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谷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 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 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 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 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 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 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 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 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 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 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 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 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 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 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 减弱了
- 1 - 山东省济宁市 2019 届高三 5 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 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 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 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 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 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 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 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 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 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 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 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 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 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 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 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霸 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是出 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 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毀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 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 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 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一一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教 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 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 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 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 2 -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霸, 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是出 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 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 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 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 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教 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一 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 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 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 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 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 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 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 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 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 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 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答案】1.C2.D3.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 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 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 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 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 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 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 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 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 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 t他3620% 推动社区养老 8900 促进区养结合 持民营养老 1690% 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 (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 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
- 3 - 【答案】1. C 2. D 3.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 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 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 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 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 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 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 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 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 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 2018 年 3 月 4 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 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 (摘编自 2019 年 3 月 21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 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 群的 4.2 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
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 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 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 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 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 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 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目报》) 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 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 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 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 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 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 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 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 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 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社区养老的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致 的 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
- 4 - 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 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 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 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 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 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 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 2019 年 3 月 25 日《光明目报》) 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 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 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 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 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 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 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 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 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 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 2019 年 1 月 15 日搜狐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 社区养老的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 致 的。 C. 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D. 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 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 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 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 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6.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 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4.D5.C 6.第一问:①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综合配置社会资源和政策的大平台:②政府进行顶 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③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养老平台的各环节 都有规可依;④社区层面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⑤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主 动适应新变化,注重人文、心理、协作方面能力的培养:⑥相关专业人士站在老年人角度看 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提供产品和服务。第二问:①实行“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调动民间 资源,展现服务灵活性:②社区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家庭成员照顾老人,政府给 予奖励。③政府资助新技术,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人掌 欧·亨利 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 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 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
- 5 - 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 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B. 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 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 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 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D. 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 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6. 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 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4. D 5. C 6. 第一问:①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综合配置社会资源和政策的大平台;②政府进行顶 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③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养老平台的各环节 都有规可依;④社区层面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⑤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主 动适应新变化,注重人文、心理、协作方面能力的培养;⑥相关专业人士站在老年人角度看 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提供产品和服务。第二问:①实行“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调动民间 资源,展现服务灵活性;②社区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家庭成员照顾老人,政府给 予奖励。③政府资助新技术,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人掌 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 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 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