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2)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分类: ()命题模型:详细解释CM中所涉及的概念、特 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具有判断性特点,是客观外 界在心智中的事实性映射 。 (2)意象图式模型: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 过互动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是形成范畴、概念、 CM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的基础,为CM提 供结构或框架
2)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分类: (1)命题模型:详细解释CM中所涉及的概念、特 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具有判断性特点,是客观外 界在心智中的事实性映射。 (2)意象图式模型: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 过互动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是形成范畴、概念、 CM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的基础,为ICM提 供结构或框架。 一、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一、 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2)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分类: (3)隐喻模型:一个意象图式或命题模型可以从一 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相应的结构上,此 模型可用于对更多事件,特别是对抽象事件的概念 化、推理和理解,进一步扩大了认知范围。 (4)转喻模型: 转喻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容易感 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整体的另一部分。如:以一 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来理解整个范畴(以“狗”来 理解动物,以“苹果”来理解水果等)
2)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分类: (3)隐喻模型:一个意象图式或命题模型可以从一 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相应的结构上,此 模型可用于对更多事件,特别是对抽象事件的概念 化、推理和理解,进一步扩大了认知范围。 (4)转喻模型:转喻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容易感 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整体的另一部分。如:以一 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来理解整个范畴(以“狗”来 理解动物,以“苹果”来理解水果等)。 一、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一、 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3)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语义解释力: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义与客观世界、身体构 造和功能、认知能力和方式、文化信仰、主观因素 等不可分离。 认知语言学的ICM与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学是不同 的;例子见pp.221-226:bachelor;:father,mother
3)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语义解释力: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义与客观世界、身体构 造和功能、认知能力和方式、文化信仰、主观因素 等不可分离。 认知语言学的ICM与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学是不同 的;例子见pp.221-226: bachelor; father, mother 一、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一、 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3.事件域认知模型 (ECM:event cognitive model) 王寅提出的ECM,作为认知模型理论的一个组成 部分,可用于对句法构造的成因(pp.242-244) 词性转换(p.250)、词义变化(pp.251-253) 反义同词(p.254)等进行研究。王寅认为, “ECM作为一种更概括、更适用的认知模型,也适 用于句法、语篇、语用等层面的分析
3. 事件域认知模型 (ECM: event cognitive model) 王寅提出的ECM,作为认知模型理论的一个组成 部分,可用于对句法构造的成因(pp.242-244)、 词性转换(p.250)、词义变化(pp.251-253)、 反义同词(p.254)等进行研究。王寅认为, “ECM作为一种更概括、更适用的认知模型,也适 用于句法、语篇、语用等层面的分析。 ” 一、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一、 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 ECM(事件域认知模型)的基本思想(p.240图表) ECM认为,人们常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 认识世界,并将其作为知识储存于大脑之中,这完 全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人们在对许多具体事 件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 结构,并基于此逐步形成了语言中的种种表达。 个ECM中各要素呈现为层级性关系(如图所示)
ECM(事件域认知模型)的基本思想(p.240图表): ECM认为,人们常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 认识世界,并将其作为知识储存于大脑之中,这完 全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人们在对许多具体事 件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 结构,并基于此逐步形成了语言中的种种表达。一 个ECM中各要素呈现为层级性关系(如图所示)。 一、认知模型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Modal)