提 下,叶面积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呈直线相关,而在高水肥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已经较大,如再继续 增叶面积,不仅照光叶面积相对下降,而且叶面积相互遮阴加剧,净光合速率也迅速下降,此时的 叶面积和产量则呈明显的负相关。显然,在作物营养体不够大的情况下,增加叶面积是提高光合利 用率的有效途径。而在作物群体足够大的情况下,继续依靠增加叶面积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将适得 其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复种等种植措施从延长光合时间来挖掘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潜力。 据北京农业大学试验表明,一年一季小麦,亩产307.5公斤;一年一季玉米,亩产300.5公斤;一 年内小麦复种玉米两熟,亩产613.5公斤,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47%、0.44和0.79%。两熟比一熟提高
光能利用率68一80%,主要原因是生长季增加了59%。因此,在水肥条件许可、生长季节较长的地 方,扩大复种延长光合时间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在增加光合时间的同时,还 应有适当的叶面积,因为即使全年地里都生长着作物,如果植侏稀少,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提高将 受到影响。 (三)复种的条件 1.热量条件 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在生产中判断一个地区或单位能否复种、复种的类型、复种方 式以及复种的程度主要是依据当地的积温来衡量的。根据作物物候期的观察,对照相应时期的气象 记录,就可概算出上、下茬作物对积温的要求,再参照当地总积温来选择适宜的复种方式及类型 (表6一1)。中央气象局对我国熟制分区的≥0℃积温指标为: 一熟区:<4000℃基本不复种,其中条件较好的地方运用促早熟技术,可以复种少量秋熟作物。 二熟区:4000一4500℃,冬小麦一一糜谷、早熟玉米、早熟粳稻复种区:4500一5000℃,冬小麦 -玉米、水稻、豆类复种区:5000一5500℃,双季稻种植区。 三熟区:5500一6000℃,绿肥或油菜-一稻-一稻双三熟区;6000一6500℃,小麦一一稻-一稻 双三熟区。 表6一1主要复种方式所需≥0℃积温 2.水分条件 在热量条件能满足复种的地区,水分条件就成为复种的关键。实行复种后,一年内种植后,一年 内种植作物的次数增多,耗水量比一年一熟大为增加。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即使热量条件合 适,也无发展复种的可能。如新疆的南部≥0℃积温多在4500℃以上,由于水源不足,只有部分麦田 能实行复种。宁夏引黄淮区,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因有灌水保证,复种指数不断提高,1950 年为110%,1961年增加到120%,1971年达到以123%,目前,则超过130%: 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作物所需的水分完全依赖于自然降水,在热量条件允许下,能否复种主要 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少。根据我国的情况,依据自然降水,可能的熟制范围是: <600喜米降水区: 一熟种植区 600一800毫米降水区: 一熟向二熟过渡区 800-1000毫米降水区: 二熟种植区 1000一1200毫米降水区: 二熟向三熟过渡☒ >1200毫米降水区: 三熟种植区 3.肥力条件 在热量、水分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肥力条件往往成为复种产量高低的主要矛盾。提高种植次数, 需要增放肥料才能保证多种高产。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测定,大麦玉米两熟比大麦一熟多消耗一倍的 养分。如果把两熟产品除了籽粒以外,全部根茬、茎叶等还田,那么氮只能归还38.4%、磷19.2%、 钾83%。也就是说大量的氮与磷离开了农田。在这种情况下,土壤矿质营养势必减少,如果没有充足 的肥料养分补充,往往出现两季不如一季、三季不如两季的现象。早在50年代河南商丘以一年两熟 取代两年三熟的研究中就表明,当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时,一年两熟比二年三熟增产25.5%:施肥 1500公斤,增产14.4公斤:而施肥1000公斤则减产16.1%,施肥500公斤减产19.9% 因各地的有机肥数量较为有限,所以增施化肥往往是补充农田养分的手段。通过增施化肥。除了 可提高经济产量之外,也增加了根茬和秸秆的产量。从而增加了直接和间接还田的有机肥源和土壤
光能利用率68—80%,主要原因是生长季增加了59%。因此,在水肥条件许可、生长季节较长的地 方,扩大复种延长光合时间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在增加光合时间的同时,还 应有适当的叶面积,因为即使全年地里都生长着作物,如果植侏稀少,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提高将 受到影响。 (三)复种的条件 1.热量条件 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在生产中判断一个地区或单位能否复种、复种的类型、复种方 式以及复种的程度主要是依据当地的积温来衡量的。根据作物物候期的观察,对照相应时期的气象 记录,就可概算出上、下茬作物对积温的要求,再参照当地总积温来选择适宜的复种方式及类型 (表6—1)。中央气象局对我国熟制分区的≥0℃积温指标为: 一熟区:<4000℃基本不复种,其中条件较好的地方运用促早熟技术,可以复种少量秋熟作物。 二熟区:4000—4500℃,冬小麦——糜谷、早熟玉米、早熟粳稻复种区;4500—5000℃,冬小麦 ——玉米、水稻、豆类复种区;5000—5500℃,双季稻种植区。 三熟区:5500—6000℃,绿肥或油菜——稻——稻双三熟区;6000—6500℃,小麦——稻——稻 双三熟区。 表6—1 主要复种方式所需≥0℃积温 2.水分条件 在热量条件能满足复种的地区,水分条件就成为复种的关键。实行复种后,一年内种植后,一年 内种植作物的次数增多,耗水量比一年一熟大为增加。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即使热量条件合 适,也无发展复种的可能。如新疆的南部≥0℃积温多在4500℃以上,由于水源不足,只有部分麦田 能实行复种。宁夏引黄淮区,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因有灌水保证,复种指数不断提高,1950 年为110%,1961年增加到120%,1971年达到以123%,目前,则超过130%。 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作物所需的水分完全依赖于自然降水,在热量条件允许下,能否复种主要 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少。根据我国的情况,依据自然降水,可能的熟制范围是: <600毫米降水区: 一熟种植区 600—800毫米降水区: 一熟向二熟过渡区 800—1000毫米降水区: 二熟种植区 1000—1200毫米降水区: 二熟向三熟过渡区 >1200毫米降水区: 三熟种植区 3.肥力条件 在热量、水分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肥力条件往往成为复种产量高低的主要矛盾。提高种植次数, 需要增放肥料才能保证多种高产。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测定,大麦玉米两熟比大麦一熟多消耗一倍的 养分。如果把两熟产品除了籽粒以外,全部根茬、茎叶等还田,那么氮只能归还38.4%、磷19.2%、 钾83%。也就是说大量的氮与磷离开了农田。在这种情况下,土壤矿质营养势必减少,如果没有充足 的肥料养分补充,往往出现两季不如一季、三季不如两季的现象。早在50年代河南商丘以一年两熟 取代两年三熟的研究中就表明,当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时,一年两熟比二年三熟增产25.5%;施肥 1500公斤,增产14.4公斤;而施肥1000公斤则减产16.1%,施肥500公斤减产19.9%。 因各地的有机肥数量较为有限,所以增施化肥往往是补充农田养分的手段。通过增施化肥。除了 可提高经济产量之外,也增加了根茬和秸秆的产量。从而增加了直接和间接还田的有机肥源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