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作者,2006 年 六、专著及教村 1.低渗透油藏开发早期高含水井治理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09,独著 2.低渗透油田聚合物驱油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7.02,第三作者 近五年来承拦的学术研究诛题 1.“延长特低/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式优化研究”,“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9-2009.9,专题负责人; 2.“低渗透油田暂堵酸化增产工艺研究”,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2008.6~2008.12,主持 3.“砂岩酸化反应机理”,中石化胜利油田采油院,2008.9 2009.6,主持 涠洲12-1油田至涠洲终端海管腐蚀机理硏究”,中海油能源 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技术服务惠州分公司,2009.12~2010.3,主持 5.“高52井区长10油藏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中石油长庆油田分 公司,2009.12-2010.12,主持。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31.“油气层非均质性预测方法研究”,钻釆工艺,209,3,第一作 学术者 研究 2.“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钻采工艺 2009.12,第一作者 3.“垂直下降管流流态界限转变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9,第 作者 4.“流型识别技术评述”,兰州大学学报,2006.9,第一作者 5.“垂直管流中的气液两相流压力计算”,西北大学学报,2007.2, 第一作者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彭/奖励 “振动一化学复合增产技术”,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 人,2007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11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电话029-8882675 2(2)-1 学位在读博±职务 传真 基本 信息所在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E-mai12h9810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西安石油大学(71005 研究方向 渗流理论和油气藏数值模拟 、近五年来承拒的本科生诛程 本科“渗流力学”辅导,3届,270人 近五年承拦的实践性教学 1.本科“渗流力学”实验,2届,共150人; 2(2)-2 2.带队并指导生产实习,2届,共60人 教学 3.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届,共9人 情况|三、主持的教学开究误短 开放式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西安石油大学教改 项目,2008.3-2010.3,主研。 四、主编的规划教村 油气渗流力学学习指导,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3,副主编 近五年来承拦的学术研究课题 1.“陕甘宁盆地特低渗油田高效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 技术研究”,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计划,2005-2008,专题负责人 2.“长10油藏注水开发‘五敏’防治技术研究”,长庆油田采油 厂,2008-2009,主持 3.“川西气田压力脉冲一化学复合增产技术研究”,中石化西南分 公司川西采气厂,2006-2007,主持 2(2)-3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术 温度对西峰油田特低渗油藏流体渗流特征影响”,辽宁工程技 研究术大学报(第十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2004,第一作者 2.“压裂液滤液对特低渗透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油气地质与采 收率,2007.1,第二作者 3.“利用气体性质提高原油采收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第九届 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2007.4,第一作者; 4."Ma thematical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condensate oil and gas wells stimulated by elect ic heati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une2007,第三作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3) 姓名张国强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4年12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029-88263 2(3)-1 学位博士|职务 传真 基本|所在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E-mailzhangguoqiang2930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西安石油大学(71005 研究方向 渗流理论和油气藏数值模拟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渗流力学,本科专业基础课,54学时,6学时/周,3届,共120 2(3)-2人; 教学 2.石油工业概论,限定选修课,28学时,4学时/周,1届,共183 情况人 承拦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届,共12人 近五年来承拒的学术研究误题 1.注气提高采收率候选油藏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4-2006,主 2.中原油田小断块油藏单井CO2吞吐可行性研究,中国石化中原 油田分公司,2004-2006,主研; 3.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精细描述,中国石油新疆油 田公司,2006-2008,主研 4.西峰油田特低渗油藏裂缝及水驱机理的油藏数值模拟硏究,长庆 油田分公司,2008-2009,主研 2(3)-3 5.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西安石油大学科技 学术基金研究项目,20092012,主持 研究 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西南石油学 院学报,2006.6,第一作者 2.“CO2吞吐工艺操作参数的整体优化设计”,钻采工艺,2006.7, 第一作者; 3.“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多周期CO2吞吐强化采油研究”,大庆 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10,第一作者 4.“小断块油藏CO2、N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对比研究” 钻采工艺.2008.8第一作者 5.“小断块油藏C02吞吐过程中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分布”,大庆石 油地质与开发,208.12,第一作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7
2.主讲教师情况(4) 姓名 詹静性别女出生年月1978年11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电话|029-81960905 2(4)-1 职务 直 基本所在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E-mailjenny0050126.com 信息 通信地址(邮编)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西安石油大学(71005) 研究方向 渗流理论和油气藏数值模拟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误程 1.渗流力学,本科专业基础课,54学时,4学时/周,3届,共120 人 2.油藏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54学时,6学时/周,1届,共96人 3.石油工业概论,限定选修课,28学时,2学时/周,1届,共100 2(4)-2 人 教学 4.油田地质基础(英文),留学生,36学时,2学时/周,1届,共 情况|8人。 二、承拦的实践性教学 1.本科渗流力学实验,3届,560人; 2.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届,共12人; 3.带队并指导生产实习,2届,共50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复杂油藏渗流与高效开发技术硏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06BAB03B05),2006-2008,主研; 2.“泥页岩井壁稳定力学与化学耦合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90610012),2007-2009,主研 3.“石油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2008-2009 2(4)-3主研 学术 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研究 1.“凝析气藏试井的拟压力分析方法”,油气井测试,2005.4,第 作者 2.“复合凝析气藏三区流动模型的井底压力动态分析”,新疆石油 地质,2006.1,第一作者 不稳定试井模型的选择与确定”,油气井测试,2008.3,第 作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军斌男1963.04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主讲,负责课程建设的 总体规划和实施 张荣军男1968.11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王讲,大纲、教学计划 和教材体系建设 黄海|男|1981.11讲师油气田开发工程辅导,实验教学,工程 实践项目建设 人员张国强男|194 副教授油气团开发工程/主讲,工程实践项目建 构成 (含外詹静女1978.11讲师油气田开发工程主讲,课程多媒体教学 聘教 系统开发 师)|林加恩男1961.06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实验教学 除波|男1968.04副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实验教学 李盪男|1934.05教投采油工程 课程建设顾问 (理论教学、教材建设) 薛中天男|1943.01教授 采油工程 课程建设顾问 (实践教学)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枃、年龄结枃、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 的比例) 师资配置:主讲教师4人、实验教师3人、课程顾问2人。 职称结构: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学历结构:博士6人(其中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人 工作阅历:教师队伍中有4名教授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日本 留学,4位教师具有4年以上的现场工作经历 年龄结构:教学队伍中,55岁以上2人,占22%;45-54岁2人,占 教学22.15-4岁93人,占3,25-34岁1人,占22 队伍 整体 学缘结构:课程组成员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 结构|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石油大学 总之,该课程教学团队是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配置 合理,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